如果去到海邊,常常會看到有些人會把扁平的石頭疊成像塔一樣娛樂,但是說到疊石頭,桃園中壢就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非常厲害,他運用力學平衡的方式,創造出一個個令人驚豔的疊石頭作品,還常常會帶著社區長輩去,讓長輩們玩得非常開心之外,也能動動手、動動腦。林秋伶跟江長銘的報導。


 

 

喔,剛才差一點點。
    
把石頭一顆一顆往上疊,稍微沒扶好,就會整個掉下來。

從底下到上面,因為它的接觸點,整個造型,讓人家感覺到不可思議啦,(你把它建築在斜坡上面欸),你看,你看我這樣疊好,那種成就感,無法形容啦,(你的表情就是形容了啊,這樣斜斜的你也疊得上去),對啊,一個一個的石頭有沒有,歪來歪去,歪來歪去有沒有,這個呈現的那種美感,力與美就是這樣子,(好厲害喔),它的接觸點有沒有,它不是說在那點,它的重心是在這顆石頭的上面,它又不是疊在正中間。

石頭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但這些石頭,只要一到彭添洤的手上,馬上就成為一件件令人讚嘆的藝術品。

(老師你在拿石頭的時候有什麼想法嗎,看到了就知道是適合,還是知道它不適合,想盡辦法找到讓它適合的位子),每顆石頭都有它應該站的地方,在我眼裡啦。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它尖尖的石頭,和尖尖的石頭,可以站得這麼穩,表示我們的心裡沒有雜念,什麼都沒有去想它,事實上,已經看到這個作品的出現,就代表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看自己要完成你想要完成的目標嗎,你的心如果有那個目標,你努力去做,一定會成功的。

61歲的彭添洤,玩石頭玩了20年,起初只是在花蓮看到有人玩,引起他的興趣,他也開始玩,就這樣一直玩,一直試,一直突破。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我給這些的評分,還是只有8分而已,還不到10分啦,因為往往給自己滿分就沒有動力了,我把石頭當成是我的朋友啦,就是我的朋友,我對石頭很尊敬,因為一般人會說,你像我們說的,這個石頭要做什麼,沒什麼用啊,但是對我來說,每個石頭都有它的分量。

一般人疊石頭,大概都會找圓的、平的,但彭添洤認為越是奇形怪狀的石頭,越能表現出作品的美。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因為它是圓的,圓的和圓的,就像人家說的,你雞蛋疊雞蛋,雞蛋再怎麼疊,它就是圓,它給人的感覺就是說,不像這個凹凹凸凸,這麼有曲線美,它石頭的造景、它石頭的紋路,這各方面,你看這有紋路那些。

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耐心和專心,才能慢慢的找出重心。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你這個石頭一定會倒向左邊、倒向右邊,它會倒向四邊,但是你要怎麼把這四方的,它的中心點,慢慢的收,收到最後,就那一點,不能有沒有一點點(偏),人家說的叫做,我們科學界說的,零點幾,零點零零幾的那種彈性空間。

但是這個理論,用在搭石頭拱橋上,還能成立嗎。

一個人完成是有一點困難的,專注啊,(搭橋,這麼多顆),這就要一隻手去托著它,不用 。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搭橋它有2隻腳,2隻腳它有2個支撐點,你像眼前這個,它有1個支撐點,你像是積木來說,四角、四角、四角疊著上去,那可以啦,你這種的,沒有一個是一樣的,所以這就是一個挑戰,對我自己的挑戰這樣。

在堅硬的石頭之間,建立難以想像的微妙平衡,令人嘆為觀止,彭添洤不斷挑戰自己,也享受其中樂趣。

其實很多人說無聊無聊,其實這個世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我24小時,每個人都是24小時,其實他沒有拿捏到一點,他還沒有真正抓到他的內心世界想要的是什麼,他不知道你80歲有80歲的夢想,90歲有90歲的夢想,其實每一個人不要放棄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 。

彭添洤曾經得過兩次鹿江盃立石大賽冠軍,因為太厲害,已經被禁賽,但是主辦單位都會邀請他到現場做示範表演,別人盡挑平的石頭疊,而他則是不管拿到什麼石頭,就有辦法可以往上立。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最主要,心要定,心要定,就像唱歌的人,在萬眾之上,他一樣不會走音,我們在萬眾之上,我們還是一樣可以立足,這個是一個心境,也是算一種禪 。

彭添洤說起來容易,但這禪,可不是人人都可以領悟的。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其實這個接觸點它不容易找,因為它底下有好幾個,當它平衡到上面的時候它是,不規則的石頭,挑戰性才大,因為它的美才會呈現出來 。

彭添洤走到哪裡,就疊石頭到哪裡,不僅如此,他還帶著社區的人一起玩石頭,一起動起來。

初學的人就是說,我這個這樣很簡單啊,這樣放下去,很快,是不是很快,是不是,我就一直放上去就好了啊,是不是,如果這個疊不上去,我用這個再疊啊,你如果是扁的,你可以疊個2、30個,可以,沒錯啊,但是我們玩石頭,最起碼你要了解,點很重要,它接觸的點如果越細、越小,你就會讓人感覺說,你實在不簡單。

疊石不僅是一項藝術,更是一種身心靈的訓練。

要高有沒有,我剛才說的,第一個就不穩,那你要上去更不穩,所以我們第一個一定要給它穩,我想說這個,先給它穩,有沒有,妳要看喔,妳要手去摸,妳要去知道它的著力點,這樣,妳看它倒哪邊,妳就推過來,有沒有,它會倒左邊,妳就推往右邊,它會倒右邊,妳就推往左邊,有沒有,前後也是一樣,看它是搖哪邊。

你看,唉唷,真的,我怎麼那麼厲害,我怎麼那麼厲害,所以我說3顆、4顆、5顆,看你怎麼樣把它給弄上去。

老師說的,要找到那個點,算了,我還是當攝影。

一個突破點,當我們這樣子的時候,它底下是一點而已,但是我要上大的呢,對不對,對不對,這個就是,其實它的難處就是在底下那一個。

但神奇的是,要往上疊,有時並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疊,而是3、4個石頭一起疊,一起抓重心。

(剛才是一個一個石頭去抓它的重心,現在你剛才是3、4個石頭一起去找它的重心嗎),對對對,(那3、4個在那裡搖啊搖,你也找得到它的重心),對,找得到啊,這就是說,底下的話,底下你要知道它左邊、右邊,它倒哪一邊,這石頭第一個是倒哪邊,所以說你要先抓好來,抓好之後,上面一個秤子,其實我們在玩石頭,妳看像我那邊也一樣,秤子在哪裡,秤子在這上面,像我們古時候那個秤子,一根棍子,一個秤砣在那裡掛著,秤它的重心啦,這也一樣,你看像我這個拿掉,拿掉它就倒了,我一拿掉它就倒了喔,這個就是它的秤。

將力學、平衡和禪完美結合,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作品。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彭添洤]    像旁邊這個,我說黃山這些,因為它山的稜線,我在這上面疊一個它的石墩,我上面有放幾個小石頭,那是人坐的地方和中間的桌子,讓人談天說地。

細心觀察,找出立足點,但對初學者來說,實在不容易。

我壓著不要讓它跑掉,我再去找那個點可以嗎,妳一跑掉就倒了,不可以 。

[中壢區五權里民 彭彩雲]
好奇啊,為什麼你看起來小小一個石頭,它頂了一個大石頭啊,還有要怎麼去抓它的平衡感,我覺得以前我們從來不曾接觸,沒辦法想像,原來,看我們理事長這樣做,好像很簡單,就是好奇啦 。

對啊,它很重欸,你還叫我移,這顆我就拿不動了,你還叫我移,你看,沒有辦法,不夠力還是不能動,這個為什麼是運動,我剛才解釋了,因為它每一顆石頭它都有它的重量,當你拿到這個石頭在那邊的時候,你肌肉一定要有力去撐著它,我沒力,你看,它真的很重。

所以不一定要大、中、小,這樣上去,對。
中壢區五權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 楊鳳珠]    (找)點,還有有的石頭太大,像剛剛那個,石頭太大,我拿不動,我玩比較小的可以,有比以前還更會一些,知道要找那個點,那個上、下的那個點找到來,要慢慢放。

[中壢區五權里民 陳東宗]
沒有平衡點就疊不上,理事長有教我們技術,下面要有平衡,不然你疊不上。

[中壢區五權里民 張安榮]
這麼輕,上面又一個大粒的,你看,不簡單啦,你看這個這麼久又不會倒,真的是很神奇 。

彭理事長耐心解釋,大家逐漸掌握了基本技巧,石頭的大小、形狀和接觸面,都是成功的關鍵。

玩石頭的人,快樂就是在這裡,其實最快樂就是剩下一點點的時候,如果你把它疊起來的時候,你的腎上腺素會上升 。

每當彭理事長在立石的時候,總會吸引許多人駐足欣賞,常常有人會以為,這些石頭是被黏起來的。

我還以為這個是黏了什麼東西,沒有沒有沒有,沒有黏啦,沒有黏啦,這個隨手玩啦,那你真厲害,隨手玩的啦。

所以你看,它就拿起來就整個倒了,有沒有,就一顆而已,對對對,像這也是一顆而已,一顆拿起來就全倒,其實這個純粹就是技術啦,一顆拿起來就全倒,有沒有,這也是。

立石的過程不僅能訓練定性,還能讓人忘卻煩腦,在變動快速的世界中,人們也需要尋求自身的平衡點、和內心的平靜,石頭蘊藏著無限可能,或許在立石的世界裡,可以體會到些什麼。

採訪/撰述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立石的藝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