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家鄉更好,該怎麼做更有機會呢?桃園中壢忠貞社區發展協會居民是這麼做。他們在發覺社區有些特殊境遇家庭後,就把孩子們聚集起來,為他們提供課後輔導、照顧,還組成手碟兒童樂團,透過音樂素養,建立孩子們的自信心。在對外的部分,則是提供文化導覽服務,要把自己社區多元的異國文化與美食,推廣出去。


 

 

 

歡迎大家來到這邊,那我們先在這邊停留一下,是因為在龍東路上這邊,大概有十來家的米干店。

 

雖然這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了,但導覽行程依然沒有取消。

 

 

這邊最神祕的其實還是回教的文化,在每年四月的時候,(穆斯林女性)包著頭巾到市場來,到市場來就是採買過年的東西。

 

桃園中壢忠貞市場以多元族群與飲食文化聞名,忠貞社區發展協會人員帶著附近的元智大學學生們走讀認識在地文化。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慈惠(左)

 

在忠貞市場裡面的族群裡面其實就像臺灣現在的小縮影,他有各個族群,所以我們導覽的內容裡面除了雲南文化之外,我們當然會去推廣泰國、印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各省的相關的生活以及飲食文化。

 

這個是香茅,香茅說可以驅蚊。

 

把香茅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社區孩子發送給參與活動的學生,讓他們實際又摸又聞這些香料的味道。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慈惠(左)

我們吃到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它混合了多少的東西,但是當你聞到的時候,啊原來就是這個,就是它的靈魂,我覺得這樣子其實味道更能讓人加深它的記憶的深度。

 

它就是瓦斯味、放屁味。很臭吧,算臭吧,它真的就叫臭菜。

 

各式各樣東南亞族群料理會使用到香料,擺滿桌,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慈惠一一介紹,藉由體驗,要讓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

元智大學學生 李同學(左)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像是吃的,有介紹各種的香料,因為平常接觸不到那些。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助理教授 俞伯傑(右)

我們希望學生在桃園不是只有念書而已,要對在地的文化有些了解,所以我們就安排不同地方的文化,所以像這邊是忠貞市場,因為它有很多不同的移民在這邊,有不同的食物跟文化。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希望打破外界停留在「忠貞社區等於雲南文化」的刻板印象,希望利用文化導覽,帶大家認識忠貞社區其實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高鴻傑(右)

 

 

眷村在以前是比較貧窮,所以說他們所娶的老婆、媳婦這些的,都是會比較特定的一些族群過來,從一開始的閩南、客家人,到後面的大陸籍,然後到東南亞外籍新娘(新住民),他們陸陸續續就把他們自己當地的文化、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就會融入到這個地方來。

 

跟著鏡頭看,忠貞社區還有這個全國唯一的兒童手碟樂團,孩子們盤坐在地,手在像是飛碟的樂器「手碟」上飛舞,拍打出迷人的音符,讓觀眾拍手叫好。

元智大學學生 楊同學(右)

SB:014121
也是第一次看到,很特別,拍一拍就有聲音,然後它的聲音其實還滿好聽的。

忠貞兒童手碟樂團老師

陳濬培(右)

忠貞兒童小手碟樂團它是第一個,其實一開始我們在走這個方式的時候,其實也是很辛苦,原因是因為你要讓孩子能夠同步去訓練是不容易的。

 

因為之前沒有特別學這一首,那我就用搭配的方式,給你們好不好,來。

 

更有意義的是,敲敲打打的手碟樂器,竟然也能夠成為扶持脆弱家庭孩子的媒介。忠貞社區發展協會每個禮拜六下午,把孩子聚集起來,一起上手碟音樂課已經兩年了。

 

有一個地方是,對不對,OK,然後你就是一樣跟著打,然後其它的部分,其它的部分你們就打這個,這個地方也有喔,有一個地方也是。

 

這天老師試著要孩子們練習變奏,不過練著練著,這群很認真的國小學童竟然起了小爭執。

 

你一定要打那麼快嗎?

 

不過孩子們就是這樣吵吵鬧鬧之後,默契反而更好,練習手碟樂器,還能站上舞台表演,每個孩子都自信滿滿。

忠貞兒童手碟樂團成員

王蕾(左)

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出國表演,一起出名,更有成就。

忠貞兒童手碟樂團成員

高錫彧(右)

我們有去各地啊,新竹啦、苗栗啦、那一類的我們通通都有去表演。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高鴻傑(右)

讓他們在得到掌聲的同時,然後能夠學習去珍惜他現在所有得到的一切,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他也會願意去付出,去幫助一些如同他當年一樣需要協助的一些人。

照片提供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
TC 0541-0549

無論是雙親忙於工作、隔代教養、單親或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忠貞社區發展協會都伸出雙手,以社區力量,陪伴這些孩童的課後生活。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廖慈惠(左)

我們就把這些比較需要照顧跟陪伴的孩子,我們先把他們邀請到我們的協會來,參與這樣一個課後的陪伴。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高鴻傑(右)

不是說只有課業,還包括品行跟其它的興趣,還有他們的生活習慣、對人待物的一些應該有的態度。

忠貞社區家長

何淑美(左)

沒有這樣的空間互相陪伴的話,有一些可能放學之後,有些家長無法去照顧到的,他們可能會跑出去外面公園遊蕩什麼的,

 

忠貞社區發展協會這群夥伴一起手拉手,對外推廣在地的多元族群文化與飲食特色,對內照顧脆弱家庭的孩子,培養孩童自信心,雙管齊下,想要一起讓家鄉變得更好。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