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政府為了輔導中年失業者,學習第二專長,開辦多元就業方案。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在新竹縣峨眉鄉的野山田工坊。兩年多前他們以柴燒麵包打出名號,還結合當地的特產,製作橘子果醬。這個工作室除了建立自己的特色之外,更有一些感人的故事。帶您認識這個在淳樸客家庄裡頭,充滿人情味的組織。外頭的爐火燒著,工作室裡的師傅們,也在準備麵團。新竹縣峨眉鄉,每天都有柴燒麵包秀。

由於烤爐必須達到300度以上,才能作業,所以師傅要不時地加柴。而醒好的麵團加入葡萄乾和核桃之後,就是工作室最主要的招牌產品。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我就想我們地方有什麼特色,跟別人比較不一樣的,有人建議說,現在開始有很多人在做柴燒麵包,所以我就連絡有這樣的朋友,他就來教我們柴燒麵包。

其實這個工作室,是因為多元就業方案,在兩年前成立的。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大多是中年以上,中年失業的,不然就是有些,有兩個領有身障的,(其中一個)年紀比較長,還有一個比較年輕的他也是身障,他們比較,就是說他們是社會上比較弱勢這些人在這邊工作。

<因為麵包放下去的時候,一個麵包,一個土司,會吸兩度的溫度,十條就二十度了,它(爐火)就會降二十度了,像我們烤麵包,大概250度(放)進去,到烤好出來,大概三十分鐘,就剩下210度了。>

53歲的楊長展,是工作室的主廚。原本從事耕種兼做泥水,兩年前罹患憂鬱症,人生可以說從彩色變黑白,幸好遇到貴人,讓他走出陰霾。

[麵包師傅
楊長展]
前兩年的時候,去看醫生說我得到憂鬱症,憂鬱症,理事長看到我這樣,就說看有什麼辦法幫助我走出戶外這樣,不然之前很嚴重,完全不會想走出戶外。

能夠到工作室工作,楊長展滿懷感恩之心,也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因此做麵包這個從未接觸過的手藝,他很快就能上手。

[麵包師傅
楊長展]
其實不會啦,做麵包不會很難啦,只要用心去學,不會是很難的東西。

<不像一般電烤、窯烤,它溫度設定進去,到達那溫度它自然就停掉了,沒有加熱了,假如你溫度降了,它就自然自己會加熱,這(窯燒)沒有辦法。>

沒隔多久,楊長展就必須加柴,防止烤爐的溫度降低。每天待在這樣高溫的環境,對別人來說可能覺得辛苦,不過這份工作,卻是楊長展的良藥。

[麵包師傅
楊長展]
從我之前根本對這(做)麵包全部是外行,現在我已經會做了,所以我很高興。(工作)對我的身體也很好,我現在已經完全沒吃藥了。

麵包放進窯後,將窯口封住,大概三十分鐘後能出爐。而工作室的另一群成員也沒閒著,剝橘子皮、將籽去除、皮切成細丁,有人負責把果肉打成汁。

橘子榨汁後加入糖和橘皮丁,在大鍋裡面煮,這就是工作室另一項招牌,橘子果醬。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峨眉的桶柑(產量)非常大,一年出產的量很大,產量很大,(但)在現在的市場上受到中間商的剝削嚴重。所以我想如何幫助我自己家鄉的果農,所以有人就建議,是不是做果醬,看可不可以做。

就是認同工作室,幫忙在地果農的理念,年初才回娘家定居的陳俞均,便自告奮勇說要加入團隊。

[工作室學員
陳俞均]
因為(之前)一直在外面帶團,想說我們峨眉鄉因為出產橘子,因為我爸爸也是橘子農,希望說,橘子價錢不受市場的影響,尤其價錢有高有低,希望比較小顆的,或是橘子皮比較黑的,可以做第二種的選擇。

雖然只是負責加工,但幾個月來,實際參與製作過程,陳俞均才真正體會,誰知盤中飱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工作室學員
陳俞均]
因為對橘子也不是很了解,尤其是橘子耕作的過程不怎麼了解,現在親自去做才知道,真的從事耕作真的很辛苦。

工作室另一頭,麵包已經出爐,色澤與特殊的柴燒香氣,令人垂涎三尺。

[麵包師傅
楊長展]
我們這邊做的麵包全部是天然酵母去做的,就是用葡萄菌去發酵的,所以全部是健康的,客人反應很好,很遠的客人都來訂,龍潭啦、台北的人(都有)。

這是一個麵包師傅,對於自身產品的驕傲,也是中年事業第二春的滿足。雖然今年年底,這個多元就業方案就要結束,大家得各自發展,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希望達成一個小小的目標。

[峨眉鄉月眉文化協會
理事長 姜信鈞]
除了賣之外,還希望這些做麵包的(師傅),他能夠,希望今年他可以考到一個證照,我想對他們技術上有幫助,有學到一技之長。

因為多元就業方案,讓12個家庭,暫時解決經濟問題,也讓一些人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和目標,雖然工作室會隨著政策結束,學員們卻有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