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週休二日開始,台灣人越來越重視週末的休閒活動,休閒農業因而蓬勃發展,型態也更加多元了,無論是提供農事體驗、風味餐飲、生態教學或是田園景觀的場地,都自稱為休閒農場,不過在全國休閒農場,卻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尚未合法化,因此業者或消費者的權益保障,也就處於曖昧不明的分界上。是怎樣的原因讓這麼多休閒農場無法合法,而現行對於休閒農業輔導管理的法令,是否有待改進之處?[觀音鄉青林農場
主人 葉寒青]
關於農業部分大約佔了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就以其他週邊的行業、產業做為收入來源。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事實上在苗栗在經營休閒農業的,真正合法化的才14家而已。

紫色、黃色、紅色,五彩繽紛的花朵正在路旁盛開,茅草屋前,小孩在草地上嬉戲奔跑,一旁的爸爸忙著拿相機拍照,寧靜而美麗的田園景色,吸引許多人來此度過悠閒的午後時光。

<像這個叫什麼花?麥桿菊,小麥的麥,木桿的桿,麥桿菊又稱為蠟菊,所以這個就蠻適合做農事體驗,或做一些DIY的部份。>

整理著菊花園的葉寒青是農場主人,九年前他從台北來到桃園觀音,租田經營休閒農場,花卉是這個農場的主要特色。

[觀音鄉青林農場
主人 葉寒青]
我感覺到客人來這邊就是賞花、看花,但是他們真正要的是可以坐下來休閒,賞花看花就變成其次的,所以我們農場會去種一些花花草草,可能就是吸引客人來,但是我重要營收不是在那邊,變成農場經營模式有點調整。

<你看越乾燥就越開花,乾的就自然打開了,它是因為溼度,水分乾掉就打開了。>

讓遊客做乾燥花DIY並酌收工本費,這是青林農場的附加收入,但這卻無法支撐整個農場的開支,因此農場必須更多元的經營。

<真的是這樣丟嗎,從上面從底下都可以,上面好了,魚,趕快丟。>

農場旁的棚架下,傳來小孩的嬉鬧聲,好幾個家庭正在焢窯及烤肉,這也是農場的提供場地的基本服務,收入也不多,因此農場需提供餐飲來做主要的收入。

[觀音鄉青林農場
主人 葉寒青]
如果以整個農場的營收來講的話,關於農事體驗的部分,大約佔了營收的一成左右,其他的跟農業大約有關係的,大約佔了三成,其他大概六、七成,都是其他的副產品,像餐飲、飾品,還有一些場地的活動。

<老闆平常這要怎樣整理?整理像這個平常就要修剪,採它的葉子,我們是吃葉子,像一般葉子漂亮,我們就吃葉子。>

同樣位於觀音的元音農場,雖然主要的農產品以枸杞為主,但相同的提供餐飲服務,才能得到穩定的收入。

按照現行的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像元音或是青林這兩間休閒農場,都是未合法登記的農場,也未經營合法的民宿,因此是不能經營餐飲,對於休閒農場的經營是很困難的。

[觀音鄉青林農場
主人 葉寒青]
對於一個休閒農業經營的話,餐飲是佔蠻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如果去掉餐飲這部份,要經營休閒農場是一件蠻困難的事情。

[觀音鄉元音農場
主人 林榮祥]
對消費者來說,有合法沒有合法,應該是沒有什麼差別,不影響,對我們業者來說,事實上合不合法,與消費者的關係是沒差別的。

[遊客
鄭浩盛]
最好是有,合法性的比較,大家玩的會比較安心。

<頂多濕掉而已 坐下去 他蠻重的 褲子已經濕一片了 好 站著 站著>

素有「南白河、北觀音」的桃園蓮花季,每年都吸引數十萬人,但全觀音近三十家的蓮花休閒農場中,卻只有兩家休閒農場完成合法登記。

[桃園縣農業處
處長 陳麗玲]
很多人就是說我買了一塊農地,就蓋一個農舍,是不是就可以經營休閒農場,這樣的夢想是蠻好的,可是事實上他沒有想到,後面法律上面,那麼多綁手綁腳的地方。

根據農委會2004年的統計,全國約有1102家休閒農場,但已核發登記的僅有51家,准於籌設的有259家,未申請登記的就高達792家,全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休閒農場未合法化。以近年來大力推動休閒農業的苗栗縣為例,全縣約有四百多家休閒農場,卻也僅有14間農場完成合法登記。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苗栗縣到目前為止,合法拿到許可登記證的休閒農場總共有14間,有和我們申請報到農委會去的申請籌設許可的是12間,這12間目前還在農委會審核當中,目前來說休閒農場最主要是法令上面的限制。

依照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規定,休閒農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僅能從事農事體驗的體驗型農場,另一類是可以提供綜合性服務如餐飲、住宿等的休憩型農場。因此業者若要正常經營休閒農場,就必須申請休憩型農場,<CG IN>但依規定,都市計畫區內及區外非山坡地,面積1公頃以上或非都市土地的山坡地需10公頃以上,才可以申請休憩型農場,<CG OUT>像苗栗縣全縣87%以上都是山坡地,申請上就限制非常多。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我們苗栗縣平均每一戶的農地面積才0.8公頃,差不多8分地,面積你說要達到10公頃以上,申請休憩型的休閒農場,幾乎都沒有辦法達到,除非你是財團在經營的。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理事長 陳昭郎]
那個是地政機關主管的法令,因為那個規定,山坡地開發最少10公頃,就是卡在這個地方,所以內政部一直不願意放。

休閒農場若是在山坡地,水保設施亦是很大的問題。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在山坡地裡面的話,它可能之前會做很多水土保持的駁坎,但是現在申請休閒農場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在休閒農場裡面,水土保持單位對這種的話,它目前的作法上面還是希望說先處罰。

除此之外,像是建蔽率、環境影響評估、地目變更編定等,都是休憩型休閒農場申請時,所必須克服的條件。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從地上物這些構造物,還有這些建築物的合法化,還有土地使用的編定,還有這些面積的這些,幾個這些層面的部份,還有水土保持的這些合法化,從這幾個角度去把它真正的在法律上面,去鬆綁出來。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理事長 陳昭郎]
現在的法規制是多頭馬車,雖然講是農委會主管休閒農場,但是它涉的法規,是分布在很多的部會,比如說土地部分是內政部地政司主管的,建築是營建署主管的,環保就是環保署主管的,牽涉到水保就是水保局主管的,管的人很多,很多不同的單位。

也因此目前許多所謂的合法休閒農場,便多以登記體驗型休閒農場為主,像觀音的蓮荷園休閒農場,當初便是以相鄰沒有建物的農地,申請體驗型休閒農場,而餐飲部分便申請小吃店的方式來經營,雖然規避了休閒農場的法令,也依規定繳交了營業稅,但因為農舍不得經營餐飲設施,還是無法取得營利事業登記證。

[觀音鄉蓮荷園休閒農場
主人 王昱翔]
通常農場的話,開一個農民收據就可以了,不用用到休閒農場的這個招牌去打廣告,只要農民收據開了就可以了,所以說申請的營利事業登記證,也就只有體驗型農場,有申請跟沒有申請是差不多的。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
理事長 陳昭郎]
如果說體驗型的休閒農場,它沒有申請合法的民宿的話,照法律的規定,是不可以經營餐飲跟住宿的,如果你去經營的話,當然違反法律的規定。

<放冰箱就不會壞了。你們怎麼會特地跑來這裡買豆腐乳,我們住這邊,吃這個就覺得很好吃,所以特地,就走之前就一定要買,吃一塊可以配好幾碗飯。>

而苗栗縣第14家取得體驗型休閒農場執照的南庄杉林松境休閒農場,雖然有近5公頃的面積,但休閒農場部分僅登記1.6公頃左右,並搭配既有合法的民宿,可附加餐飲及販賣部的方式,以解決法令上的限制。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現在我們在輔導的,也是針對它能夠合法化的部份,先來申請體驗型的休閒農場,至於餐飲和住宿的部份,那就變成這邊是合法的,隔一個門就到一個非法的

近年來無論地方政府或學者專家,無不呼籲能夠修訂相關的法令。

[苗栗縣農業局
局長 謝學森]
你就放任四五百家的這個休閒農場在苗栗裡面,那真的能夠達到合法化的只有十幾家,表示說我們政府在法令的鬆綁方面,這個腳步上面要加強一點。

法令的制定,是讓民眾有一個制度的依循,全台灣高達三分之二以上的休閒農場,無法符合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的規定,如果這條法令是合理的,卻沒有嚴格執行,那是否代表著公部門的怠惰,如果這條法令不合時宜,是否又代表著這是一個苛法,應該立即檢討修訂呢?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