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義木雕產業,幾經轉型,在地木雕二代黃祈翔,從小在木頭堆裡長大,從傳統木雕轉做現代木雕,現在更研究製作原木手工筆,讓木雕走進生活,也變得實用。


 

 

[木雕師傅
黃祈翔]
這件作品它是比較屬於,比較傳統的三義的本土雕刻的作法,它是利用木頭本身的天然度來刻、來設計這件作品,魚要怎麼游、要怎麼放。

一樣刻金魚,喜歡創新的黃祈翔,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

[木雕師傅
黃祈翔]
牠的表情,完全就沒有表情,就單一表情,剛好那時候我女兒還小,她很愛嘟嘴巴,我就把她的嘟嘴巴那種造型,把它發揮在我的金魚上面,看到就比較可愛這樣。

甚至還加上鏡子,讓人可以欣賞金魚不同的角度,饒富趣味。
除了金魚系列,水花系列也令人驚豔,這是黃祈翔某天看到牛奶廣告後的突發奇想。

[木雕師傅
黃祈翔]
它是一顆草莓或是什麼,丟進去牛奶裡,彈起來那個水花,我馬上就被那個畫面吸引到。

於是他開始觀察,水花的變化。

[木雕師傅
黃祈翔]
一開始要用車床做出來以後,再來表現它水紋的波動,第二次雕刻那時,完全就是我自己腦袋裡面想像的東西了。
照片提供 黃祈翔

黃祈翔生長在木雕世家,父親是已故國家傳統工藝獎得主黃國男,從小就耳濡目染。

[木雕師傅
黃祈翔]
我爺爺也是做跟木頭有關係的,和木雕的產業也有些關係,他是做製材廠的剖手,再來我爸,我爸爸他10幾歲,他就開始出去當學徒,做雕刻,一刻就刻了6、70年,一甲子。

木雕產業的興衰,黃祈翔感受深刻。

[木雕師傅
黃祈翔]
像我爸爸那個年代,他就是做外銷的訂單比較多,到後面差不多70年代、80年代那時候,當時外國的訂單就沒有那麼多了,我爸爸他就轉型,轉型做創作類的東西。

黃祈翔也求新求變,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風格、辨識度又高的作品,直到3年前,他又開始研究製作原木筆。

[木雕師傅
黃祈翔]
做雕刻剩下很多木料,又很漂亮的木料,又捨不得丟掉,就一直想說要做什麼東西,後來就想說來做筆。

黃祈翔太太
陳美娟]
2乘2公分,再乘20公分,這樣的材積就可以做一支筆,還有通常我們就要有這麼長,紋路要對到,筆蓋和筆身,那個花紋要吻合,整支木料,這樣比較有價值啦。

這鑽孔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鑽孔你鑽歪的話,它做出來的筆它是歪的,但是木頭它又基於它有軟和硬的紋路,紋理都不一樣。

物盡其用,發揮木頭最大的價值。

(所以每個步驟都很精細),對,每個步驟我們都要做得很精細,像現在下刀就不能太快,就要輕輕的。

木雕師傅
黃祈翔]
做一支筆很簡單啦,要做好一支筆很難,你要了解很多東西,你零件設計的大小,和人家拿筆寫字的角度這些,你全部都要思考進來。

而且異材質的結合、和天氣條件的不同,都會影響到原木筆的品質。

[木雕師傅
黃祈翔]

  1. 木頭跟金屬的結合,乾溼度它多少都會有一點變化,不要太溼的木料,因為太溼的木料,它木料還沒穩定, 所以它變化的係數會比較大

一開始做竹節筆,後來結合雕刻的手法,設計這款竹頭筆。

[木雕師傅
黃祈翔]
木工車床上,把竹子的形狀做出來,做出來以後我會留一段,留一段我要把竹子的根部,把它表現出來,這樣才會有雕刻的感覺在上面。

把木雕變文創,這款燃燒雪茄,煙灰的部分也是雕刻後、再上漆,看起來就像一支真的雪茄一樣,還有這支金箍棒筆,也是創意十足。

[木雕師傅
黃祈翔]
金箍棒它兩邊都會有圖騰花紋那些,做出來就覺得,好像沒什麼特色,後來後面就一直看,不然就乾脆我把孫悟空的意象,也把它帶進去,後來我就把這邊刻出來。

黃祈翔做筆,太太陳美娟則是寫得一手好字,是最佳的代言人。

[黃祈翔太太
陳美娟]
一般的鋼筆,叫做直尖,它的尖是直的,我們這支是彎尖,這彎的寫下去的話,那字就會有像書法小楷那種效果,寫起來就比較會有流暢感,還有它的線條的韻律美感也會比較有。

華麗的,還是樸素的,還是,也有像竹節的。

這支是有做生漆,表面生漆處理,它的質感你再摸摸,跟剛才不一樣對不對。

因應不同材質,做不同的處理。

[黃祈翔太太
陳美娟]
像這個檜木筆,一般它有香氣,有檜木的香味,我們就會盡量不上漆,也不上膠。

[手工筆買家
陳美玲]
我們平常用的鋼筆就硬硬的,他的鋼筆就比較軟,寫起來手就很順,還有它的木頭,他用的木頭是龍柏,不是很多人用的木頭,這樣粉紅色,還很秀氣的樣子。

而且手常去觸摸,原木筆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黃祈翔太太
陳美娟]
手的溫度,讓你的木頭像有一個滋潤一樣,久了,它的木頭本身裡面的油脂,它會慢慢的浮上來,它表面的光澤,又亮又漂亮。

每一支原木筆的紋路、顏色、香氣都不同,都是獨一無二,透過手寫,字有了溫度,木雕轉型文創,結合工藝與生活,也走出一條新的路。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江長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