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介紹過在宜蘭的冬山鄉,有一對父子以在地文化傳統為底氣,在故鄉老宅開文創餐廳,而且艱辛走過前幾年疫情的陰霾。現在他們有了新的創意,不僅以說故事的方式讓消費者認識地方歷史和產業,同時也跟回到三星傳承阿婆釀製醬油技術的一對兄弟異業合作,要以共好共享的精神,創造地方文創的春光。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報導。 


 

 

 

工作人員在廚房裡忙著切菜、洗菜、備料,準備迎接凱米颱風過後的第一個營業日,因為是非假日,游承燁就擔心會沒客人來

 

中午11點30半,陸續有客人上門來,原本很不安的游承燁總算放下心來了。

 

跟各位打擾一下,我們只要有第一次來用餐的朋友,都會把這個鎮店之寶,拿出來介紹一下。

 

等到客人用餐到一段落,承燁就拿出了鎮店之寶「警報器」,一邊表演,一邊說故事,和客人互動。

 

小朋友知道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從宮崎駿的電影裡看到的,有非常多的宮崎駿的電影,都有出現過這一顆。

 

餐廳開業2年半,生意逐漸上軌道了,卻遇到疫情,所有的成果瞬間歸零,疫情過後,為了讓生意起死回生,他就用「說故事」來吸引客人回流。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右)

來用餐的時候都會搬一大堆道具出來講故事,還有前面提到,我們要傳達宜蘭的,宜蘭人的人情味。我們要把自己的特色,要凸顯更出來,變成一個,我自己覺得啦,我們要做一個主題餐廳,讓大家不是只有吃的需求來到這裡,對,讓大家來這邊,是可以你知道,吸收到不同的東西。

餐廳客人 游小姐(右)

我覺得那是一個滿有趣的點,所以像之前,我有國外朋友來,我就帶他們來,對,然後他們就會聽到那些故事,就會覺得很有趣,就是吃飯多了一點互動跟樂趣這樣。

 

濃郁的湯頭在鍋裡滾著,散發濃郁的花生香。

客人 游小姐(右)

湯底的部分就是讓我滿驚豔的,就是從來沒有吃過,就是有花生,就是做成湯底的這種小火鍋。

 

「花生鍋」是游承燁為了讓消費者知道,宜蘭除了有鴨賞和三星蔥之外,也生產優質的花生所研發的。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左)

海岸線從礁溪、壯圍到五結,其實這個是沙地花生,我們做一間餐廳,餐飲業的競爭,其實真的很競爭,所以花生,其實我們宜蘭人是一個滿有名的,在地人知道,可是對外縣市的人來說,花生(種)在宜蘭的這個是沒有連結的,所以我們一定開發,一定要走比較藍海策略。

 

花生鍋在2020年拿到宜蘭十大好食,然後後來我們就想要走,專攻花生領域這樣子,才發現它其實是可以孵出芽的。

 

湯頭很好的「花生鍋」,不但讓客人一吃成主顧,現在是來到店裡必點的,同時也得到了宜蘭縣政府的肯定。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左)

我們賣得最好的就是花生鍋,花生鍋還有拿到宜蘭前十名的食物,所以後來我就想說,我們要從花生為主題來開發,來從花生來做主題,看可以花生還有沒有其它的副產品之類的。

 

我第一次看見花生芽長這樣子。

 

以「花生」入鍋的藍海策略奏效之後,只要是不營業的日子,游承燁就會孵「花生豆芽」,要落實開店精神讓消費者吃原型食物。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左)

應該是第一個把花生拿來做火鍋,然後種成花生豆芽,應該是第一個沒錯。(但我不懂為什麼要自己孵豆芽)因為外面的火鍋菜盤,大部分都是一些火鍋料或是加工食材,我們強調的就是要用比較原型的食物這樣子,對,再來花生又得名了,一定就是從花生來著眼了。

 

將舊豬舍改造成「柑仔店」,是承燁的餐廳的另一個特色。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左)

我們主要都是把這邊的盈餘,都是捐給一些公益的單位,這間主要都是捐給聖嘉民啟智中心,因為我阿公其實很早就不在了,他那時候是得肺腺癌離開的,那時候我爸爸是跟我說,在聖母醫院的時候有得到他們很大支持。

 

承燁說,當年阿公得到肺腺癌時,受到羅東聖母醫院很多照顧,他的爸爸很感念,因此才開了這間「誠實商店」,也藉此教育他賺錢不忘回饋,記得有捨才有得。

 

這一兩年餐廳生意越做越好,假日訂位得要等上好幾個月,於是游承燁便邀弟弟游勝為,一起來打拚。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勝為(左)

我其實在一年前,我還是軍官,因為就是家族事業,那也剛好缺人手,最近員工都比較不好請,我(退伍)時間也到了,我就趕快退伍回來,回來站廚房這個位置。

 

將五花肉工整的切成四方形,再用藺草綁好,川燙後,放入特調的滷汁中,燉煮五小時,浸泡一個晚上,才能上桌。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勝為(左)

早上現綁今天要準備的量,我們依階段性,就是假如這些出完了,滷好了,我們就會先把它盛起來,下一批再繼續滷,就是盡量讓客人吃到,都是當天現滷。

 

原來不會做菜的游勝為,經過了一年多的歷練,現在已是滷餐廳招牌菜「東坡肉」的高手了。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勝為(左)

上班的第一件事,其實不是熬高湯什麼的,是先把東坡滷起來,對,就持續一直到出餐,大概2個小時到3個小時,讓它完全入味,剛好11點半營業時間的時候,客人就可以吃到第一批現滷起來的。

 

「東坡肉」雖然很受顧客的歡迎,但游承燁兩兄弟總覺得少了一味。

記者 邱月華

不只是對餐廳要用的菜很挑剔,就連醬油承燁也找了很多年,他才找到想要的鹹甜和香氣,這樣餐廳的人氣商品「東坡肉」,就有了更多層次的味道。

 

掀開、攪拌然後再蓋起來,這些重複的動作,黃桐巖、黃桐嶼兩兄弟,得從6月豆子一入甕,每天都得不停攪動,直到9月,豆子和鹽水融合變成「醬油醪」才能停。

 

等一下把它聞一下,等一下把它聞一下,這個開始變黑了。

 

之所要這麼麻煩的攪拌,是因為宜蘭醬油是「水式釀造」。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因為南部他們是叫「乾式釀造」,我們是水式釀造,南部他們作法是甕缸,然後他們就是鹽、豆子,鹽、豆子,一層一層鋪上去,然後最後用一層鹽巴封起來。我們裡面是鹽水加黑豆,所以它的鹽度本身不會那麼高,然後我們就是這段時間,會每天去把它做攪拌,就是一天可能會攪2次、3次,攪拌同時它可以幫助它發酵,再來就是說,我們攪拌過程讓它上下冷熱交替,然後鹽水也可以充分浸泡到每顆豆子。

 

和游承燁兩兄弟一樣,黃桐巖和黃桐嶼兩兄弟,就是受到「傳統文化」的吸引,幾年前先後回到家鄉宜蘭三星,承襲阿婆釀製醬油的技術。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巖(右)

其實我本身是讀歷史的,對,所以,然後我們家我爸爸是教國文的,所以我覺得耳濡目染,我們家兩兄弟其實對這種文化啊,這種傳統的東西,其實本身就有一種,對它有某種的吸引力在那一邊,

跟大部分的這種宜蘭的年輕人一樣,我們其實本來就沒有在宜蘭工作,2018年小孩子出生之後,我搬回來,因為醬油本身也是比較勞力型的工作,也考慮到說阿嬤年紀也大了,這種東西如果不傳承下來的話,可能阿婆走了,這個東西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就會失傳。

 

為了延續釀製醬油的技術,同時讓自家生產的醬油更具地方性,今年他們開始,以宜蘭「在地老種」的黑豆釀製醬油。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差別在,首先因為第一個進口豆它不會是有機豆,我們現在用的是有機豆,也是在地的黑豆,它本身顆粒比較小,香氣比較足。 入甕之後,其實你們應該有聞到一個甜香味,對,就是今年的豆子就是特別香。

 

就是這甜香味,游承燁總算找到了「東坡肉」對的味道,也開啟了他們合作的契機。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勝為(左)

是我們有去他們現場看過他們製作的流程,他們多了一些紅冰糖,跟麥芽膏,對,多了這兩樣對東坡肉來講,它(醬油)就增加它(東坡肉)的那個甜味,然後也幫助東坡肉上色。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其實是因為我哥哥那邊的關係,因為跟小朋友的,去學鋼琴,然後(鋼琴)老師很喜歡承燁他們的餐廳,才介紹我們過去。後來承燁也拿我們的醬油去試他們的東坡肉,就是今年年初,我們就開始有一些合作,醬油也有在他那邊寄售。

 

將泡了半年的宜蘭金棗撈出,精準的測量所需用量。

 

再放入進果汁機打碎。

 

才加入煮沸的醬油中,一起熬煮。

 

黃桐嶼正在開發具有宜蘭風味的金棗醬油。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因為我們現在想要做就是,讓宜蘭的物產也可以融入我們的醬油,所以我們就想要做一些,開發一些風味醬油,就是把別人的特色也一起加進來。

 

黃桐嶼說,研發不同品項的醬油,就是要讓醬油不單只是醬油,找出醬油多樣的用途,開拓市場銷路。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因為我們後面還會再加金棗醋進去一起調和,所以它有可能,可以變成一種拌麵醬,還是沙拉醬,所以或許它會有一些市場的可能。

 

對於未來的期待,桐嶼尷尬地笑說。

宜蘭三星醬油釀製業者 黃桐嶼(左)

期待就是可以賣得很好這樣,不知道要怎麼講。

宜蘭冬山返鄉青年 游承燁

青年回來創業呢,他們都有很好自己的一套理論在,或者是他們想要傳達的理念,可能在地共好啦,或者是他想要做文化保存等等,理念都很好,可是,很多都缺乏一個,可以支持他們不斷傳達理念的商業模式,所以我一直跟我家人說就是,我們一定要有一套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我們才可以持續的把我們想要傳達的,一直永續的傳達下去。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其實青年返鄉創業一點都不浪漫,所有理想中的事業,都必須有「經濟實力」做後盾,才能長久又踏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