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在稻田、池塘或小河等較為靜止的水域中,常可見到台灣蓋斑鬥魚,這種魚對環境不是很挑剔,生命力很強,但無奈受到工業、化學、農藥等汙染,蓋斑鬥魚在野外已無法存活,還曾被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苗栗縣銅鑼鄉是蓋斑鬥魚的故鄉之一,由鄉公所帶頭積極進行復育,以今年來說,就復育了兩萬尾左右,而且每年還會舉辦鬥魚選美比賽,養鬥魚,現在在銅鑼可是蔚為風潮。
[銅鑼鄉民
鍾榮輝]
這種魚(以前)在田裡很多啦,現在就是說,很多人都用好年冬(農藥)那些,魚全部都死掉了

[銅鑼鄉民
吳建樟]
還有以前牛泡在泥塘那時候也很多,牛泡在泥塘的時候,牛一走掉,那裡面很多

成群的魚兒在水中自在悠游,黑黑小小的看起來不甚特別,但牠卻是曾經被列為保育類的台灣蓋斑鬥魚。年長一輩的人講到蓋斑鬥魚都有難以忘懷的經驗,早期在池塘、稻田或是小河等,較為靜止的水域中,都看得到牠的身影。

放這樣的誘餌,(抓蝦子的就是這種的),就是要用香香的東西去吸引牠,牠才會跑進去吃,牠進去就出不來了

因為環境污染,農藥濫用等問題,使得蓋斑鬥魚日漸減少,近年來,許多地方政府、學校等都積極投入復育。而這裡,就是銅鑼鄉公所的蓋斑鬥魚復育池,約有一分多地。

[銅鑼鄉長
謝其全]
這個地方有天然水,有泉水,天然的泉水就是說對蓋斑鬥魚牠的生存,會比較好,還有像養這個要蓋網子,才不會被鳥類這些,鳥類這些吃掉,吃我們的小魚,還有要種水草,像我們這種就是水芙蓉,魚如果是產卵的時候牠就可以藏在裡面。

[銅鑼鄉民
古文章]
這水芙蓉也全都發過新芽了,這全部新的啊,(這多久要清一次),這差不多,我們差不多一星期就要清掉一些。它這個長很快,因為太滿也不行啊。

[銅鑼鄉民
吳建樟]
像這個青苔對魚來說影響很大,像這種的你看,這種的會影響到魚卵或是小魚這些,這全部都是啊,鬥魚就最怕這種的,(會窒息),對 會窒息,牠會在網子裡面這樣子。

蓋斑鬥魚有一個呼吸輔助器官「迷器」,幾分鐘就會探出水面呼吸,牠們以蚊蟲、孑孓及浮游生物為食。不過和大家一般印象中顏色豔麗的進口鬥魚不同,台灣蓋斑鬥魚顯得純樸多了,淡淡橘紅色、帶著藍銀條紋,還有像燕尾般的尾巴,因為鰓蓋上有一個墨綠色的斑點,因此被稱為蓋斑鬥魚,而且繁殖期是由公魚護卵呢。

[銅鑼鄉民
鍾榮輝]
蓋斑鬥魚產卵的時候,母的產完卵,公的會保護,母的就沒辦法靠近了,因為母的會吃小魚。

[銅鑼鄉民
吳建樟]
有地域性啊,像牠尤其是發情期或是繁殖期的時候,牠會一隻一個地方,像一片水芙蓉的葉子下面啦或是說哪裡一個小地方。

[銅鑼鄉長
謝其全]
像今年復育成功差不多有兩萬尾左右,兩萬尾左右,還有我們每年也有舉辦這種蓋斑鬥魚的選美比賽。現在響應環保,就請鄉親拿(廢)電池來回收,來換魚,也送出差不多五千尾左右

長長的隊伍,都是要來換鬥魚的,還有人自己帶著魚缸來裝,不論大人、小孩,養鬥魚幾乎成了全鄉運動。

[銅鑼鄉民]
我準備四十顆(廢電池),(想要換幾尾魚),我想換六尾就好。

[銅鑼鄉民]
家裡的小朋友他喜歡養,(又可以做環保),對啊。

[銅鑼鄉民
吳建樟]
我們銅鑼人差不多十家有六、七家,七、八家都有養啦,就一個興趣啊,還有養這種小魚來講,一養就很有感情啊,你每天早上餵魚飼料的時候牠都會跑來這樣。

而且為了鼓勵大家養鬥魚,鄉公所還舉辦全國性的鬥魚選美比賽。

[銅鑼鄉民
吳建樟]
鬥魚為什麼叫鬥魚,牠兩尾在一起就會鬥,鬥到後面尾巴會爛掉,比賽是選美,魚要漂亮,還有條紋,還有體態、穩定度,就比這些

養鬥魚在銅鑼蔚為風潮,雖然復育有成,但仍處於人工飼養的階段,要放流野外,還是充斥許多限制。

[銅鑼鄉長
謝其全]
因為外面的田也好,河也好,水比較會污染到,所以養不成,或是外面的河水、圳水也一樣,會乾掉,(水)乾掉的話魚就會死掉,或是水比較少的時候鳥會跑去吃。

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讓蓋斑鬥魚難以重回原棲息地,這樣的復育也許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期待哪天,溪流裡、池塘中,都能看見牠們,但那想必是一條很長的路。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