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數百年來漢人移墾歷史裡,佔有重要地位的義民先民們,現已成為客家不可或缺的神祇,與忠義的精神象徵,一年一度的義民祭典,規模也越辦越大,只是這些傳統祭典活動,似乎仍少有年輕一代的熱情與投入,近年來不少有心人士、為了鼓勵年輕人參與義民祭、認識義民歷史,就產生了許多新型態的義民祭活動,打破了義民祭過去給人的一成不變印象,來看記者李一凡、洪炎山的報導。
一年一度的義民祭典活動,今年和往年一樣,挑擔、奉飯、神豬比賽…,一場又一場的在全國各地、各庄展開,每一個參與祭典的鄉親,都非常誠摯的向義民爺奉獻自己最大的崇敬,只是這些傳統祭典活動仍少有年輕人願意投入。
為了鼓勵年輕人參與義民祭活動以及加深民眾對義民爺歷史的認識,寶島客家電台就在今年承辦了新型態的活動,希望能夠扭轉過去義民祭所給人的一成不變印象。
[寶島客家電台
活動企劃 劉潤惠]
活動花了很多心血去做宣傳全都努力之後,卻沒人參加,這個活動等於沒有效益,所以我們很大的精神會放在、什麼樣的方式會讓年輕人,尤其我我們這一次比較針對客家年輕人來參加這個活動。
決定以詞曲創作比賽主打今年的義民祭活動後,台內員工便廣用網路與媒體發佈訊息,希望以高獎金鼓勵音樂創作者參賽,獲選的音樂也開放試聽給民眾上網票選,投票的民眾還可獲得獎品。
[寶島客家電台
活動企劃 劉潤惠]
投票前八百名,我們就送一個琉璃的項鍊,這個琉璃項鍊每一個都不太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注入顏色的時候它自己會跑,所以你拿到的每一片都是全台灣唯一的一片。
非常有創意的獎品吸引了不少民眾參與,寶島客家電台還設計了前三名義民石雕獎座以及義民公仔獎項,這些生動意義豐富的獎品都是前所未有的設計。
[寶島客家電台
活動企劃 劉潤惠]
完全用手工捏的,你可以其實細部看看他的腿部的肌肉完全都看得出來,都非常的細膩,而且他每個拿的器具,有刀子、有鋤頭、有桿子,就是木棍,就是當初我們義民他們拿起道具工具就往前衝那種意象都會出來。
簡單、新潮的設計,就把歷史中的義民爺英姿重現,以現代方式表現出的保家衛土的義民精神,確實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識與迴響。
這首歌曲「千秋義民」,是創作歌手謝宇威為了這次義民系列活動所創作的代言歌曲,歌詞以及曲調聽起來十分感人,義民的歷史雖已久遠,但謝宇威對義民爺的英勇都仍感念在心。
[創作歌手
謝宇威]
成仁取義這種精神,是人類最高的表現,我就想起義民爺過去為了保護自己的家鄉,做了那麼大的犧牲,犧牲他們的生命,我感到非常的感動。
謝宇威寫的代言歌曲像是拋磚引玉的種籽,讓一些同樣有創作才華的年輕人也跟著提筆寫了歌誦義民爺的新歌曲。
聽來相當新的曲調,很有現代風格的這首歌曲,是從小在台北長大的客家女孩羅沛文、為了參加今年義民祭活動所寫的新客家歌。
[音樂創作人
羅沛文]
以前的人都到義民廟進行祭祀義民爺,我認為客家電台辦這個義民歌曲的比賽,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紀念義民爺的一種方式,就是現代的年輕人創作自己想唱的歌曲用自我的方式唱出來,我認為這樣的比賽可以讓年輕人了解台灣的歷史文化。
雖然客語說的不甚標準,但七年級的羅沛文努力學習,聽她認真跟著老師練唱、練彈「義民希望」這首自己寫的歌,就可感受她對土地與義民先祖的感恩。
[音樂創作人
羅沛文]
我認為義民爺就是一個新的民族,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他們要開墾、要保衛家鄉,要為後代留一片美好的土地、給我們,所以我們對他們不管是戰爭或是保衛我們的家園,我認為他們都最偉大。
在這次的寶島客家電台徵歌活動中,有一首創作歌曲也受到不少矚目,網路得票率不低,就是由今年出版第一張客家創作專輯的歌手林姿君所寫的「義民懷忠」這首歌。
明亮的嗓音、高廣的音域,來自南部六堆的客家創作歌手林姿君用她乾淨的聲音唱出為義民爺所譜寫的新歌曲。
[創作歌手
林姿君]
其實我會寫這首歌是因為寶島客家電台那邊叫我參加比賽,我才知道的,我也是因為這個比賽才會去了解這個故事,和以前的歷史,所以我認為這種新的作法很好。
先天眼盲的林姿君相當有音樂才華,她唱的新歌包括剛出版的專輯以及「義民懷忠」這首歌、都是她用的電腦所寫出來的曲子,她對義民歷史的一切都十分有興趣,還要求朋友帶她到未到訪過的新竹義民廟,感受義民爺靈性。
[創作歌手
林姿君]
這種精神應該要流傳下來,留給我們後代子孫感念,因此當我寫好這首歌時,卻不知道歌名怎麼取,我就特地請人載我到新竹義民廟,到那邊擲筊,問義民爺我該取什麼歌名。
台北市義民祭典首祭至今二十週年,台北市客委會特別推出「客家文化公車」進行義民文化導覽。
參加活動的民眾們列隊前往目的地-台北客家藝文中心,參觀義民祭典與義民歷史的回顧展。
[志工導覽員
徐美香]
這次二十週年的回顧展,讓我們客家的年輕人可以走出來,了解我們義民忠義的精神,還有創作的歌曲也讓我們民眾知道,可以用義民爺的主題創作不同的歌曲。
在現場導覽的志工徐美香,活動前特別針對義民祭典研習了不少歷史文獻,她生動的現場解說讓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們認真的邊聽邊看,似乎想了解更多的義民故事,現場甚至還有移民國外的小朋友,就覺得自己應該更多了解台灣歷史。
[民眾
林祐珊]
我覺得這是很久以前的歷史,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去看一看,因為這是大家在台灣的歷史,全部住在台灣的人都應該了解。
[民眾
吳聲源]
今天來到這邊看了圖片,看這些史績,還有解說員的解說,就更加深入了解了。
[民眾
徐筱婷]
以前就有聽過義民廟,總覺得大家講祂是一個陰廟,就是很奇怪,但是經過這個導覽之後,發覺義民爺就是我們很傳統的信仰,義民節現在辦這個活動義民祭,就是把我們客家人號召出來,然後就發覺到台北市有很多的客家人。
客家文化公車的最後一站-前往台北市近郊山區了解客家先民的墾植歷史,一行民眾在導覽領隊的解說下,也認識了一些過去客家先民為了生存而種下的山林樹木,或許桐花已過季、或許義民爺的腳步也成了難以想見的畫面,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用新的觀念、新的方式把義民祭的理念傳達給民眾了解,或許就是義民精神能夠更加長久、永世流傳的一種方法。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Aug 29 Wed 2007 11:41
35集-創新義民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