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年中通過了俗稱「東發條例」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明年正式上路,地方政府希望在最短時間內迎頭趕上西部,花蓮縣政府也剛在十一月底,向中央提出總經費260億元的綜合計劃,不過,依據地方政府的規劃,所謂的「旗艦計劃」,也就是大型建設,主導了發展方向,民間很擔心會像過去的「離島建設條例」,也成為失敗案例。東發條例是什麼?東部人又要什麼?中午了,花蓮鳳林的北林國小學生,從川廊推著餐車,要送進餐廳,這可是全校師生的午餐,老師推醒同學們要小心些,別只顧著嘻鬧。
要吃飯前,先感謝天地、父母、老師!鳳林是東部客家大鎮,不過人口結構老化,年輕人口外移,北林國小全校師生加起來不足百人,很標準的客庄小校,因為學生少,每天中午都集中一起吃飯讀經,今年九月開始,花蓮縣實施零元上學方案,不但有免費的營養午餐,連學費都免繳,讓學生讀書更安心。
[北林國小學生
翁雅詩]
現在的營養午餐不用錢,我家裡的(經濟)環境不是很好,我覺得這樣子對我家很好,有很大的幫助。還有現在的學費不用錢,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在學校裡學習。
[北林國小校長
余慶旗]
(免學費)這雖然不是很大的數目,不過對花蓮縣的財政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有這樣的縣長大力來執行,所以我們的學生才可以讀書、吃飯不用錢。
花蓮縣政府舉債達131億元,逼近法定上限,現任縣長傳(山昆)萁曾形容為,打開縣政府金庫,不僅連一點碎銀子都沒有,還放著一大堆欠債單!卻有辦法創台灣之先,從今年九月正式進入「公費」九年義務教育,這些錢打哪來?除了縣府自籌款,六月才剛通過的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打開了一扇窗。
[經建會副主委
黃萬翔]
那麼這次為什麼特別提這個條例,主要是大家覺得說,花東必須要有一個自己適合當地發展的一些做法,有特殊的這些地緣的背景、社經的背景、文化的背景,所以它需要有一個特別的條例來做依循,以有別於對其他地區的一種建設發展。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東部人簡稱為「東發條例」==cgin==立法院在今年六月三讀通過全案十三條的條例內容,以及一項,改善花東交通運輸的附帶決議,預計十年編列四百億元,成立「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從明年開始執行==cg out==這也是繼離島建設條例之後,政府再一次挹注經建預算在偏遠地區。
[台東縣長
黃健庭]
花東發展條例的精神,其實是在彌補,過去政府長期對花東的資源比較少,然後發展比較落後,所以他特別用這樣子的條例,能夠在這個方面多挹注一些資源,然後幫助這個地方有更長遠的發展。
西部目前是以五大直轄市作為核心都市,帶動區域發展,反觀東部,從產業發展到教育文化明顯較西部弱勢,東部民眾也很想要發展,只是錢就要撥下來了,要如何發展?發展什麼?民間有一股質疑的聲浪。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
東發條例你看,從二讀到三讀,多久的時間?有沒有辦過座談會,沒有,我們居民、社區也不知道東發條例是什麼東西,東發條例和我們有什麼關係?不知道!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教授 施正鋒]
我們到底花東是需要什麼樣的東西,可能還是我們只是做一個就是純粹做觀光?還是要有什麼樣的(發展)?或者是我們在教育方面等等,真的要那個需求這個部分,但是目前為止,沒有這樣的討論,大概是說,我(政府)拿一筆錢來做個建設,然後地方這邊大大小小都可以分得到,就好了
花東最大的優勢在於觀光與農業,這兩項的發展基礎,都是源自於天然景觀資源,發展的本身其實不是壞事,民間擔心的是,政府過度著重土地開發,如果經費充裕可以做很多事,比起大型、所謂的旗艦計畫,應該先把東部的人才培養起來,才能夠有效執行重大經建計畫。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
我們(猜)想說,什麼(方法)最快把這四百億元花完,就是大型建設嘛,我蓋一棟什麼房子,我做什麼公共設施,這個部分也不會跟我們人民的產業有關,像我們的客家聚落,我們的客家社區,我們的產業不知道要怎麼做?我們可不可以說,這有一部分的錢,應該來做我們人才培育。
民間認為花東不需要硬體建設,東部的大型館舍養的蚊子夠多了,地方政府也小心翼翼,澄清東發條例,不會是只做小工程或硬體建設。
[花蓮縣政府行研處
處長 陳淑美]
我們其實盼望大家不要只看到,或只想到說,是硬體的建設,這個工程的施作,其實整個花東地區發展條例所期望的,其實是一個更高更開闊的一個企圖心。
[台東縣長
黃健庭]
不管是在教育的、在醫療的、在產業的,或者是我們的原住民的這些文化特色的這些類別,對我們來講都是非常非常地重要,甚至於地方最基礎的建設,但是我們不是要這些錢去鋪那一條路,或者是做什麼水溝,完全不是這樣,我們要考慮的是,整個長遠大架構底下的一些,落實下來的這整套的計畫。
所謂的整套計畫,經建會解釋,中央將會用計畫引導預算,簡單地來說,就是先要有計畫才會有預算。
[經建會副主委
黃萬翔]
我們將來的總體計畫不是只有大型的,大小型都在裡面,只是有計畫的預算,所以只要是對地方有幫助的,都成為計畫的內容,所以計畫沒有在分大型、小型。所以它不是所謂旗艦計畫,旗艦計畫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只有做旗艦計畫。
但是沒有觀光招商,似乎就等於沒有看見牛肉,對花東兩縣來說,大型開發案仍然是發展的主軸之一,例如台東美麗灣,花蓮太魯閣劇場等等,地方政府認為,有招商、有資金才會有競爭力。
[台東縣長
黃健庭]
台東環境這麼好,理論上應該最要有競爭力,為什麼企業不來?重點還是在企業來投資,企業來,不管投資在飯店,不管投資在相關的,觀光休閒服務的這個產業裡面,那個才是重點,那所以,其實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就是,簡單地講,就是招商嘛。
[花蓮縣政府行研處
處長 陳淑美]
最重要的,我們談到必須,它是旗艦型的一個建設,當我投注了這樣的一個經費以後,它能夠真正產生,對我們的生活,或者是對我們經濟的一個營收,產業的效益呢,能夠有具體的一個呈現,我們並不期望說,把國家的經費投注在,例如說非常小的修水溝、修很小的這樣子的一個村里建設上面
既然定位在旗艦計畫,民間就很擔心了,不知哪天,像這樣的花東美景會不會被水泥建築取代?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
去年就有像七星潭的事件。那邊的國有地也是海岸地區,不應該讓它在這開發的,不過政府幫它解套,還好是我們發現得早,把它阻止掉不然我們下次看船看海,我們講那個海角七號裡的山也BOT,海也BOT,真的,海(七星潭)就差一點要BOT掉了。
=cg in==整個東部海岸線,目前除了霧溪口到花蓮溪,屬花蓮縣政府管轄,其他區域,不是歸屬於太魯閣國家風景區,就是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out==民間希望整個海岸線都交給中央管,認為只有中央才有能力堅守立場。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
我們縣政府(一旦)看到那邊的土地,他覺得比較漂亮的,就會有大財團進來,他們其實可以要求中央變更配合,這是我們比較擔心的。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保安林地都不能解編,繼續讓中央來管,因為新城這邊的土地,它海邊到新城兩公里而已。
從海岸到山林,整個花東過去都是原住民的傳統領域,民間也提出疑問,為何東發條例的制定似乎少了原住民的參與。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教授 施正鋒]
包括蘇花高、蘇花改,或者是這個(東發)條例也好,我們原基法裡面有規定說,應該是廿一條還是廿二條裡面就是說,經過原住民的地區的開發,需要取得原住民的同意,這次(花東條例)過程都沒有啊,藍綠講好,就過了嘛。
[民間東部發展聯盟
發言人 蔡中岳]
阿美族在花東的海岸生活的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其實都是他們部落的傳統領域,那當然部落在今天也會期待說,有沒有一些大型的發展,或者是招商的機會,那目前我們對於原住民的發展模式,都是請他們在裡面表演一些歌舞啊、做一些風味餐啦,然後就是說,哦 謝謝你們這樣子,然後你們帶動很多觀光的發展這樣,可是這個東西就是部落想要的嗎
政府的發展計畫,民間團體倒也非一味反對,他們建議,東部需要國際級農業與產業行銷,最重要的是,在發展的同時,也要落實在地消費,讓地方有生機、有商機。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
會長 鍾寶珠]
那我覺得,政府應該先是把社區產業、農特產品這些培植得更好,然後要跟五星級飯店來簽這種,那個合作的協議。
[民間東部發展聯盟
發言人 蔡中岳]
非營利組織,能在地區多做一些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缺少一些經費,那如果這筆基金能做一些貸款,或者是一些貧窮小農,或者是青年的一些創業貸款的話,協助在地的人,在這個地方有一些深耕的機會,那貸款本來就是一種永續型模式,錢總有一天要還,那個基金可以永續常備地利用。
民間期待永續和常備利用,而不是完完全全地花掉,台東縣政府也有類似的看法,最明顯的案例是,富岡漁港14億元擴大港區案,當初行政院工程會認為計畫有問題,執行上有困難,打了回票,縣府現在也有新思維因應。
[台東縣長
黃健庭]
整個港區是不是有辦法重新規畫起來,也許我們現在的辦公大樓,將來蓋的就是一個,委外來做一個、經營一個飯店,或者複合式的商場,那結合底下的觀光魚市,那這樣的開發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挹注一部分的經費到(基金)這裡來。然後把整個地方讓它明亮重新活過來,那我覺得這樣的計畫就非常非常棒。
對正面意義來看,東發條例讓地方政府有了管理景觀的法源基礎,==cg in==依據第七條規定,未來縣府可以訂定景觀管制條例,讓觀光發展與環保規範並行==cg out==
[台東縣長
黃健庭]
我不是不讓你來投資,但是你的投資,必須在我的規範的這個程度裡面。我們要訂定台東縣的景觀自治條例,這一個條例出來之後呢,它可以這個讓公權力運用在,比方說,自然景觀資源特別好的地方,我們要去保護,你剛才提到的東海岸,那就有明確的規範出來了。
[經建會副主委
黃萬翔]
花東的未來應該是國際性的,台灣的這些風景觀光遊憩,市場在國外,不在國內,所以我們怎麼樣把自己準備好,做好行銷,來引進高品質國際的一個觀光進來,才是花東未來的一個真正的希望
就是像這樣天然的好山好水,讓東部海岸充滿魅力,地方政府期待透過東發條例,補足東西部發展落差,民間卻盼望,針對人與在地社區來發展,無論看法如何,東部人希望,東發條例不要像離島條例,建設了十年,還是只剩條例,發展仍遙遙無期。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Dec 15 Thu 2011 14:04
258集-東發,怎麼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