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北埔的南外社區,一間農場的主人陳紹忠,有感家鄉的蝴蝶、青蛙等許多物種都消失不見,開始使用自然的方式來對待環境,更把小時候家裡的茶園重新恢復起來,把茶樹再種回來。


 

 

上星期有採過茶,它這幾天太陽出來,後續茶葉又再長出來,以前的人比較省,就是這個不會浪費就對了,這也一樣採起來做茶。
來到北埔山上,陳紹忠正在採茶。

[農場主人
陳紹忠]
春夏秋冬一年可以採五次,像現在三、四月,採一次春茶,再45天採膨風茶,七月初採那個六月白,再來九月,再一次,十月到十一月的時候,再一次。

日本時代,陳紹忠的爺爺就開始種茶了。
[農場主人
陳紹忠]
我記得我小時候,跟我媽媽上來採茶的時候,那全村的人都全部叫上來山上採茶,大部分這些茶菁就交出去,我記得爸爸是說以前是挑到北埔的姜阿新的茶工廠。

當時,因為膨風茶量少又嬌貴,陳紹忠家裡就只做膨風茶,其他季節採的茶菁都交給茶工廠處理。

[農場主人
陳紹忠]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膨風茶一做好,那第二天的早上,就有一個人在我家門前,敲門,茶販,(要買茶),對。

民國70幾年之後,茶業沒落,許多茶工廠紛紛關門。

[農場主人
陳紹忠]
世界各國茶業都起來了,那時候受到很大的衝擊就對了,尤其印尼、印度,他們的人工比較便宜嘛,量又大,一發展起來,我們台灣的茶就被打下去。

茶金變茶土,農民只得另尋出路。

[農場主人
陳紹忠]
茶價不好之後就改種其他水果,橘子、柿子,因為這些作物全部都要噴藥啊,覺得對這個環境不是很好,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身體也不好。

這裡之前就是種橘子的,農藥噴了10幾年,為了恢復自然生態,陳紹忠說服父親不要再種橘子了,把茶種回來吧。

[農場主人
陳紹忠]
因為小時候,很討厭那個噴農藥,那也不想說,我們的下一代繼續在這種環境,從事這種工作,因為(現在)不用噴藥,我覺得我們用自然的農法,心態也調整,就是說,收多少,做多少,就這樣就好了。

像這裡因為茶園夠平,這邊會有兔子、會有蛇、還是會有一些竹雞之類的,那大冠鷲牠們就會在那個比較高的地方,然後看到獵物會衝下來吃。

[照片提供 陳紹忠]
隨便一點名,就這麼多動物,根本是動物的樂園。
    
邊採茶,還有那個蟲鳴鳥叫陪伴你,也滿幸福),我很忙,我要帶相機,我隨時會帶一個相機,(有就拍),對。

而且,茶園裡還有穿山甲挖的洞呢。

[影片提供 陳紹忠]
不一定有穿山甲在裡面,牠有時候會跑掉,牠有很多窩,牠跑掉,換兔子,還有那個什麼鼬獾(會利用),這土很好,像肥料一樣,很鬆,有一些茶樹底下,土比較不夠,撥些過去。

起先,陳紹忠花了兩、三年時間整地,還發現了歷史的痕跡。

看到那個同治己巳年四月 ,就看到這個是海邑,這是姓黃的人,後來我就去問我爸,說這以前,姜秀鑾來的時候,這塊土地是黃家人的土地。這個墓碑可以說北埔開發的一個歷史。

到現在,茶樹種了第三年,才漸漸有茶好採收,陳紹忠還特地去找老師傅學製茶。

以前看到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茶園,四周圍的山,對啦,以前看進去,全部茶山,全部是喔。

[製茶師傅
羅石松]
民國二、三十年那時,我上一代就很多了啊,(那不就日本時代),對,當時做的全部都外銷。

採回來的茶菁,要先進行日光萎凋。

在太陽下要緊盯著,太陽大不好,太大不好,你如果像是現在這樣陽光很好啦,像這種太陽就最好的,對。

[製茶師傅
羅石松]
其實製茶要自己親手去經歷那個過程,才會比較清楚啦,你看書,看那個紀錄、看書,結果那個學不到啦,有人要學,我們有做的時候,就來,大家來互相研究。

[農場主人
陳紹忠]
可能A的他的作法這樣,B的又是另外一個,那怎麼去把他們的精髓,把它記錄下來,再把它傳承下來,應該是這幾年要去做的事情。

學習傳統製茶方式,把老師傅的經驗傳承下來,9斤茶菁,約可做出2斤茶,因為茶園常有野兔出沒,這茶就取名為野兔茶。

[農場女主人
陳雯均]
水溫大概就是85度左右,然後90度以下,大概這個水溫,那泡出來的野兔紅茶,它的茶質味道是剛剛好的,前面一入口的時候,會有一點點微澀,然後香氣,這是野兔紅茶的特色。

而且隨季節不同,茶香味也不同。

[農場女主人
陳雯均]
像春雨啊、梅雨季節啊,它的茶,因為溼氣比較重,所以可能會有一點點微微的草香的味道,夏天的茶出來,蜜香的味道比較濃一點。

未來陳紹忠還想把茶產業,發展成社區產業。

[農場主人
陳紹忠]
很重要的就是說,我們的社區,需要有產業,而且這個產業,必須和我們以前的歷史,我們的環境是有所連結的。

不讓祖先留下來的地荒廢掉,用草生栽培的方式來管理茶園,和大自然和平共存,也讓野生動物有個安心的家,陳紹忠把茶種回來,也把生態找了回來。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