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甲魚的鱉,南部客語說腳魚仔、團魚仔,北部說團魚、塘魚,甲魚有極高營養價值,是許多人眼中的滋補養身聖品,甲魚蛋更是受歡迎。單是賣到中國大陸的甲魚蛋,每年為台灣賺入逾二十億元,產值僅次於石斑魚。甲魚蛋是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之一,也就是提早降關稅的商品。然而自從2013年大陸開始整治環境污染,拆除溫室甲魚棚迄今,台灣甲魚養殖業開始由盛而衰,去年開始賠錢,今年甚至開不出盤價,養殖戶用「死亡交叉」來形容!台灣甲魚養殖業的現況如何?高度依賴單一市場的結果,換來了什麼?政府又有什麼辦法解決嗎?請看我們的報導。
甲魚養殖戶的一天,通常從五、六點開始,尤其是要抓甲魚。
這些甲魚大多養了三、四年,收購的盤商,清晨就到養殖戶家裡協助,按大小分出等級!蘇文科養了將近三十年,今年養殖甲魚的大環境欠佳,甲魚蛋賣不好,乾脆直接賣甲魚,他的外甥陳世榮,三年前,離開台灣手機大廠回鄉幫忙,剛好有收成,沒想到就遇到產業風暴。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理事
蘇文科]
我養鱉養到現在,養這麼久了,這個時間點,不曾遇到像今年這麼糟的,因為今年,像這種鱉價,會讓這些養鱉戶很多無法生存,我感到,很感慨!
[屏東九如甲魚養殖戶
陳世榮]
以三年前,大概我從科技業,做手機的大廠科技業離開,然後投入這個養鱉的行業,算是投入滿多的成本,那經過三年的時間,算是今年,總算是可以收成了,但是沒想到就遇到這一次的,這樣一個,價格崩盤的一個狀況。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所以在(民國)99年12月簽定的,兩岸簽定了ECFA之後呢,石斑魚,活的石斑魚跟這個甲魚蛋是,很成功就銷到大陸的,受惠的一個品項,那最近可能是這個,價格的問題的時候,所以有,量多也價格跌。
甲魚是軟殼的水生龜,在台灣的養殖產業中,僅次於石斑魚,單單是甲魚蛋出口到中國大陸,以「台灣生(蛋)大陸養(大)」模式,一年就有逾二十億元的商機!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理事長
張南進]
我們在1988年的時候,在大陸的馬家軍嘛,就是說他們都吃甲魚,所以說,他們都拿冠軍,從那開始就,就風行這個甲魚,現在,到最近,這十幾年來就是,價格就是起起落落。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那我們甲魚養殖產業其實是,主要生產受精卵,賣到大陸去,然後當作大陸溫室甲魚養殖的那個,種源,然後孵出來以後再把牠養成到食用市場賣掉消費。
台灣養甲魚的歷史至少有六十年,早年曾有兩波好光景,當年主要是以甲魚肉為主,現在主要是賣未孵化的蛋,受惠於ECFA零關稅,民國99年,甲魚蛋輸出開始增加,100年,曾創下一顆蛋10.5元的歷史天價,當年全年的均價,還有5元,102年,大陸為了抑制空污和水污,開始拆除溫室甲魚棚,甲魚蛋需求量愈來愈低,去年賣出的均價只剩2元,今年從年初開盤以來,蛋價屢創新低,預估到年底,均價將跌破2元。
[屏東里港甲魚養殖戶
蘇豔秋]
這個是可以賣的,這個是不可以賣的,(怎麼看)?因為它沒有形,它的形狀沒有出來,它的形狀是一半一半有沒有?你看,這邊是白色的,這邊是蛋的顏色,那就呈現一半,這個全部都沒有。
動物極就是它的背的部分,它可以分出是說它是受精還是未受精,只有受精的才有動物極跟植物極,沒有受精的,它就整顆就全部都這樣子,就是都是白的。
簡單分類,有受精合格的甲魚蛋就像太極圖,有白色和透明兩種層次,養殖戶必須先把未受精不合格的甲魚蛋挑出,平均起來賣出一顆合格蛋的養殖成本約2.5元,也就是說,從去年開始,就不敷成本,今年五月開始,還連續發生了好幾次盤商照樣收蛋,但是沒有收購價,要等賣出才告訴養殖戶值多少錢,急得養殖戶直跳腳!
[屏東里港甲魚養殖戶
蘇豔秋]
這幾年不是很好啦,真的很苦啦,真的啦,你照理說,你如果像這種價錢的話,一般養甲魚,都是虧錢!現在又不計價,不計價就是說,我們的甲魚、甲魚蛋過去,是沒有計價錢的,他們賣完,要計多少,就是算多少。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理事長
張南進]
盤商你們如果說你們把蛋收去,你們不計價,你們一趟、兩趟、三趟不計價,有可能會,剝削我們養殖戶的利益,我是希望說,不管價錢是多少,三角、五角、一元,價錢你們要開出來,這個是協會的立場。
台灣甲魚外銷中國大陸模式,是經由小三通,盤商為了方便運輸與整批報關,每週一和週四各報關一批,週一發貨的,週三到,大陸盤商經過整理,如果銷售順利,到週三下午,最遲週四早上就可以賣完,正常的邏輯是,如果沒賣完,為了減少庫存壓力,應該要求週四這批不要出貨報關,實際的情況卻是,盤商寧可送蛋過去,囤在大陸,告訴台灣,蛋沒賣掉。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總幹事
張中信]
你禮拜三跟禮拜四要來收購甲魚蛋的話,應該是要把價格開給養殖戶來講,問題不大,那你都,生意人都不把這個價格開出來,都講說它們蛋沒賣掉,沒賣掉,但你蛋沒賣掉的話,你到禮拜三、禮拜四,你還要,願意把台灣的甲魚蛋運到大陸去,我是覺得比較不合理。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盤商,因為是市場(機制),市場(機制),的這個,這個是不方便,因為是供需雙方的事情,你價格當然是,是雙方去議定的啦,那我們只能是說有沒有,當你量多的時候有沒有,政府來協助說有沒有,去化。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總幹事
張中信]
養殖場就是我們運輸大陸,經過漁業署,合格的養殖場的編號,箱號,這個甲魚場它產出來蛋的編號,這個中轉包裝場,就是這個出貨老板的編號。
這間所謂的「中轉包裝場」,其實就是盤商,目前甲魚產業是採「在地檢疫」,102是甲魚場,產出的第180箱,由第29盤商報關,用這三組數字去抓,就可以清楚追查甲魚蛋的來源,隔離防疫檢疫,全部包含在這數字密碼裡,盤商對於為何不訂出價格,三緘其口,不願回答,政府難以介入,認為這是市場機制,倒是民間業者說得坦白,問題在單一市場,價格不是台灣說了算!
[屏東縣養殖漁業協會 總幹事
陳啟宏] 大陸單一市場,這是早在存在的問題了,那大陸這邊的話,其實它價格怎麼訂定,其實業者是沒有辦法,我們台灣這邊業者,連運販商可能都沒有辦法去制約它的價格,原則上是完全掌握在陸商的這部分,所以價格持續低迷這個是跑不掉的。
甲魚蛋價的起落,與台灣生蛋、大陸養甲魚的養殖模式有關,為何大陸要台灣的甲魚蛋?主要是台灣南部冬季短,甲魚生殖期長。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因為台灣的甲魚生殖季,大概是從二月到十月,如果再廣泛一點的話,可能從一月開始一直到十月都有蛋,那我們的甲魚受精卵賣至大陸孵出來,經過八個月溫室甲魚養殖,剛好可以應付到他們冬季的時候,他們的市場消費高峰,特別是在春節前。
根據統計,大陸甲魚年產量大約三十萬公噸,有五成多,集中在浙江省養殖,浙江又有六成是溫室甲魚養殖產業,問題是:2013年開始,大陸為了解決霧霾與環境污染,要求拆溫棚,到今年,拆除更多,台灣每年賣到大陸兩億多顆蛋,現在年度需求大概剩下一億五千萬左右,至少超過五千萬顆無處去。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甲魚關在一個溫棚裡面,然後燃燒,讓它室溫到達32度,然後帶動水溫提升到30度。因為也是這樣的關係,它們的水很少換,所以只要它排放水,那個水喔,會造成附近河川的污染,那因為要提升室溫,所以要燃燒一些材料,可能是木屑啦等等的廢料,那也同時造成一些空氣上的一些污染。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總幹事
張中信]
2013年開始,大陸開始整治它的環境,它環境污染嚴重了,它開始整治了,拆它的溫室甲魚棚,溫室甲魚棚拆掉的話,無非就是養殖面積的減少,養殖面積減少得太快,造成現在,變成供過於求。
甲魚產業嚴重依賴大陸,學者憂心,當年ECFA所宣傳的讓利不見了,是否要調整產業策略,不應該都是單一市場。漁業署坦言,短期內不易,因為甲魚,只有華人市場在吃。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那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思考說,我們未來的出口是不是要把市場,再面向擴大一點,不是單一市場,或者集中在一個主要市場,有沒有可能再拓展其他的?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甲魚這個市場就比較困難,因為甲魚還是只有華人市場,你說其他的地方,比較不吃,不吃甲魚蛋的,尤其是甲魚,而且,如果吃甲魚肉的,還只限於在廣東市場。廣東跟北京這兩個市場而已,所以,你說甲魚蛋要分散它的,它的市場,就比較有限。
既然只有華人吃,而甲魚又富含營養,產量過剩的甲魚蛋,甚至是母甲魚,現在已有養殖業第二代將產品「深加工」,或者轉作生技產品,例如屏東養殖戶陳秋旗,和雲林的李建男。
[雲林崙背甲魚養殖戶
李建男]
剛好我老婆她的阿婆,有教我做那個鹹蜆仔,然後就突然突發奇想,在吃她醃的鹹蜆仔的時候突然突發其想,如果把蜆,換成甲魚蛋,不曉得可不可以?包括我老婆她之前,不敢吃鱉蛋,吃了之後就覺得,欸,可以接受,連她都敢吃。
[甲魚生技業者
陳秋旗]
大家針對於甲魚這個東西的接受度,愈來愈低落,愈來愈低落,那這個東西,其實對我們來講,就是相對上,它就,它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亮紅燈,這個產業已經亮紅燈了。我可以利用更低的成本去做出另外一個產品,那甚至這個產品,它對於別人的接受度,反而更高。
為了增加通路,養殖戶希望,甲魚能夠比照石斑魚,以活體運至大陸銷售,但漁業署認為可行性不高,主要是衛生檢疫,並非台灣單方同意即可,還須與陸方協商。
[台灣甲魚養殖協會 理事長
張南進]
甲魚蛋和甲魚是屬於活體,照理說可以在我們這個活魚運搬船來運輸,上面應該沒什麼問題,只是說,我們當初先和大陸簽,簽這個叫做ECFA的時候,它這個項目,有沒有列入在裡面而已,這個我有和漁業署和農委會反映過了。
[漁業署 主任祕書
繆自昌]
我們活魚運搬船,當然它指的是,能夠,它輸送的對象是養殖的活魚、蝦、貝,都OK,那問題是,就來了,因為甲魚這種東西,牠(會)有霍亂菌,霍亂菌的時候有沒有,尤其是活體的時候,牠必須要有一個檢疫的問題。
如果甲魚蛋賣不出去,國內去化程度又有限,未來產業何去何從?台灣目前約有六百戶養殖甲魚,主要分布在彰化以南沿海縣市,以屏東最多,多數養殖戶苦撐待變,學者則是擔憂,一旦大陸年輕一代消費習慣改變,不想吃甲魚,到時產業只會愈來愈萎縮。
[雲林崙背甲魚養殖戶
李建男]
還是撐下去啦,因為,客家人還是覺得說,總有一天會,會有起有落嘛,對啊,總有一天會好起來這樣子,對啊,只是這幾年讓自己過得比較辛苦一點這樣子。
[屏科大水產養殖系 教授
陳英男]
如果他們的消費習慣,吃甲魚當作吃補、進補,這個消費習慣在年輕這一代,或者是在往後的消費習慣改變了,它的產量,如果仍舊維持,可是需求量沒有回復了,那其實,這個產業,整個結構會再重新調整。
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結果,一旦對岸政策風向改變,產業結構也會受到影響。甲魚蛋即便列入ECFA早收清單,也不保證永遠獲利,終究證明了,無論是雞蛋,還是什麼蛋,永遠不可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採訪/撰稿 鍾雄秀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May 25 Wed 2016 19:21
491集-甲魚危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