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勿忘影中人》單元,我們要介紹的是,在後山台東縣鹿野鄉,有一個良質米產銷班,曾經是台東第一個拿到產銷履歷的米產銷班。而帶領著產銷班不斷創新、進步的,在十年前,是一個年僅27歲的年輕農民,徐榜駿。徐榜駿從小作文寫我的夢想,總是寫要當農夫,爸爸徐耀彬是他崇拜的對象,用新的思維結合長輩的經驗,希望能為農業開創新局。
 


 

 

每次(作文)我寫,我的夢想,當農夫,老師說,徐榜駿,你確定,對啊,當農夫有什麼不好,我就回老師,當農夫有什麼不好,我自由啊,我自在啊。我是愛土地,表示我的泥土健康。我沒錢,我還有白米 我有穀子,我至少沒錢可以買菜,我還有飯可以吃,不會餓到。

微風輕拂,一串串金黃稻穗,是花東縱谷的燦爛火花

[鹿野良質米產銷二班 班長
徐榜駿]
像這個稻子,看什麼時候可以收割,看這個稻穗有沒有,這剩最後一兩顆,這差不多七、八分熟就要收割了。

這個年輕小伙子,講起種田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不過,他可不是耍耍嘴皮子而已。

割稻機一開過,成群鳥兒跟在後頭等著覓食。27歲的徐榜駿,農事資歷已經有11年,他不僅是鹿野福鹿米比賽冠軍,還曾拿過全國稻米比賽第三名。而這一身好本領,該是來自父親的真傳吧。

歡喜收割後,二期農忙緊接著開始,爸爸開打田機,徐榜駿就拿著鋤頭挖田角,這可不是件輕鬆的差事,得費好大的力氣,才能把土弄均勻。 

(阿駿 你在看什麼) 因為車子往這邊出,泥漿全部都在這邊,要把它推平,現在看水,水給它進來,看會不會進,水流不過來表示太高了,(太高了怎麼辦),再把這邊的泥土再推過去一點。

[鹿野良質米產銷二班 班長
徐榜駿]
爛泥巴怎麼會不好玩呢,(小時候就很愛玩了),對啊,從小就玩泥巴,玩泥巴到現在的。(那你小的時候跟爸爸來田裡)(都在做什麼),搞破壞,搞破壤,(怎麼搞破壤),人家種好的秧苗就去踩掉,人家耙好,這樣平平的,你就把它弄到這樣,很好笑,(不會被罵嗎),啊,(不會被罵嗎),罵是會罵,他就說你是看不懂喔,有弄好的跟沒弄的,你是看不出來喔。

雖然是搞破壞,不過從小耳濡目染,也讓徐榜駿決定要向爸爸看齊。

[鹿野良質米產銷二班 班長
徐榜駿]
小時候跟爸爸去除草,爸爸就會說,阿公六十歲就沒做了就退休了,我也很爽快的說,爸爸你做六十五歲你就可以退休了,剩下的我來處理,我會接手。。

要調頭啦。兩父子默契很好,用手勢就能溝通。而果真是虎父無犬子,因為爸爸徐耀彬、媽媽張秀菊,全是鹿野米王,大家都說,他們是米王之家。

你車子前進一點要倒田裡,這邊要調起來一點,我直接把它丟在田裡就好。

[徐榜駿父親
徐耀彬]
他很乖,你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像他在花蓮讀書那時候,他(會打電話回來問)說,下個禮拜有要做什麼嗎,我說,沒做什麼也要回來啊,不然他要去打球或什麼的這樣,(自己會打回來問要幫忙什麼)對對。

一講到兒子,父親臉上滿是驕傲。

[徐榜駿父親
徐耀彬]
整個村子的人都很稱讚,(會怎麼說),(會怎麼稱讚他),稱讚他說這麼努力又這麼會做,整個村子的人都稱讚,說徐榜駿我們村裡找不到第二個了。

[鹿野良質米產銷二班 班長
徐榜駿]
我爸爸他本來也說,種田辛苦,本來是叫我不要種的,堅持不讓我種的,也是鬧家庭革命,條件什麼講好,最後讓我留下來。

父母原本希望徐榜駿往外發展,不過當兵那年,因為母親身體不好,家裡農事全靠父親一人,退伍後,徐榜駿突然覺得,老爸在一年內變得好老,也更讓他決定,要留在家裡,守著父母親,也守著這塊田地。

[鹿野良質米產銷二班 班長
徐榜駿]
現在就是做著來啦,我也有想說,我要怎麼做,怎麼擴大就業人口什麼的,也有想過就是,不然我組一個代耕隊啊,我請人來做,看有沒有年輕人,我資本有那麼多的時候,我就出錢,出錢請人來工作,增加,增加就業人口這樣。
跟時下一般年輕人一樣,徐榜駿也愛唱歌、打電動、愛打壘球,只不過,他更愛開著自己的「百萬名車」,在田裡奔馳,在他身上,讓人看到一份對土地的尊重、和深厚的情感。懷著這份尊重與情感,徐榜駿插下一株株嫩綠秧苗,也種下一個個新希望。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