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餐廳是先有菜單再買食材,台北市博愛特區最近開了一間主打在地、當季食材的餐廳,則是先看合作的農民有些什麼蔬果,再決定端什麼菜色上桌,餐廳業者邱馨慧、楊佩珍認為,賺錢並不是他們開餐廳的主要目的,而是希望為外食族提供另一種新選擇,並邀請更多人一起用吃的力量,捍衛台灣的土地。<你好 歡迎參考一下喔,也有外賣的醬烤豆腐飯。>
正午用餐時間,店家在門口吆喝著今日菜色,希望吸引過路人的目光,這家位於台北市中心,開幕僅兩個多月,窗明几淨的餐廳,和一般的餐廳很不一樣,主打使用台灣在地、當季食材,不透過供應商全向在地小農購買。
[餐廳業者
邱馨慧]
從學生時代就一直很想開一個,比較類似這種,不純然說一定是它是有機餐廳啦,可是是用一些比較健康無毒的食材,然後比較健康的餐點,希望用這個,吃的這個平台,然後去,比較用這種,比較柔性、比較輕鬆的方式去接觸更多的民眾,然後不僅是讓大家吃得健康,也希望說,可以真的用我們的消費力去支持這些小農,支持我們台灣在地的這些農產品。
曾在環保團體工作的邱馨慧,希望能用吃的力量捍衛土地,於是找來曾在農學市集工作,和小農接觸頻繁的楊佩珍合開餐廳,實踐夢想。他們的餐廳一天就只供應兩種套餐,雖然選擇不多,但每天的菜色都隨著產季、農友生產狀況而作調整。
[餐廳業者
楊佩珍]
我們有很多農友,因為他們真的是小農,就他們規模並不大,然後產量也不一定很多,甚至可能不一定很穩定,我們真的就是,常常打電話去問,欸 你最近種了什麼,然後能夠給我什麼,然後我們真的就是,很依據這些變化的不同的農產品,來設計我們的菜單。
顛覆一般餐廳先有菜單、再採購食材的流程,邱馨慧、楊佩珍,先看農民現在田裡種些什麼蔬菜,再來決定端什麼菜色上桌。
[餐廳業者
邱馨慧]
這個花椰菜是昨天就是,比亞外部落那邊臨時,我們幫忙買了一批,因為他們最近豐收的那個白花椰菜,對,有時候,就是也是要去有保持那個機動性,然後去調整我們的菜單。
[顧客
李祖儀]
來的時候覺得滿特別的,因為我原本以為會有個菜單之類的,然後我剛就是想說有沒有更多選項,可是其實它每天的菜色都不一樣,然後就是今天就是兩樣,可能,每次就是兩樣,就是它當天,有什麼樣的食材就做什麼,就是覺得滿特別的。
但正因以產地、產季、在地食材為主,不僅考驗主廚的料理方式,更挑戰消費者的飲食習慣。
[餐廳業者
邱馨慧]
大部分客人還是滿,就是覺得,來這邊吃是希望色香味俱全啊,那前陣子沒什麼紅蘿蔔,或者說一些比較,色澤比較漂亮的這一些食材的時候,我們的餐點就會顯得比較單調,對,那調味上面其實,這也是我們要加油的地方,可是像色澤上面或者是有一些,食材可能不是這麼多了,那客人他就會覺得說是不是又重複了。
[顧客
潘麗琦]
吃真的是比較樸實的感覺,跟我們以往吃的飲食,真的有點很大的差別。之前吃的南瓜麵都是非常就是說奶油味,或者鹹味很重,那就刺激那個味蕾,它這個真的是滿清淡的,說實在也是要適應一下。
邱馨慧不氣餒,依舊懷抱著料理給家人吃的心情,用最新鮮的蔬果、最健康的烹調方式,讓顧客吃到在地食物的美好滋味。
[餐廳業者
邱馨慧]
自然農法、有機的,或者是說,像這是用有機非基改的黃豆,或是像甚至我們的調味料都是用一些像,手工柴燒的醬油,或者是公平貿易的橄欖油啊,還有一些像苦茶油這些,所以,相對的其實,真的跟外面市價買的那些,大桶油那個成本真的差很多,當初其實,餐廳的理念本來就是希望說,我們用的東西就像給,平常在家裡自己給家人吃的東西一樣。
[顧客
林鼎翔]
吃起來讓我覺得,好像回到以前小時候的那種時光,小時候吃飯就是這樣子啊,都是原始的啊,吃起來很健康。
店內一角還擺放著生鮮蔬果、本土小麥麵條、農產加工品,顧客在這覺得好吃,還能買回家料理,不過這樣一家,推廣「食當季、吃在地」理念的蔬食餐廳,不以賺錢為目的,能夠在台北博愛特區營運多久,邱馨慧、楊佩珍也坦承確實有壓力。
[餐廳業者
邱馨慧]
雖然說我們不是為了要賺錢做這件事情,可是,賺錢才能讓我們這家餐廳繼續存在,對,所以多少,當然我覺得現在就是一定不可能到收支平衡,那也是說希望未來如果說真的大家,就是喜歡我們的餐點,然後也可以,或者說支持我們這個理念,大家也可以多多來這邊用餐。
[餐廳業者
楊佩珍]
因為大家真的生活步調很快,那外食的比例也真的很多,對,那覺得既然要外食,那我相信大家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更好的選擇,所以會開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就是希望讓大家能夠有一個不同的選擇。
食安頻頻亮紅燈,外食族難以確認吃下肚的食物是否安全,邱馨慧、楊佩珍的餐廳,作為從產地到餐桌的平台,為生產者與消費者牽線,消費者透過吃的選擇,能夠支持小農用友善的方式耕種,改變現在的環境,一同捍衛台灣的土地。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