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台灣最後四個煤礦場宣布停工,煤業正式走入歷史。而講到煤礦,民國四、五十年代,苗栗的三灣和南庄,就有多達五十幾個礦場。豐富的煤資源,也為當地帶來不少的收益。其中一個礦場「新協興煤礦」,民國七十六年停採後,就隱身在荒煙蔓草間。業者第二代不忍煤礦文化從此黯淡,四年前把這裡打造成休閒礦場。除了保留很多礦場文物,還設計出一條模擬坑道,在周圍佈置園藝,讓遊客可以來一趟知性之旅。民國四、五十年代,豐富的煤礦資源,為苗栗的三灣、南庄地區,帶來相當多的收益。而眼前這座新協興煤礦,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幾年前宣布停工,坑道口已經用木頭封住。生鏽的鐵路旁雜草相伴,幾部台車靜靜地訴說過往歷史。不過特別的是,為了能夠讓當年的風華再現,礦場業者第二代結合休閒旅遊,四年來似乎看到不錯的成果。

[休閒礦場主人
陳桂文]
新協興煤礦,是從民國四十三年開始開採,到民國七十六年才停採。我們這邊採的是,獅頭山第四層的薄媒層,這個礦場總共開採三十年左右,那時全盛時期的時候,差不多有一百二十位礦工,在這裡挖礦。

52歲的陳桂文,是這座休閒礦場的主人。從小就在父親經營的礦場長大,對於這裡的點滴,可以說是如數家珍。

[休閒礦場主人
陳桂文]
我們這個礦場很特殊,怎麼說很特殊呢,第一直接就可以看到煤層的露頭,第二我們這個礦場是台灣少有,兩種品質的礦場,第一個是生產石碳 燃燒煤,第二煤層的下方是火黏土,就是陶土,所以說這個礦場就有兩種煤礦。

<礦工來的時候,第一他會先著裝,第二他會拿這個牌去換光源,叫做電池。他去那邊換電池,換好的時候,他就變成藍色的牌,藍色的牌就代表,他已經進入坑道採礦了,出來的時候,要把這個牌掛回去,電池還回來,所以現在你看到有木牌的,表示他今天沒來,或是說他已經下班了,這是我們的一個安全機制啦。>

這裡的一幕幕對陳桂文來說,都是無價的文化資產。在父親停止經營礦場後,不忍荒蕪的草木掩蓋過去的繁華,因此十幾年前,他開始有了這樣的想法。

[休閒礦場主人
陳桂文]
停採(民國76年)之後,這邊就荒廢掉,我本身是學園藝造景的,我覺得很可惜,當時我在台北做燈飾 門飾,台北的生活也過不慣,我就想來礦場這邊住,但是下來住要有工作啊。我最早是在這邊一甲多面積裡,養雞 養放山雞,做大概有十年的時間,後來因為我們南庄,觀光業 民宿這些興起,我才有一個轉型的觀念。

[休閒礦場女主人
彭秀琴]
本身我們兩個還沒做這個的時候,會去喝咖啡啦到處遊玩,有一次去澳洲玩的時候,在公園坐纜車下去,回來的時候他就講說,以後家裡有這樣的地方,來做一個漂亮的園區。

佔地一甲的造景,就是陳桂文實現想法的地方。結合煤礦體驗的花園式咖啡廳,從設計到經營完全不假他人。

<我又是做造景的人,不用請別人設計,我自己本身就會設計了。餐飲的部分,本身在市場待那麼久,我也有所涉略。>

整個園區被山林包圍,正值油桐花盛開之際,放眼望去,宛如白雪停在樹梢。這裡的景色宜人,當然最大的賣點就是礦場文化。

<這邊真實的坑道無法進去,我就一個體驗坑道,給大家來參觀了解如何採炭,這個是體驗坑道,也是解說坑道。這是仿實景的尺寸,下去模擬的。>

<我現在走的地方就叫做大井,大井就叫做主坑道,再下來的時候就有採煤巷,也就是卡大,卡大口就會有這樣黃色的,叫做瓦斯防爆器,採炭的時候瓦斯氣過重,它會爆炸 氣爆,整個坑道會塌陷,所以說瓦斯過量的時候,外面的警報器會響,就要把通風打大一點。>

<從卡大過來的時候,就會有這個昇樓的部分,昇樓的部分就是每一個礦工,採碳的地方,這邊可以看看,這個就是碳層。我們這個叫做,岩煤層開採的一個工法,跟著碳往上採。>

一百公尺的體驗坑道,景物就是當年礦坑裡的狀況,暗暗又狹窄的空間,感受得出礦工,那股辛苦的工作盛況。而危險的環境,禁忌也特別多。

[休閒礦場主人
陳桂文]
最忌諱就是四,沒有說這個字,像卡大(採煤巷)來說,有一卡大 二卡大 三卡大,再過來應該是四卡大,但是用三跟五當中,用三半來代替,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國民政府,光復以後就明訂女性不能進坑。

<我現在帶各位到我們礦場那邊去,請跟著我的腳步走。>

礦場是這裡的招牌,所以遊客一進入園區,都想要先一探究竟。

<各位可以看到,傾斜三十五度的部分,那個就是我們的煤層,各位有沒有看到,就是煤層的露頭,因為它有崩塌,所以我們才看得到煤層的露頭,一般我們的煤礦,都要進到坑內才到得到煤層。>

或許是第一次看到礦坑吧,大家聽起解說特別專注。

[遊客
莊斯涵]
我覺得以前的礦工很辛苦,就是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我覺得我現在很幸福。在我們來之前,老師就有播影片給我們看,就覺得很特別,可以自己來這邊很高興。

[遊客
林辰翰]
(裡面)很黑,有一點壓力,很怕它塌下來打到自己。

[遊客
李佩珍]
其實我到過很多個地方,我覺得這裡還蠻特別的,其實一進來的時候,我覺得那個老闆的園藝造景,就給人家蠻想走進來的感覺,我們可能比小孩子更興奮。

[休閒礦場主人
陳桂文]
我覺得礦場的文化,我們台灣人都多不知道,如果來做休閒煤礦的時候,讓全國的民眾來了解如何採碳,會很有寓教於樂。

賓主盡歡的園區,大家都稱它叫休閒礦場。不過這個「休閒礦場」的名字,可得不到公部門的許可。

<休閒礦業,目前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法令,但是國外三十年前就有了,台灣就是比較欠缺這樣的法令,沒有這樣的主管單位,我們的叫做休閒煤礦,台灣現在的法令還沒開放,所以我們做起來就綁手綁腳的,不知道要怎麼做。>

原本極力爭取,在既有的1240公尺主坑道,整理出400公尺左右,讓遊客親身走入坑道中。礙於法令,只能用模擬坑道取代。不過想要展現當地的特色,卻是可以變通的,像是這裡還有一個雨林區。

<以前我們南庄 三灣地區,最大的產業文化是什麼,就是林業跟礦業。現在我們看到的,叫做熱帶雨林溫室花房,這是算比較創新。第一裡面的溫溼度的控制,溼度來說可以用造霧氣,空氣循環的話,我們可以用抽風機,這個都是比較能夠克服的東西,最重要一個景要那麼漂亮,要花很多心血去想,白天也想,晚上也想。>

用餐時間,廚房裡特別忙碌,而要抓住客人的胃,菜色可不能隨便。

[休閒礦場女主人
彭秀琴]
餐飲方面要花一些心思,什麼樣的餐要改過,不要每次用一樣的菜,所以我們常常會去外面吃,找餐廳去走一走。

[遊客
吳秀珍]
風味很特別,這是我在別的地方,比較少吃到的,菜色也很豐盛,能夠代表這邊的特色。

[遊客
李耀璋]
除了去逛 除了去看,以前礦工的生活,然後又在這邊可以做一個用餐,是一個整體上很好的規劃。

一個延續兒時記憶的山城子弟,把灰暗的煤礦文化重新點燃希望,讓外界更認識當地的歷史,也為自己的事業開創第二春。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