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新再利用,要如何在老屋保存修復與商業空間設計之間取得平衡?新竹市舊城區,一家擁有90年歷史的老百貨,最近轉型重新開幕,雖然是商業空間,不過新屋主卻堅持留下第一任屋主家族在此生活的空間記憶,不只惜情復舊,新屋主也在意當代生活需求,加設升降電梯,讓推娃娃車的人、行動不方便的人,都能輕鬆探索這棟老屋的文化故事。記者宋宇娥、蔡裕昌的報導。


 

 

顧客 朱先生(左)

滿驚豔的,因為老店新開,舊城區又重新做一些布置設置設計,把新的東西放進來,我覺得是新的元素在舊城區,應該是可以讓舊城區再活絡起來了

 

也有喜愛老屋空間的人,特地舟車勞頓從外縣市前往一親芳澤。

顧客 陳先生(右)

 

 

本身就對這個空間滿有興趣,因為之前就有在關注,在新竹或竹苗地區是滿特別的,對,因為不然像我們在臺南或嘉義,其實滿常看到這種空間,因為反而自己在苗栗也,幾乎沒有這種空間。

顧客 邱姐(左)

 

我覺得它很大面積的保留了老宅的特色,那我本來就還滿喜歡看古蹟的,所以覺得很謝謝他們把它的特色保留住,有引進了滿多日本的一些商品,他在設計上和選品上也都還滿用心的。

顧客 郭小姐(右)

 

我是設定說,它應該只是一個,它就是老店翻新的百貨公司,但是其實它好像就變成一個文青的店,我還在適應中,其實說真的,有好有不好,對,我就是還是在看說,因為其實這附近,我覺得類似的店滿多的。

 

以飲食文化為主軸的老屋再利用,雄心壯志的營運團隊找了日本團隊跨國合作,在4樓空間辦特展,希望讓民眾透過觀看麵條包裝與故事,認識日本47個都道府縣的麵食文化。只是買下老屋產權,加上修復、裝潢經費,早已耗費上億元,怎麼還會在商業空間辦「很難賺錢」的展覽呢?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辦展覽不會賺錢的,要花很多錢,尤其這次我們和日本D47這個展覽,根本要靠門票的收入是沒辦法打平的,好在這次也有其他的公司來協助,有贊助這次的展覽,雖然沒有辦法整個收支平衡,但我覺得我們也要學著如何邀請其他企業、公司大家來(一起)做。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那我自己的目標是說,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使用這個空間,那未來我們在新州屋為主的企畫上面,它的靈活度其實就越來越高。

記者 宋宇娥(左)

三樓空間是共創廚房,會在這裡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今天就邀請廚師傳授怎樣料理魚,如何分切、如何處理不同部位,以及如何烹調。

 

這裡有2條筋,它其實下面會藏一點血,把這個筋斷開,然後這一條把它割開。

 

廚師漢克拿著早上採買的魚,現場示範如何做料理前的前置處理,報名的學員們也把握機會,捲起袖子實際操作一次。

廚藝課學員 楊小姐(右)

因為我是想要學習怎麼殺魚嘛,對,所以我就特別專門去買了,我自己的刀,對。

 

魚皮朝下,下去,然後一定會縮,百分之百,拿家裡隨便一個盤子壓著,往下壓,水分迅速散出。

 

如何把魚煎得漂亮、完美上桌,專業廚師在爐灶前傳授必殺技。

 

你看這個香氣,一樣給它拿進去,魚下巴也香囉,這些魚肉的甜味其實都會進到你的湯裡面。

 

全魚利用不浪費,下腳料通通送進烤箱烤,烤到香噴四溢的魚尾、魚骨全是熬出一鍋鮮美高湯的關鍵,這些烹飪技巧都能在這堂廚藝課學到。

廚藝課老師 漢克(右)

 

 

主要是軟硬兼施的海鮮知識啦,所謂的硬知識當然就是,第一個就是你怎麼分切魚,再來你怎麼煮嘛,那軟知識比較是偏於說OK,在處理海鮮之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買到好的海鮮是更重要的,那如何買到好的海鮮呢,那這就會帶到說,我在大溪市場裡面買海鮮的一些經驗啊,一些有趣的故事啊。

 

可以吃吃看,魚皮會脆的石斑魚。

 

一群人開心品嘗美味海鮮料理,學習烹煮、備料等廚房必備技能,這樣的一個空間場域,其實在90年前可是第一代屋主生活、交誼的地方呢!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右)

 

戴吳獅在日據時代的時候,他是新竹最有名的3個商人之一,他是被稱為,他是最有禮貌、最誠實的商人,所以他常常要有宴客的需求,在前面這個地方是他們宴客、辦桌,所以在這個地方是一個交誼、生活結合的地方。

 

特別架高的透明玻璃地板,底下清晰可見不同花色瓷磚,原來當時屋主以地磚花樣,來區隔不同功能的廳房格局。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第一代屋主),房間的隔間,在梁柱上面還有在地板上面,他用不同的磁磚來做房間的區隔,我們看到在這邊有4種到5種不同的磁磚花色,像我現在所在的區域,這邊的花磚樣式跟顏色,特別的漂亮,現在這個區域是他們祭拜祖先,公媽廳的地方。

廚藝課老師 漢克(右)

現在人家說老就是新潮流嘛,老東西其實就是新潮流,那有辦法在這個地方,他們弄了一個廚房,我真的覺得由衷的佩服,真的。

廚藝課學員 楊小姐(右)

我覺得不錯啊,結合藝文這樣,然後一樓還有可以給人家採買的空間,我覺得還不錯,很棒,而且裝修得很漂亮。

 

老屋翻新再利用,要保留多少成分的老?又要加入多少比例的新?從不同角度來看,其實都有不同答案。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老屋的保存其實最近因為剛試營運,所以很多朋友都會前來,那有些人覺得說,好像做得太新了,有些人覺得說,好像怎麼有一些東西沒有把它包起來,那基本上我是希望說,這一棟老屋,雖然它是老房子,希望可以讓網美來這裡是可以拍照打卡,可是想要看深度東西的人,在這裡也可以找得到一個點,是讓他有感動的。

 

老屋保存修復與商業空間設計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並不容易,但營運團隊還是努力讓新州屋散發「既復古又時髦」的風采,保留住老屋特色與重要的歲月痕跡,也引進符合當代商業需求的設計。

新州屋營運主理人 沈婷茹(左),

 

不管是在修復跟商業空間設計端,或者是商業空間設計端跟營運端,其實我們因為出發點不同,然後切角不同,我們切角可能都是對的,可是我們就是會需要,經過反覆的討論,然後去找出比較好的做法。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你心裡頭要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是你要為了什麼價值你要堅持,譬如說這個電梯,它一定要花比較多錢,甚至說做的工法,設置電梯這件事情來講,就是為了便利行動不方便的人,或是有帶小孩推車的,你希望他也有機會看整棟樓它裡面的故事,他來享受這棟樓的服務,你就會想到說要提供這些東西,你就不會遇到困難或者是要花多少錢,你就打退鼓,就不做了。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榮芳杰(左)

也就是在一個老房子裡面,我們必須先確認哪一些東西是值得被保存,哪一些東西是不符合時代需求,但是從永續發展的角度,其實當代的需求需要先被顧及,所以如果屋主願意在滿足他們當代的需求的情況下,我覺得室內的空間做適度的改變,其實是可以的。

 

新州屋建築外觀圓窗與方窗並置,突破古典的對稱美學,在當時可說是非常新潮的設計。這次新州屋再開張,室內空間設計就以此「天圓地方」的概念貫穿整棟樓,以2樓餐酒館的空間配置來說,就用圓桌、方桌對應圓窗與方窗,甚至是以圓框露出原始紅磚牆面,展現巧思。

 

圓窗後面的磚牆我們就讓它裸露,這個不是刻意去打鑿的喔。

 

臺灣近代對文化資產、老屋保存的概念,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成熟度,不過,往往陷入老屋留是留下來了,但卻和當代使用需求有所落差,反而不具文資正式身分的新州屋,在有心的新任屋主手中,更能彈性呼應當代生活需求。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如果有文資身分,它就會綁手綁腳,修的工法,它還要招標,透過公開的程序,時間會拖很久,還有它會限制你哪邊可以修繕,哪邊要照原本的保留,這樣就沒辦法想到我將來要活化的時候,要用什麼材質,什麼設備,所以我當初就先想好,我不要申請文資身分,保留我比較多的彈性,將來我要活化它的空間就比較大。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 榮芳杰(左)

有時候我覺得商業使用不見得都是壞事,因為對我們這個城市來講,如果沒有先滿足一部分的當代需求,其實那個房子會消失的更快,因為你不可能期待每個房子都要回到它原始住宅的使用功能,那當然住宅可以回到住宅使用功能最好,但是如果真的不行,我們至少讓那個建築物的外觀跟建築物的量體,還可以在這城市裡面保有一個空間,我覺得至少讓城市裡的樣貌可以再多元一點。

 

新竹,不只是一座科技城,舊城區內的老建築,動輒都是百年時間累積的珍貴資產,新竹子弟正一點一滴喚醒新竹人對歷史中「新州屋」的情感與記憶。

新州屋第三任屋主 陳添順(左)


採訪/撰述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新州屋今年已經90年了,很快的,其實再過10年,就會變成一個百年的建築,一個百年的建築它走過一個世紀,它承載了很多不管是市民的生活的記憶,還有很多人的情感,我們希望新州屋它能繼續的讓更多人把他的生活記憶,不管他生活的樣貌可以在這個地方再呈現,呈現的是一個既懷舊又當代,既在地又國際的一個精神,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更多國際的人、更多在地的人,能重新再走回來這個地方。,

arrow
arrow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