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是相當具民族色彩的傳統民俗技藝,也總不免讓人與「沒落」、「失傳」等字眼聯想在一塊,不過,在彰化縣溪湖鎮有一家人很特別,家族成員涵蓋祖孫三代,全致力於捏麵工藝推廣,這家人姓巫,是彰化的福佬客,一起來看巫家人和捏麵人究竟有什麼不解之緣。把麵土放到手中,熟練地又揉又搓,沒有生命的麵土,到了捏麵達人巫俊德的手中,彷彿被施了魔法般,立即幻化成一隻活靈活現的雞。
<做捏麵,最重要靠的地方還是手,手是運用最多的。>
今年最夯的貓熊圓仔更是難不倒巫俊德,信手拈來,不出五分鐘,三隻超萌的貓熊就出現在眼前。
<這跟傳統的捏麵不一樣,我們這個有時候會做一個故事。>
原本在航空公司任職的巫俊德,受到父母親影響,耳濡目染下學會捏麵人的技巧。
[捏麵達人
巫俊德]
我們家早期是開漢餅店,那以前我們餅店的話,有人家訂做素三牲,素三牲就是用一些可以吃的麵粉,做成一個豬頭啊、魚啊,那個是祭拜神明,我們才有這一個製作的這個技巧,用麵做造型的技巧。
台灣最早的捏麵工藝都用來製作「看桌」,也就是建醮時的供品,用麵粉捏成雞鴨等造型。
[巫爸爸
巫旗軍]
建醮,做五朝醮、三朝醮,都是,大家通通都要「看桌」,這個看桌就是說,做這個龍、虎、豹獅、象、麒麟,上百種東西,玉皇大帝當然祂吃不了那麼多東西,祂沒辦法吃到龍、沒辦法吃到麒麟,所以創造出來就是表示他的敬意。
[捏麵達人
巫俊德]
「看桌」,每次來的訂量都很多,不是一個人可以解決的,幾千個作品,那一個月以內要把它交貨出來,那你一個人做不完,因為它不是機器印的,那始終都用手一個一個去捏出來,那靠雙手要捏那麼多東西,其實沒有全家一起來是做不完的。
全家人一起忙著做「看桌」,因而讓捏麵工藝和巫家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巫俊德的哥哥開發新的捏麵材料,「輕黏土」,不僅材質輕,也能夠長期保存,目前全台灣八成的捏麵材料都出自巫家人之手。
[捏麵達人
巫俊德]
你拿傳統的材料,要做現在的這個東西,要把它做得很精緻其實是有難度的,材料改良的部分就是要讓它可以永久保存,第二個就是要讓它很好上手、很好做,那我們都針對這兩個重點去做材料的改良。
捏麵技術熟稔的巫俊德,則致力於推廣捏麵教學,他創作題材廣泛,無論是將舞獅、八家將、跳鼓陣等傳統民俗表演,透過捏塑,使其逼真傳神,或是把早期農村收割、牛耕的情景,精細巧妙呈現,作品皆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捏麵達人
巫俊德]
喜歡捏麵,第一個原因就是,你有不斷創作的那個想像,一直源源不斷一直出來,而且人家有訂製的話,你就可以馬上做出來。
<鸚鵡就要比較多顏色。>
要講到巫家人和捏麵的淵源,不能不提到巫俊德的母親巫陳蘇,她從小喜歡看捏麵人表演,四十年前習得捏麵技藝,一直到現在,八十一歲了,都還在捏麵的世界中樂此不疲,而且作品與時俱進。
[巫媽媽
巫陳蘇]
我會做五、六十項,做這項,做不下去,不要做了就放棄,就不做了,現在小鴨,大家都說小鴨、小鴨,我就來做,大家說要我就做給他啊。
[捏麵達人
巫俊德]
捏麵,早期傳統的造型始終就是那幾樣,狗啊、豬啊、鸚鵡啊,什麼,一些比較動物類的,那我去日本回來,我就改觀了,像現在黃色小鴨很夯,我就做黃色小鴨,那個圓仔很夯,我就做圓仔,其實它可以因應現在的潮流來發展你捏麵作品的走向,其實它的發展非常大。
看好捏麵的未來發展性,現在就連巫家第三代,也投入發揚傳統文化的家族事業。
[巫家第三代
陳建墉]
捏麵,因為對於我們來講,這是我們家族的事業,所以就從小看到大,對於捏麵這東西,我們跟其他人看它的感情其實是不一樣,因為從小接觸到大,如果把它放著不管它,也會覺得很不捨。
<照片提供 巫俊德>
巫俊德更讓捏麵走向國際,多次代表台灣到國際表演,由於國外並沒有捏麵藝術,精湛的技法,總是讓外國人看得目不轉睛。
[捏麵達人
巫俊德]
這輩子是跟它不解之緣,那我從小,幾乎是從小玩到大,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要把捏麵推廣到國外去,那我這幾年喔,其實我行走了不外乎幾十個國家,都是用捏麵去做交流的。台灣的一個傳統技藝可以在國外發揚光大,這是我最大的夢想。
[巫爸爸
巫旗軍]
這個傳統的(捏麵藝術),應該是不會斷啦,我們中華文化也傳到外國去,現在新加坡、印尼,世界各地都很肯定這個藝術,我們現在全台灣,知道我們這有個捏麵館都會來下訂,都有求必應啦,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們都有辦法應付。
手指飛快地穿梭在各色麵團之間,靈活且快速變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立體造型,這吸睛的捏麵「巫」術,不僅是巫家人的傳家之寶,更在巫家人的手中發揚光大。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