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為您介紹一位陶藝家吳慧芳,他大學念工業設計,後來到義大利攻讀設計碩士,畢業後,在美國做了五年設計相關工作,看似一路順遂,但總覺得心裡空空的,接觸到陶藝後,發現陶瓷才是最貼近自己的,在創作過程中,也讓她更加認識自己,於是她回到台灣,在苗栗成立工作室,先是花了兩、三年做釉藥實驗、研究器型,才開始創作。她喜歡的技法更是台灣創作者少用的「絞胎」,吳慧芳也抓住每個機會,到世界各地參加國際展覽,歐美、泰國等地,都看得到她的作品,她用作品說話,也用作品和世界交流。
我就配了一個有顏色的土跟瓷土在拉坯的過程裡面,把它加進去,那有一個白釉,再把這個顏色燒出來,所以其實像現場所有的白色、藍色、有時候咖啡色,都是同一支釉。
迪化街尾,少了如織遊客的喧嘩,更感受得到古早氣息,一個老房子改建的藝術空間裡,吳慧芳的作品,特別引人注目。
所以妳是刻意,就是有的要做亮的顏色,有的做不亮,我可能是看每件作品的需要,譬如說像茶海、茶壺,外面我也把它處理成,處理成是霧面的。
[民眾
楊小姐]
老師的作品非常的清新脫俗,尤其我看到這個霧面的陶瓷,我覺得非常的特別,因為感覺有那種質樸的感覺,然後可以感受到那個陶土的溫度。
[民眾
李小姐]
我個人滿喜歡的,因為它給我的一種很悠遊自在,看起來就很紓壓的感覺這樣子。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配上我自己的高溫釉,就是燒大概1260度的高溫釉,燒完之後就是色土的部分,它會從釉面顏色透上來。
藍色、白色層疊出的不規則漸層,讓每個角度,都是一個風景。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當初要調這個色土,它最後顏色透出來的濃淡,然後還有這個紋路的疏密,就是也是要花一些時間實驗,(所以會不會常常妳也滿驚喜的),有,但是,也常常就是做出來的作品就都不行這樣子,就也有一定的比例會失敗這樣。
不是想要什麼紋路,都做得出來,但也因此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陶瓷的燒法有非常多種,你可能直接到那個高溫,或是升上去之後降下來到某個溫度,持溫,就可以燒出各種不同的效果,那這支釉就是可以做這件事情的各種嘗試,這個就是我自己配的色土上面上了這一層白釉,但最後它可以把藍色紋路燒出來,然後有這深藍色像星空的感覺。
吳慧芳和金工藝術家朋友,以茶器為主軸在迪化街舉辦器物聯展,而很大一部分收藏她作品的,是歐美人、日本人。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我覺得有可能我自己的生活價值觀,比較傾向於自由。
大學念工業設計,在義大利攻讀設計碩士,還在美國做了五年設計相關工作,在設計領域走來看似順遂,但吳慧芳卻迷惘了。
[陶藝家
吳慧芳]
做設計做到後來,我會覺得,當我設計一個作品,那後來進入工業的大量生產的時候,我對這件事情,有點感覺到困惑,就是這世界上,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大量複製的作品。
覺得做的事情,離生活太遠,心總是空空的。
[陶藝家
吳慧芳]
我會能夠感覺到我的時間,一天值多少錢,然後,當我覺得用金錢來衡量我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就覺得就是一個,就覺得有一點空虛,我覺得我沒有抓住一個,就是我的生命到底是要做什麼,那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於是她放掉待遇不錯的工作,回到台灣,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但在美國時,曾上過陶土捏塑課程,成立工作室前,也試過各種不同媒材,後來還是覺得,做陶瓷,最貼近自己。
[陶藝家
吳慧芳]
其實我覺得作品做的就是自己,那會有一些作品是有一些比較狂妄的個性,然後有一些是我覺得比較寧靜的,其實透過這件事情,我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我自己。
決定投入後,吳慧芳並沒有一開始就創作,而是花了兩、三年做釉藥實驗,這一籃籃、加起來兩萬多片的釉藥試片,就是她的心血結晶。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有電腦的檔案建檔,然後把不同的燒法做紀錄,這就是現在像我自己的圖書館一樣,當我需要的時候,我可以拿出一片,然後看它的燒法,然後再去調它的配方出來,就是我後來開始做實驗我才了解,為什麼老師一輩子,30年,都在做這件事,因為他永遠都可以燒出一個不同的東西。
即使原料一樣,但浸釉秒數差一、兩秒、燒製溫度差一、兩度,一個條件不同,呈現出來的就會不一樣,陶瓷的世界充滿各種可能,讓吳慧芳樂此不疲。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因為白釉可以有不同的配方,然後金屬釉有不同的配方,它們彼此合在一起,熔點不同的話,也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會流動得很快,但有的可能就是,像是一個塗上去,停留在那裡,所以就是它有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可以實驗。
吳慧芳認為,作品要融入生活,才能表現藝術的真諦,但藝術和生活,如何取得平衡。
[陶藝家
吳慧芳(客籍)]
我有嘗試過不同的方向,像量產的作品,然後比較手工的作品,甚至純藝術創作的作品,但我覺得這一些的選擇,就是,其實我並沒有太多選擇,因為,我最終只能就是聽我自己內心覺得做了哪一個方向之後,我可以覺得內心比較愉快,就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照片提供吳慧芳]
作品會說話,一個線條、一個角度,似乎就可以讀出創作者的想法,吳慧芳參與過許多國際市集和展覽,盧森堡、美國、泰國等地,都看得到她的作品。
[陶藝家
吳慧芳]
像我可以去國外參展,或者是去參加不同的陶瓷的活動,我就會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就等於除了過去,我現在就有一個新的角度,可以去看待世界這樣子,那也可以讓在台灣的,就是台灣的朋友們,可以看見就是台灣的陶瓷也可以走到國際去。
年輕藝術家要打入國際市場,並不容易,不論技術或知音,都需要漫長時間的累積,吳慧芳謙言,自己很幸運,比別人多了些曝光機會。回到台灣後,一切從零開始,雖然不是照著傳統社會期待的軌道走,但一步一步,也漸漸走出自己的路,而且是真正自己想走的路。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戴志明
- Dec 15 Fri 2017 21:53
571集-吳慧芳的陶瓷世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