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池上,從日治時期便以生產良質米著稱,直到今天,池上仍是台灣知名的米鄉。事實上,除了好米之外,池上還有一望無際的田園美景,以及迷人的大坡池風光。池上鄉日前舉辦「春耕野餐節」,聽起來很新潮,其實是來自以前農人在田間吃點心的懷舊發想,遊客吃著由池上媽媽製作的米食小點心,坐在大坡池畔聽音樂,享受池上悠閒的午後時光,還能坐著竹筏體驗從前捕魚人家的生活,池上人要讓外地人感受池上米之外的在地美好事物。<來,這是你的,你們做得好可愛喔,很好吃喔。>

這天午後,一群人湧進大坡池畔,拿著餐券兌換餐盒,一盒盒木片餐盒裝著的米食點心,引人食指大動。他們都是來參加池上春耕野餐節的民眾,雖然天候不佳,午後少了和煦的陽光照耀,卻一點也不影響他們參加野餐節的好心情。

[民眾
王瑞琳]
今天來參加的感覺就是很開心啊,雖然很冷,但是就是整個氣氛很好,然後很悠閒。很像光著腳在自己家裡面走來走去的感覺,對 很輕鬆自在。

闔家歡樂,又或是三兩好友,並肩坐在大坡池畔的草皮上,享受好不愜意的午後時光。嘴裡吃著池上媽媽製作的手工米食小點心,耳朵聽著輕輕流洩的樂音,放眼望去盡是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

[民眾
郝素青]
非常美,尤其是池上大坡池,然後又有好吃的米食,(你覺得好吃嗎),好吃啊非常好吃耶,你試試看,很好吃。

[民眾]
(好不好吃),好吃,好吃啦,好吃。因為小朋友假日嘛,帶他過來走一走。(應該還滿特別的一個經驗吧),還滿舒服的,滿好的 很棒。

大夥或坐或臥,享受這場池上盛宴,其實春耕野餐節的發想,來自從前農民耕作休息時吃點心的情景,

[池潭源流協進會
執行長 賴永松]
怎麼會做野餐節呢?因為以前我們耕作的時候,全部要用人工,用人工會很耗體力,所以要挑點心去田裡吃,要挑點心去田裡吃,大家就變成說一定會吃這個點心,不過現在用機器在播種,就沒有挑點心(去吃了),現在想要懷念以前的情景,所以想說,就做點心來吃,那剛好大坡池池邊的環境也很適合,所以就辦一個春耕野餐節,懷舊以前吃點心的情形。

[民眾
李怡蒨]
像抹茶的那個發糕,對 還滿好吃的啊。

[民眾
陳懷翎]
肉粽跟米冰淇淋吧,還滿不錯的,就米冰淇淋它裡面都有真正的米在裡面,就不會很膩,還不錯。

遊客讚不絕口的小點心,出自池上媽媽們的創意和手工,他們將池上聞名全台的米,變成一道道精緻可口的點心。

[池上居民
徐月鑾]
像這個南瓜糕它就是南瓜下去做的,然後這個是利用天然的綠茶去做的發糕,然後這個,現在這個是桑葚的涼糕,也是當地盛產的一個桑葚食材去做的,然後這個麻糬,你不要看它這樣喔,這不是一般的麻糬,裡面還有秘密喔,吃起來會酸溜溜的,因為我們裡面還有加奇異果,吃起來是很棒的。

[池潭源流協進會
理事長 梁正賢]
藉由這種野餐節,把我們池上這些媽媽整合,我們的義工媽媽、家政班的所有人,在米食加工方面的創意,把它結合起來,開創另外一條路,希望說藉由這種比較屬於文化創意的產業,帶來不同的就業機會跟觀光人潮。

<好久沒有起北風,北風一起,稻穗就轉成金黃色,好久沒有唱山歌,山歌一唱,全身都爽快了起來。>

陪著大家野餐的,是「好客愛吃飯」樂團,他們以湖畔為舞台,哼唱著在池上創作的歌曲,唱出對稻田的情感、池上最美的風景,還有不少民眾興奮的用相機紀錄下這美妙的一刻。

[民眾
黃玟綺]
來到這邊就是覺得哇 就是還不錯,很自然的感覺。

[民眾
顏經倫]
就是這個地方就很悠閒和台北完全不一樣,然後到處都是稻田綠油油一片,就是覺得很舒服,然後今天又剛好沒下雨很棒。

透過音符傳遞池上動人的故事,聽眾聽得如癡如醉,愉悅地搖擺身軀

<在這個湖的四周,有著各個族群的人,台灣東部,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地方,像池上,這附近就有阿美族的村落,然後有福佬人的市集,然後有客家人的村落,大家非常多的族群在同一塊土地上,很多人都在種稻子,台灣是一個文化非常多元的地方。>

池上野餐節選在大坡池畔舉辦,除了大坡池本身的綺麗風光引人入勝外,其實也希望,將孕育池上人的大坡池介紹給遊客。

[池潭源流協進會
理事長 梁正賢]
大坡池,池上,池上在大坡池上面,早期住在大坡池附近的人家,其實池上最早移民的人,就是住在大坡池湖畔,所以池上人是因大坡池而活的,也可以這麼講。

[大坡池畔居民
余阿欽]
以前還小的時候就抓魚,抓魚後來是用竹筏,以前我六個小孩,都是靠這裡生活,靠這裡生活,總共差不多有三十幾戶人家都靠大坡池維生。

日治時代到光復時期,在池上就有鄉親,在大坡池划竹筏捕魚捉蝦維生,雖然現在已不復見,但是你可以來這邊搭竹筏,體驗以前捕魚人家的生活,體會舊時的人文風情。

<現在要走囉>

[解說員
張天助]
因為這個水很深,要轉彎的話,就要靠這根竹篙,你要向左轉的話,你就要,這個要向,也是一樣要向左划這樣子它才會轉向。

解說員站在竹筏的後端撐著篙,操控竹筏的方向,帶遊客一窺大坡池的魅力,不忘說著,從前大坡池上筏影點點的情景。

[解說員
張天助]
以前抓魚的時候,他們都是也是用竹筏,然後他會撒網,或者是放魚籠下去捕撈這樣子,然後撒網的話比較少一點,大部分都是用魚籠,魚籠在抓的時候,他們第二天才會來收,

不少外地人可能對大坡池沒什麼印象,但遠近馳名的池上飯包總不陌生吧,早期飯包裡菜色的其中一項也來自大坡池呢。

[解說員
范振原]
以前這邊差不多二、三十戶人家,都靠這裡生活,這裡很多小米蝦,小米蝦呢,也是以前,我們便當,做(池上)便當裡面的菜色之一,所以說這邊,從前靠這裡生活的人很多。

[池上飯包
店長 程哲瑋]
飯包的菜色,我們比較著名的就是,像以前我們阿嬤在大坡池裡面撈的米蝦,那這個米蝦呢,我們把它裹粉之後炸成類似像甜不辣的形狀,就是我們的,就類似像卜肉這樣的東西。

從前池上人仰賴大坡池維生,現在這裡成了風光明媚的風景區。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魚類、野生鳥類等自然生態,也算是池上之寶。

[解說員
范振原]
它是一個斷層池,這邊的斷層池,其實說起來是台灣其他地方沒有的,是一個濕地、沼澤區,所以這邊鳥類很多,

搭乘竹筏於大坡池穿梭,感受舊時捕魚人家的生活,親身徜徉在恬靜的湖光山色中,不少遊客愛上這獨特體驗。

[遊客
陳忠信]
很好玩啊,划槳很好玩也很累,但是大家有空可以多來玩。大家休息的時間放假的時候可以來體驗一下,還不錯。

[遊客
林怡妙]
剛剛玩竹筏還滿好玩的啦,其實有一點累,一點點,然後看風景還滿漂亮的,覺得池上辦這個活動還滿好的。

搭竹筏遊池上,在草地上用歌聲美景佐餐,池上人將猶如母親般的大坡池,介紹給遊客,要讓外地人一同感受在地的美好。

[池潭源流協進會
理事長 梁正賢]
我們希望把池上更好的一面(呈現出來),大坡池,如果你有空來大坡池,你只要在湖畔,很寧靜的大坡池畔,來享用一份野餐,或者是即使是一個便當,我相信所有的遊客都會驚豔。

春耕野餐節是池上鄉配合四季節氣,舉辦的農村藝文活動之一,不僅拉近民眾和農村的距離,在增添農村的文化氣息之外,還加強了社區居民的凝聚力。

[民眾
陳懷翎]
我覺得滿好的滿有意義的啊,對啊,就進一步認識台東,因為我們都是從台北來的對,就來台東唸書,然後就可以更,更了解台東這個地方我覺得還不錯。

[民眾
郝素青]
池上的人一直在努力進步,除了離開,除了池上米的光環以外,他們一直希望,再加上其他的東西,讓它更有文化氣息,不是單單只有便當這麼一件事。

[池潭源流協進會
執行長 賴永松]
我們地方上就利用這個活動大家來參與,有參與就有溝通協調,就產生一個地方的凝聚力,對我們地方的社區意識有加強,就大家會關心這個大坡池,關心自己的地方,辦這樣的活動,大家都很喜歡來參與,大家應該要更認真,更重視我們的環境。

阡陌相連的農田,孕育了口感香Q的池上米,隨風輕輕搖曳的翠綠稻浪,彷彿對著人們微笑,池上人不僅因好米而驕傲,他們更要把迷人的田園景緻、池潭風光,以及豐富多樣的人文風情,和外地人有更深入的分享。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