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新南向,教育單位也繃緊神經全力備戰,教育部擬定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105年已經在泰國成立教育組,更訂出106年起新南向國家在台留學人數,每年成長20%的目標。儘管台灣便宜的學雜費,便利的生活環境,讓泰國學生來台就讀人數逐年增加,但台灣市場相對有限的就業環境,卻留不住準備投入職場的外籍生。然而另一方面,台灣漸漸興起學習泰文的風氣,而來自社會各界的志工團,也持續前往泰國,用藝文等方式推展華文教育,讓台灣與新南向國家廣結善緣。
泰北培英中學的孩子們,為了329青運會開幕式表演,跟著來自台灣的大哥哥大姐姐,奮力敲響大鼓,儘管動作看起來有些生澀,但每年固定到訪的台灣志工團,仍在他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
[靜宜大學泰北國際志工團 團員
王稚鈞]
他們都會說,就是我要好好學中文,然後長大就去台灣找老師這樣子,然後就,就是小朋友會用這種方式,就是還滿天真可愛,然後,可是也是激勵他們,學習中文的一個方式吧。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小朋友們用中文,大聲唱著中華民國國歌,台灣著名聲樂家呂麗莉,小百合周月綺,與金鐘歌王殷正洋等人,今年特地風塵僕僕,到泰北進行慈善義演,正式表演開始前,呂麗莉先從最基本的咬字教起,藉由藝術薰陶,也讓泰北的孩子們與台灣走得更近。
[僑委會 副委員長
呂元榮]
泰國地區,或者我們甚至我們在台灣,那很多的,懂得華文的,他們因為他們有在地的優勢,他們還有國際化的優勢,所以我們這些華文的教育呢,是我們推動我們新南向政策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立基。
藉由志工的力量,也讓台灣的教育資源,得以深入數千公里外的泰北山區,但近年中國迅速崛起,強大的經濟體系,背後代表的是更多的發展機會,過去一直將中華民國文化,視為正統的泰北華校,也難以抵擋簡體字大舉入侵。
[清萊華校教師公會 會長
王紹章]
最重要就是,它們中國的這個協助啊,方面,尤其是我們泰北,有些學生沒有泰國的身分,要到台灣念書也是很困難,因為沒有護照,那他們到中國呢,中國就會有臨時護照給他們,然後也有一些獎助學金,貧困的學生呢,要到中國是比較容易的。
儘管面對中國強勢競爭,但位於東南亞的海外僑生,就是政府南向發展寶貴的人才庫,鏡頭回到台大校園,就讀獸醫系大一的蔡綠心,以及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大學三年級的譚琳,雖然父母都是台灣人,但從小都是在曼谷長大,到了準備升大學的時候,都不約而同選擇來台灣。
[台大泰國僑生
譚琳]
我當初有考慮的是香港,然後香港那時候算下來,包括機票住宿生活費,差不多是,80到100萬,一年,對,然後這邊,這邊加起來學費大概,大概3、4萬嘛。
[台大泰國僑生
蔡綠心]
就因為台大其實資源很多,然後,也是台灣最好的,然後所以就覺得,就是得到的東西應該也是還滿多的,然後一方面台大也是很多很優秀的學生,所以其實自己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根據教育部統計,105年大專院校,來自新南向國家的境外學生,共有3萬1531人,以人數來看泰國排名第四,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103年時共有1535人,到了105年已經成長到1749人,而左右人數成長的關鍵又是什麼。
[台灣大學 教務長
郭鴻基]
我們全世界排名50名內,最好的我們有我們的工程等等這些領域,那台灣的工程能夠好以外,最主要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非常好的工程產業,所以這塊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東南亞泰國學生,各地的學生,他們都很想要學就是我們的工程方面。
[教育部國際暨兩岸教育司 科長
劉素妙]
事實上,教育部非常的這個積極推動,我們這個新南向人才培育的這個計劃,因此,除了原有本來就對於新南向國家,原有,這個推動的這個相關經費預算之外呢,特別新編了十億元,特別新編了十億元,來推動我們這個教育新南向的計畫。
台灣開放的學風,便利的生活環境,是不少外籍生最後選擇台灣的主因,不過當他們完成學業,準備投入職場時,卻又有另一番考量。
[台大泰國僑生
譚琳]
台灣是一個,就是住還滿舒服,還滿方便的地方,只是我覺得,未來的發展是很有限的,對,就是工作機會或是,這邊的市場都是很有限的,對,所以可能,剛畢業一、兩年會先留在台灣,只是之後假如想要發展更遠的話,可能就不會了。
台灣近年薪資成長停滯,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繼續留在台灣打拚,往往不是這些外籍生的第一選擇,有些人不免質疑,留不住外籍生,目的是為了促進國際人才,相互交流的教育投資豈不白費,但學校方面卻不這麼認為。
[台灣大學 教務長
郭鴻基]
其實我們也是樂見其成,因為在這個全球村的時代裡面,人才是來來去去的,他可以,他可能回去泰國,也許過了五年、十年他變得很厲害,他又,又重新回到台灣來,你永遠不會知道,就如同你看看我們台灣,過去有多少人才,是不是都到美國留學,留在美國做事,那你會覺得說,那我們很可惜嗎,可是你可以看到當我們經濟發展了以後,我們有多少世界第一流的人才,從美國回來到台灣。
禮拜天的下午,校園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學生們跟著老師,從最基礎的泰文單字,一字一句從頭學起。
[泰文老師
Sunee]
最早來學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喜歡泰國,就是我們所謂的哈泰族,其實為了工作的反而沒有那麼多,就是因為喜歡泰國喜歡去玩,那最近呢,人數突然變很多,是因為可能受新南向政策的影響,然後可能很多人想說,多一個語言可能多一個機會。
不只要大聲開口說,還得動手練習寫,這是東吳大學推廣部所開設的東協語文課,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從純粹喜歡泰國的哈泰族,到一般的學生,或是利用假日進修的上班族,各種身分通通都有。
[泰文老師
Sunee e]
因為泰國它還在發展,那相對於台灣現在比較不景氣,很多人就想說,台灣可能,可能大概就是這樣了,那不如先學,尤其是年輕的,想說萬一有機會,機會來了那就是自己的。
看準泰國的發展機會,近幾年有不少人,把學泰文當成一種投資,已經來到台灣,超過20年的泰文老師Sunee,在臉書創立泰文學習粉絲頁,民眾只要隨手點開網站,就能學到最道地的泰文生活對話。
[泰文老師
Sunee e]
感覺就是你現在上網看啊,你會發現很多大專院校,都有在開這個泰語課,然後很多那個臉書上啊,或是粉絲頁啊,它們都會有很多,也是那種教泰文的那種社群啊,社團啊也是很多。
民間逐漸興起的,這股泰文學習熱,正是替政府南向發展,打下基礎的第一步,如同學界堅信的,只要年輕學子,願意相互接觸相互理解,教育新南向就有機會。
採訪/撰稿 陳沿佐
攝影 鍾淑惠、彭璿
剪輯 范群宏
- May 25 Thu 2017 12:15
541集-泰北‧慈善‧新南向(五) 教育新南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