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關西去年舉辦了第一屆關西藝術節,學習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風格,集結音樂會、劇場、社區輕旅行等活動,讓遊客來到關西就像進入一座大型美術館。當時「牛欄河劇場」應運而生,成員幾乎都是關西在地鄉親,透過系列的培訓課程,完成首齣大型作品「赤腳童年」,演出後大獲好評,今年他們來到台北市演出,也感動不少人,勾起過去生活的回憶,藝術節的計畫結束後,牛欄河劇場依舊運作著,大家有了革命情感,今年執行「大頭藝術村in關西」的計畫,自己動手做大頭偶,吸引大家走入社區,持續傳遞客庄的美好。
週六午後的悠閒時光,關西南山大橋旁聚集了一群人,他們戴著大頭偶,就在樹下開心的哼哼唱唱==ns==
拿下大頭偶,大夥兒依舊陶醉在歌曲中,因為有了牛欄河劇場,這群喜歡表演的關西在地居民,才有機會聚在一塊兒學習==ns==
[牛欄河劇場 團員
吳詩棋]
對啊!就覺得說,可能在平常的時候,他可能是我的阿姨,或是我的誰,可是在劇團裡面就是朋友一樣,就他們會突然變得很high==ns==
[牛欄河劇場 團長
詹玉琴]
因為戲劇本身就是一個表演,所以說它就把你這種東西呢,在畫面上給你呈現出來的是非常好看的,那其實學員在學習過程他們也很快樂啊==ns==
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開心學習,過程中每一位素人演員都越來越有自信,尤其戴上頭偶後,吸引了眾人的目光,表現自在,玩得盡興,表演也會更觸動人心。
[牛欄河劇場 導演
邱娟娟]
突然去表演,大家看到我的真面目的時候,會覺得很害羞,戴起來的時候,大家就不知道我是誰,有伴,大家就這樣走,就這樣玩,(假裝)賣菜,我們就像去鬧街這樣,你知道嗎,湊熱鬧這樣==ns==
每到週六下午,羅屋書院總是特別熱鬧,因為這裡是牛欄河劇場的發源地,伙房主人熱情提供場地,讓大家在這裡練好基本功==ns==導演再試著,讓他們說自己的故事,演自己的故事。
[牛欄河劇場 團員
陳翠雲]
人生走到這麼多歲了有沒有,人家說活到老學到老,既然我女兒跟我說,又是演我的人生有沒有,人生嘛!那我就說好,我說我去參加==ns==
[牛欄河劇場 導演
邱娟娟]
只要你願意來,也談不上挑選,所以每個人的那個程度,其實是參差不齊的,是差異是非常大的,可是這是沒有關係,就是你有沒有這個決心,你有沒有想要學會,你有沒有想要上舞台,你有沒有想要怎麼樣,這個東西反而是個重點。
身為關西第一個社區劇場,大家都沒有經驗,因此導演邱娟娟,利用過去自己經營社區劇場的經驗,一步步,帶領這群橫跨老中青的素人演員,走向台前==ns==
經過一年的故事蒐集與排練,去年牛欄河劇場完成了《赤腳童年》演出,說的就是關西的故事==ns==
[牛欄河劇場 導演
邱娟娟]
就是那種的,從小就跟哥哥搶雞腿的事情很好笑,還有這邊有薑絲炒大腸,所以就會有那種的,有這種的,賣吃的那個店家,他們的小孩,從小就要,每天都要洗大腸,在河邊洗大腸,因為洗大腸會有那個油水會流出來,腸子泥、油水,那魚、蝦子都會來咬,所以咬得緊緊,所以洗好的時候,一拿起來,一整串都會有那種的魚跟蝦子,我就覺得,這很有趣的事情==ns==
內容樸實而平易近人的《赤腳童年》,是牛欄河劇場首齣大型作品,幕前幕後,社區居民總動員,原本老化的社區也有了活力==ns==
[牛欄河劇場 團長
詹玉琴]
其實我們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因為我們不是專業的演員,這點好處就是說,變成一個大家庭一樣,大家不是為了要演出什麼,或是要表現什麼,或是說舞台上有什麼好的表現,才願意來做這件事情。
[牛欄河劇場 團員
范家楹]
對啊!很特別,因為有6歲到66歲的人在裡面表演,所以就會充滿逗趣、有趣,還有呢,還有雜耍搞笑,所以對,對我來講是很好的那個活動。
[牛欄河劇場 團員
范家妤]
因為很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跳舞的東西==ns==
[牛欄河劇場 導演
邱娟娟]
這裡的人,對這社區事情的參與度非常非常的高,也是有濃厚的興趣,這並不是其他的地方可以看到的。這要排練,要做事的時候,是不計較很多事情的,包括時間的付出,包括工作量,包括假日的犧牲,都是很同心。
[牛欄河劇場 團長
詹玉琴]
這一群人,本來的目標就是社區營造,跟老屋活化。結果大家有感情以後就想說,應該可以做更多事情,那我們的目標可能就是,藉著戲劇的部分,可能到有需要的地方,去做這方面的表演。
自然詮釋關西過去的生活點滴,引起共鳴,牛欄河劇場帶動社區參與藝文活動、參與在地事務。社區有了動能,社區劇場也能長久經營,相輔相成,豐富在地文化內涵。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 賴冠丞、賴冠諭
剪輯 賴冠丞
- Nov 12 Thu 2015 15:26
462集-牛欄河劇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