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到元宵節之間,屏東佳冬鄉的客家庄就會接力陸續舉辦「作福拜新丁新枝」,其中以六根村、佳冬村合辦的規模最盛大、最傳統,這裡有全臺碩果僅存、已經有147年歷史的木造福廠,每年儀式之前,就會由村裡的耆老、志工們合力搭建,就像大型積木的組裝工作,不僅需要體力,更是他們彼此間的默契大挑戰,村子裡的人說,拜新丁新枝比農曆過年還熱鬧,記者宋宇娥、蔡裕昌帶你一起去看現場盛況。
廟裡傳出響亮的八音樂音,劃破小村落素日裡的寂靜。鑼聲喧囂、鞭炮聲,賴家村的村民請來村莊眾伯公作客,為佳冬鄉作福拜新丁、新枝祭典,展開序幕。再拜、三拜村裡有新生兒的家庭,就會準備好新丁餅,前來參拜。因為少子化,加上性別平權觀念,原本只有男丁可參加的祭典,幾年前開放不分男女皆可參與。
[佳冬鄉賴家村民 賴光星]
以前祖先從中國大陸過來臺灣開墾,開墾就很注重男丁,所以庄裡有出男丁大家就會來慶祝,感謝三山國王和伯公的庇護,現在工業社會,男丁的觀念沒那麼重了,男女都一樣。
[佳冬鄉賴家村前村長 王薏蘋]
我們那時候一年應該都有十多個以上,現在差不多3盆、4盆,像我們這次4個新丁、1個新枝,去年也一樣這樣。現在幾乎都是聽到人家生小孩,我們就很開心。
從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六堆中的左堆佳冬鄉6個客家村庄都熱鬧的舉行這傳統儀式,而且遵照傳統慣例,村庄接力舉辦。
[佳冬鄉長 賴文一]
佳冬來說,就從賴家村開始,(正月)初十,再來就是我們佳冬村、六根村本地,就是正月十二,再來就是昌隆,正月十五,最後就是我們佳冬萬建正月十六就來完成。
其中最傳統盛大、最有看頭的就屬六根庄作福。
今天農曆正月初十,大廟前要來搭福廠,有空的鄉親請來大廟幫忙搭福廠,多謝大家。
因為搭福廠的日子,不是週末假日,加上寒流來襲,協助搭福廠的人手不足,這天早上7點半,六根莊三山國王廟的廟祝趕緊廣播放送,號召鄉親來幫忙。
[六根莊三山國王廟廟祝 蕭海應]
沒有固定的鄉親來搭(福廠),一年一年都不一樣,所以人不夠就會請我們鄉親來幫忙,出來幫忙搭福廠。
只見地方耆老和志工們,同心合力從倉庫一一搬出福廠零件,同時先分門別類、依序擺放。仔細看,每根梁柱、木板上都有編號標註,就是為了搭建方便,不只如此,還有與其相對應的搭建說明圖。
[六根莊三山國王廟代理主委 賴子淳]
每年才一次啊,沒有那麼知道,看那個圖,搭的時候,哪裡是哪裡,幾號柱子什麼,開始慢慢的一直搭,照這個圖案這樣搭,才有辦法去完成,每一個柱子都有記號,以前沒有記號,裝來裝去裝很久,現在有記號比較快了,照那個順序號碼一直來,它搭建的時間就縮短了。
[記者 宋宇娥]
每年(農曆)正月初十在屏東佳冬六根莊三山國王廟前面,就會有很多的志工和耆老一起來搭建福廠,這座福廠約占地20坪,由194件福州杉構件組裝而成,已經有近150年的歷史,是地方相當重要的文化資產。
所謂福廠,就是作福拜新丁新枝儀式的臨時場地,雖然有說明圖可看,但實際組裝過程,還是不免一陣小混亂。
對啊對啊這樣,要反過來,不對,要反過來,這邊是底部,翻過去,兩個人扛,這樣對,這樣對。
宛如大型積木組裝,不僅需要體力,更是考驗搭建人員彼此間的默契。
對準來,退出去,好,兩邊讓它對齊,再把它塞進去。
福廠在祭典進行前一天就要搭建完成,時間壓力下,難免小吵小鬧,有工作人員已經把這視為一種儀式感。
不是這支,不是這支。
[搭福廠工作人員 張高松]
其實搭福廠吵吵鬧鬧,大家形成一種習慣,很熱鬧的樣子,其實我們推想以前大家吵吵鬧鬧邊組裝邊吵架,很有趣,現在的人想說我們比較簡化,全改了,加了標註記號,一項一項來做,這樣會比較順比較快,也比較安全。
[搭福廠工作人員 羅銘峰]
因為每年搭(一次),有人會忘記,會亂掉,要一個比較了解的人來指揮,說要搭哪邊、搭哪邊。
[搭福廠工作人員 張永平]
這些號碼記不清楚,久沒做,一年沒做,號碼、上面、底下會搞不清楚,有些接頭不符合。
[六根莊三山國王廟廟祝 蕭海應]
你要叫年輕人來幫忙,很少,比較多是我們廟方人員參與,5、60歲的人比較多。年紀較大,我們動作就較慢,沒關係,我們不會要求要很快,慢慢搭,一定今天要搭好。
搭福廠的工作人員普遍高齡化,不過,當中也可見地方鄉親一代傳一代的傳承。
[搭福廠工作人員 張永平]
我阿公、我爸都在這裡做,我爸老了,我就繼續下去,接班啊,爬高處,老的別爬,我們來爬就好,搭得太高,老人家會怕啊,我們年輕的,比較年輕的來爬。
現場忙碌身影中,也能捕捉少數的年輕面孔。
[搭福廠工作人員 羅銘峰]
因為都老人家了,比較沒有年輕人幫忙,我就自動來幫忙,很有榮譽感,很有參與感。
甚至從外地來做影像紀錄已經多年的年輕人,眼見人手不足,也戴起安全帽,加入搭建行列。
[搭福廠志工 林高本]
做紀錄按快門就可以了,但是做志工要配合大家的工作,你還要扛,那個木頭真的有重喔,別看它那樣一支,有的比較輕,但有的真的很重,那個很重、大家要走動的時候,又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要2人配合,有時候搭配不好,以前就發生過,被木頭夾到啦,或是沒弄好。你看我們今天來做志工,有戴安全帽、有穿背心,就是大家真的有在重視搭福廠的安全。
今天來看什麼?搭福廠,搭福廠。
今年現場還出現「最幼齒見習生」,由幼兒園老師領軍,帶著幼兒觀看搭建福廠過程。
[佳冬鄉立幼兒園老師 羅文怡]
因為我們算是客家庄,那麼多村裡面只有佳冬村拜新丁的福廠還很傳統,所以我們會帶小朋友來參觀,看這個福廠是怎樣搭設起來的。
第二天一早就要請村庄裡17尊伯公來福廠坐鎮,沿路還有文化導覽團帶著外地遊客,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文化觀光解說員 張俊雄]
帶導覽的重點就是伯公怎麼請,這個祭典怎麼開始,有什麼禮數要來做,包括我們有多少伯公,怎麼走,帶著去我們庄頭每個地方,不同的伯公廟,把伯公請過來這邊。
[參與民眾 余庭]
因為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都有聽過佳冬這邊祭祀的方式,所以今天來參加這個活動,對佳冬,對客家,對六堆的文化,都有更多的了解。
請神安座之後,家裡有新生兒的,就會陸續送來供品:新丁餅、鮮花、2瓶酒,特別的是還有志工團幫忙組裝。
[志工 賴榮貞]
名冊給我們,我們就在那邊幫忙寫好,寫在這,名冊就是你的爸爸,你們家男性的長輩,最高的長輩,寫最高的長輩,還有新生兒或新枝的名字,因為後來的年輕人都不會疊(新丁餅)了,我們會疊,所以我們就來幫他們疊,一致這樣,不然有人來了他在這一直疊不好,我們就自發性出來做志工,我們已經做了十幾年了。
今年六根庄共25名新生兒,新丁15盆、新枝10盆,「新丁頭」還一家4代同堂一起參與,祈求新生兒平安健康,104歲的曾祖母曾是產婆,接生不少村庄新生兒,如今家裡出了「新丁頭」,好歡喜!
[新丁頭曾祖母 楊陳任妹]
有,很高興很歡喜,現代人都去醫院生產,沒有在家生產,沒人敢在家裡生產,去醫院比較方便。
[新丁頭祖父 楊港淵]
這個儀式已經有上百年,今年很光榮,我孫子剛好是新丁頭,基本上就是要請三山國王和伯公來庇佑我的孫子,平安健康,以後好好做人。
地方傳統盛事,也有家長特別請假,從高雄回鄉參加。
[新丁父親 羅文陽]
這個儀式就是也是聽我爸爸講,就是他的爺爺,講就是三山國王廟這邊有這個拜新丁的儀式,所以我爸就覺得要回鄉,也想要把這個喜悅分享給親朋好友,也是想要祈求小朋友可以平安健康。
廟方4年前開放小女嬰以「新枝」身分參與祭典,生了3個女兒的家長說,今年終於可以參加了!
[新枝母親 劉姿婷]
我前面還有2個女兒,然後他們沒有做(儀式),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因為他們相差大概18歲,對,所以就是到妹妹這就是難得的機會這樣子。
[屏東縣茄冬文史協會理事 楊景謀]
拜新丁拜新枝,我們4年前,將女生的部分納入我們拜新丁,這部分對我們客家來說非常不簡單的突破,一方面就是說彰顯世界上性別平權的觀念。
從搭建福廠、請伯公安座、作福拜新丁新枝儀式、送神拆福廠,整個儀式就要4天時間,這樣傳統的祭典,也正送審無形文化資產當中,廟方認為這座全臺唯一僅存的木造福廠,可能需要思考以更謹慎的方式來典藏保存。
六根莊三山國王廟總幹事 楊永和] 我們現在在申請無形資產保存,如果這方案通過,以後我們的福廠就會找一個地方,用我們現在這座147年的福廠,搭起來,找一個地點,來做永久保存,以後就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做,做一個1:1比例新的福廠,以後就用新的福廠,來繼續使用。
[屏東縣客務處長 李明宗]
當然第一我們尊重地方上的意見,但是以我個人認為是既然要做這147年的福廠保存,我希望我要讓所有鄉親看到原始的風貌,是不是繼續使用這福廠,繼續讓所有人知曉、來參觀,這麼有意義的福廠。
六根庄拜新丁新枝活動,越辦越盛大,今年還加入文藝風,首度與「屏日曬書祭」結合,加入20間獨立書店,在詩人步道推出庄頭書展,讓逛書市的遊客,也能同時參與傳統祭典。
[屏日曬書祭統籌團隊 徐孝晴]
元宵之前有這個佳冬拜新丁很有名,所以我們就跟廟方聯絡,我們可以在你們拜新丁的時候,來這邊辦這個書展、書市集這樣,他們就說好啊,因為可以推廣我們的客家文化,也可以推廣閱讀,他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
佳冬六根庄延續上百年傳統的搭福廠、作福拜新丁儀式,在變與不變之中,客家鄉親代代傳承,也成為出外子弟與家鄉最深刻的連結。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