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龜沉寂已久,好不容易盼到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開放,在地居民都把它視為地方發展的新曙光,不僅積極參與導覽解說團,同時盤點地方資源,促進各社區間的合作,希望拉長參與環境教育遊客的停留時間。主責觀光旅遊的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積極投入遊客服務中心招商及露營區的興建,不過由於保護區內有獼猴出入、落石等疑慮,露營區還沒正式營運,就不被地方看好。
那我們在試吃的過程當中,就會開始進行木瓜相關的知識做解說,然後呢,跟客人有一些互動,就屬於問答的時間。

成為導覽解說員的六龜居民,不時會有小組聚會,討論如何將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開放帶來的遊客,有效引進社區裡,和現有的觀光資源結合,同時規畫一連串教育、生態旅遊行程。這天他們來到夥伴的木瓜園,規畫農家採果遊程。

如果說這樣參觀我們園區呀,我們應該注意是什麼?我們是要去看果園是不是適合納入嘛,就環境的部分要注意什麼?我們就要跟大家討論,以後我們哪個點是應該要注意的?然後跟園主怎麼去溝通?

他們實際進到果園體驗,認真思考在這裡能讓遊客體驗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 解說員
廖志雄]
配合十八羅漢山解說的話,再來採果的話,差不多會有四小時的時間,如果說我們時間夠的話,我會做那個DIY的部分,比如說我們做木瓜粄這些,還是說其它木瓜奶酪這些,都可以做DIY,DIY結束了就可以進去園子裡面,去做採果體驗這樣。

大夥集思廣益,盤點地方特色資源,莫不盼望著藉由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的開放,能為沉寂已久的家鄉注入活水,

[屏科大森林系系 主任
陳美惠]
所以這個保護區,它不會只是一個獨立的,獨立於這個六龜地區的保護區,它的發展跟當地應該是息息相關,甚至因為現在的一個環境教育的一個啟動,那讓六龜區的居民,來參與保護區的環境教育活動之後,又能夠適當的引導,來訪的朋友,進到六龜,已經既有的這些觀光產業裡面去。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計畫 專案助理
陳淑端]
我們希望說,用十八羅漢山當一個起點,以後我們慢慢會把遊程慢慢帶入六龜,希望他能夠,除了在十八羅漢山停留兩個小時之外,我們可能有兩天或一天都留在我們六龜地區,那這個時候我們很多的夥伴們就會開始會去,踏訪我們現在當地的有什麼特殊的景點。

[寶來人文協會 執行長
李琬玲]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資源盤點,我們在六龜這麼多地方,有哪些人文地產景,就是專業解說員,那他也可以帶領到各個社區,看你要A路線、B路線,你要溫泉的還是你要農事,或者是你要有,可能泛舟的,或者是你需要什麼樣的,把六龜所有的特色集結起來。

[高雄市六龜區 區長
宋貴龍]
我們六龜社區資源這麼多,我們希望社區和社區的合作,來盤點我們所有的資源,給所有的社區可以運用這些資源,來規畫多元,不管是這個生態旅遊也好,宗教旅遊也好,還是體驗採果樂也好,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藉由合作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區塊。

解說培訓課程今年一開課就吸引一百三十一位在地民眾報名,不分年紀、職業,大家都共襄盛舉,最後有四十六位通過認證。在地居民展現超強凝聚力,連社區領袖都感到訝異。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計畫 專案助理
陳淑端]
這次我想說可能是一個契機,可能大家都,因為風災的過程當中沉寂很久,他希望,有一個轉型的力量,然後如果這樣子帶動的話,或許,我們期待這一次能夠真正的很好的一個轉型,所以大家也,已經,已經沉寂很久了,所以這個力氣可能這個時候在這個契機上發出來。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 解說員
廖志雄]
我們六龜地方要發展,需要人力,那我覺得我返鄉回來,就應該要出一點力來幫忙,所以我就加入這個解說團。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 解說員
陳文富]
八八風災過後,這個天災呢,將我們六龜區的這樣的地理環境破壞了,甚至於,把我們的這個農地沖毀了,盡量說我們留在我們鄉下的年輕人,大家有這樣的意識,來共同保護我們自己,這樣一個生存的地方,來恢復我們以往這樣的一個里山這樣的情境。

[十八羅漢山解說團隊 解說員
蔣昭貴]
老弱婦孺也有,青年才俊也有,可是大家都很用心,我們很希望說能把六龜推展出去,大家能來共襄盛舉,來好好經營我們這個地方,當然,最主要也是要帶動我們的經濟。

八八風災過後,六龜沉寂已久,地方居民把握契機,希望家鄉再度活絡;主責觀光旅遊的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則搭上國人露營風潮,在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旁的空地,斥資五百萬元,興建三分面積的露營區。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簡慶發]
那我們因為還有幾塊土地,官方,我們的土地在那邊,所以我們現在陸續也在建置一些銜接的工程,譬如說未來,到了這個地方,除了有沒有機會可以露營,住下來,那有沒有機會可以騎腳踏車在隧道裡面,在外圍的一些人行步道去做串連。

茂管處規畫了八個露營車位,十八個小型露營區,希望拉長遊客在此停留的時間,不過尚未正式營運,各方都不看好這項計畫。露營區位於大馬路旁,車來車往,噪音恐怕干擾露營者睡眠,再加上這裡距離保護區大崩壁過近,落石風險大,有安全疑慮。

[高師大地理系 副教授
何立德]
因為它離那個,三號跟四號隧道口中間那個大崩壁,其實是滿近的,我們過去的經驗其實是,常常會有大大小小的落石會直接掉落到那個,那個路面上,如果在那個地方,遊客在那邊露營,那他很可能,在沒有就是管理人員或是解說人員的帶領下,他自己翻進去了,那就有那種被砸到的風險,所以我是覺得那裡,設那個露營區是有一點不是太恰當。

鄰近保護區,讓人擔心可能會有露營旅客誤闖,另外山區獼猴多,一旦升火煮食,難保不會重現類似壽山的人猴衝突。

[高師大地理系 副教授
何立德]
今天如果是露營區遊客沒有把垃圾處理好,或者是說他即使丟到垃圾桶了,獼猴跑來,去翻啊,去那個,那個久而久之牠也變成是一種習慣,那壽山遇到的問題可能在那裡也會遇到人猴的這種衝擊。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 副處長
許碧如]
這個部分呢,我們會要求我們茂管處這邊,對於露營區未來的那個遊客的一個規範會加強,包括他的用火的一個規定、包括他食物殘渣的一個需要帶離的規定,那碰到人猴(衝突)的這個部分呢,我們需要也是採取三不的一個行動,就是不接觸、不騷擾、也不餵食等這三個的原則。

[高雄市六龜區 區長
宋貴龍]
我們除了運用(這塊地)以外,安全也要顧慮到是第一優先,所以我們會共同和它們三方面共同來討論,是不是可以這個部分,安全、生態這些顧慮好來,再營造這樣的氛圍讓更多遊客來。(露營區)還沒開放前,我希望有一個共識出來,給外地遊客和我們鄉親知道說,公部門對這部分,怎樣管制來進行。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處長
簡慶發]
我們在怎麼弄,我們還是會跟林務局主管機關那邊,去做多方面的接觸,了解它們在,在維護保護保育區這樣的一個條件是要什麼,我們基本上我們會,我們會願意遵守的啦。如果真的連這個都不行,就連露營區都不可以,那我們當然會放棄。

十八羅漢山是進入六龜的門戶,保護區開放,對六龜人來說,像是好不容易盼來的一線曙光,莫不齊心戮力加入這官民合作、社區整合的新觀光模式,然而未經深思熟慮、操之過急的觀光規畫,恐怕很難為這剛起步的生態旅遊加分。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