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造成台灣中部山崩地裂,卻也意外地,讓原本深埋地底的化石重見天日,民間化石專家李天德和一群化石愛好者,無意間在大甲溪流域,發現劍齒象、鯨魚、貝類等古代化石,這些距今至少兩百五十萬年久遠的化石,為人們探索地球環境、生態、氣候演變留下線索與紀錄。今年三月,配合台中東勢區石角國小新建校舍工程,特別設立中部地區第一間化石館,不僅造福在地學童,讓民眾更有機會認識並親近台灣出土的化石。


 

 

一行人浩浩蕩蕩,全副武裝,帶著工具,大手牽小手,準備要去採集化石,約莫徒步十分鐘,一路穿越草叢、樹林後,眼前總算一片開闊,來到大甲溪河岸。
 
山神、土地公、地基主、河神,打擾失敬,萬望恕罪,並虔誠祈求眾神明保庇。

動手採集前,眾人先誠心稟告天地眾神。

為了做科展研究,台中葳格小學的師生,跟人稱「石頭爺爺」的民間化石專家李天德約好了,在這天一起實地採集化石標本。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錦水頁岩層,它的年代大概有兩百五十萬年之久,這邊呢,化石非常豐富,曾經出現過海龜化石,鯨魚,有骨骼的化石,還有鯊魚的牙齒的化石,另外螃蟹也非常多,貝類更多,等一下大家都可以發揮。

李天德自幼在溪床看見嵌有螺貝類的石頭,因好奇而收集,爾後更四處採集化石、考古,經年累月下來,已有數萬件琳瑯滿目的化石收藏。因緣際會下,今年三月在台中東勢區石角國小新建教室,成立「天德大願化石館」,展出台灣各地和國外的化石標本,其中大甲溪流域出土的在地化石,特別吸引孩子目光。

[石角國小 學生
劉以晴]
喜歡啊,有時候我下課都會來這邊觀察,因為這校長會開放給我們來觀察。

[石角國小 學生
黃育諺]
鯊魚牙齒很尖,(那個是哪裡來的)?海邊。(喜歡來這裡)這樣子可以看到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

[石角國小 校長
李明昌]
我們石角地區,就我們東勢來說,是自然資源比較多的地方,剛好這些化石一部分是在大甲溪發現的,一部分是我們雪山山脈取得的,因為我們認識李天德老師,他很有心,他把他從國小三年級到現在六十幾歲,他的收藏品拿來學校,希望藉由這化石館讓我們孩子玩賞,讓他有學習的機會。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我們這個館的特色呢,雖然小,不過是小而美,你可以看這四十個櫃子裡面都有標本,另外呢,我們這個館的特色,別的館的標本,我們這個館幾乎都有,這是台灣化石迷大家最熱衷去追求的三件標本,鸚鵡螺化石,翁戎螺化石,還有一個剛毛海膽也是布萊恩海膽,我們這個館都有,不單有,還有好幾個。

「天德大願化石館」是台灣中部地區第一家化石館,不只造福石角國小的學童,對化石迷而言,更是一大福音。

[參訪民眾
陳惠杰]
以前我們的上一代的人不注意這個東西,研究化石對科學是有用的,在我們這一代我們應該把它保存,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繼續再做研究。

[化石教育推廣者
王嘉祥]
(民眾)他們不知道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化石,而且這化石是一直被破壞、一直被破壞,河床一個河流,只要一沖刷下去,很多的化石就被沖走了,如果沒有人去保護它、採集起來展示、展覽,永遠沒有知道這些化石的存在,也沒有人知道說地球在人類出現之前,有這麼多多樣性的生物曾經出現過。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不單是讓小朋友知道,也給我們可愛的同胞,就是鄉親們知道,我們台灣雖然這麼小,不過竟然有這麼多樣性、這麼豐富的化石,從陸地上的啦,陸地上跑的到海底游的啦,什麼的都有,不輸外國的化石,我們這有本地的特色。

葳格小學的師生其實也是因為參訪天德大願化石館後,對化石深感興趣,才興起到戶外採集化石的想法。

在什麼地方,請問一下你們剛剛挖到是哪邊?給老師看一下,李天德老師,慢慢來,這叫魁蛤,魁,魁星的魁。

聽完專家介紹,孩子早就按捺不住興奮情緒,迫不及待,躍躍欲試。

我在這裡看到一個寶。

眼尖發現寶物,孩子立刻拿出鐵鎚、鐵撬在石頭上敲打一番,但這可不是胡亂敲,就能採集到化石。

[化石愛好者
劉昌原]
範圍其實你要抓很大,絕對不可以在它旁邊下你的鑿子,穩死的,你下下去它絕對會碎掉,從旁邊差不多這樣大的範圍,慢慢的敲,最好是這樣一大塊這樣子,把它完整的拿下來。

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總算敲下一塊海螺化石。

[葳格小學 學生
吳承睿]
想敲到很多個(化石),然後帶回家放在房間裡看。(那這一個你知道它是什麼螺嗎)?海螺呀。

大甲溪原本地勢平緩,河床上布滿鵝卵石,但九二一地震之後,大甲溪石岡一帶地殼抬升,原本覆蓋在礫石下的岩盤完全裸露,意外讓埋藏在岩層深處的遠古生物,重見天日。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代表遠古的時候,大甲溪這邊幾乎都是在海底下,就是大海,有的是淺海或者是三角洲、潟湖等等,所以不單是有鯨魚,還有其他螃蟹啦或者是海膽貝類等等,另外最可貴的就是,在石岡壩的上游,卓蘭層,我的學生就發現,台灣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群,我把它命名為大甲溪梅子橋脊椎動物化石群,那邊發現有鹿、有四棱齒象、還有劍齒象。

不一會兒,另一處又發現化石寶物,李天德立即分享小訣竅,只見他亮出祕密武器–三秒膠,滴在化石邊緣,先行固定,避免敲打過程中,讓化石不小心受損。

這件不用三秒膠的話,會碎掉,因為這頁岩非常脆弱。

又敲又打一陣子後,總算得以辨認化石種類。

這叫長鼻螺化石,它的現行種在我們台灣的南部跟菲律賓這一帶海域都有。

這天運氣不錯,還發現在大甲溪相當罕見的化石種類。

[化石愛好者
劉明忠(客籍)]
因為一般的貝類稍微比較乳白色,這個的部分我們發現它比較呈咖啡褐色的部分,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不大一樣,我就過去請李老師過來,幫我再重新勘驗一下,結果他說我挖到這個很少發現的化石(海螵蛸),就是我們的烏賊、小卷中間的那個。

為了這個完整的梭子蟹化石,李天德親自下場為大夥示範化石採集功夫,好不容易完整取出來,大夥一陣歡呼。

起來 起來喔。

不過,對初次採集化石的新手而言,常因為下手太急,造成折損率偏高。

[葳格小學 學生
周子崴]
媽媽剛才敲一個的時候,那個貝殼就斷掉。

[學生家長
施慧美]
對,就是不能直接從中間,要畫一個它的範圍,然後從旁邊慢慢的施力。

[葳格小學 老師
曾建翔(客籍)]
孩子們雖然知道它是很脆弱的東西,可是你知道他們就是孩子,他們沒有辦法控制一開始的,可是有過一些經驗,他們其實會失誤學習,就是學到說我想要得到一個完整的,人家為什麼有完整的,他就是要很有耐心從外面的往裡面挖,而不是隨便敲敲敲。

經過一下午,每個孩子幾乎滿載而歸,喜悅之情全寫在臉上。

[葳格小學 學生
張道碩]
這個石頭裡面有這個貝殼,這整片都是貝殼,這邊也有,那這個的話,這邊也有一些些,然後這個貝殼是白色的,這邊也有一些。

[葳格小學 學生
周子崴(客籍)]
我挖到陽傘螺還有生物的痕跡(生痕化石)。

[學生家長
潘辰瑄]
他們可能一點點東西,他就會認為那個是化石,就會很驚訝,探討到底之後,才會確定它到底是不是化石的東西。對對對,所以就是還滿有驚喜的。

[學生家長
洪嘉蓮]
大家都是第一次的體驗,孩子也都不知道化石是怎麼挖掘,所以是讓他們來體驗一下,挖化石的一個樂趣,跟一種考古學家他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希望他們能夠對我們台灣的地形更能夠理解,對我們的自然環境能夠更愛護。

享受採集化石樂趣之餘,李天德也不忘宣導適量採集、愛護大自然的基本原則。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採一些,適量的採,採一些回去,去研究,或者放在教室,大家欣賞,不要說一下子採光光,另外呢,敲過的地方,要把它復原。

實地走一遭,動手挖掘採集,不少人才驚覺,原來腳下踩踏的這片土地裡,蘊藏著如此多樣百萬年來的古生物化石珍寶。

[民間化石專家
李天德]
我們國內各級學校的教科書,裡面大概是從國中的生物課、高中的地球科學裡面都有介紹化石,不過介紹的百分之百都是外國的,不是三葉蟲就是恐龍,我們台灣沒有那種化石,不過台灣有非常多很特殊的化石,比如說我們大雪山兩千公尺、三千公尺那地方,有非常漂亮的棕梠科的樹葉化石,還有一些闊葉樹的化石。

[化石愛好者
廖啟宗(客籍)]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原來這片土地不止只有我們四百年來這一些人,而且是有那麼多的動植物在這邊曾經生長過,這是我們覺得應該要好好珍惜這塊土地的地方。

[石角國小 校長
李明昌]
自己的在地人,沒有去珍惜這些資源,反而是外地人幫我們發現,我覺得非常奇怪,所以我覺得我是東勢人,土生土長的東勢人,我們應該要來保護它,也要教育這個孩子重視化石的這些自然的文物,所以我們才會想要推廣這個教育啦。

不管是海相、陸相或是植物化石,每個化石標本都為台灣地質、古生物留下紀錄,蘊藏著地球環境、生態、氣候演變的線索,也有助於台灣人了解,這片土生土長的土地歷史。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