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各地有許多的眷村文化園區,位於新北市的空軍三重一村,是過去日治時期構築的防砲陣地,民國9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因此保存完整的眷村聚落,不論是硬體建築還是軟體的眷村人情味,在這園區裡都能深刻感受得到。


 

 

大哥、大姐好,那我是今天的導覽員,那歡迎你們來到空軍三重一村。

 

導覽人員,帶領著遊客走進眷村生活的時光隧道中。

 

這邊以前早期他們的廚房,爐灶。

 

走進一棟棟的眷村房舍,從建材、裝潢佈置到每一個房舍裡的小細節都可以感受到眷村年代的特色。

園區導覽人員

蕭妙珊(右)

早期眷村生活的樣貌呈現給遊客看,例如裡面有縫紉機還有很古早的廚房,彩色的石子浴缸,磨石子浴缸這樣子,裡面就是有很特別的格局呈現給你們看。

 

這裡是新北市空軍三重一村,園區面積為1.38公頃,是北部僅存的防砲眷村,這裡保存日治時期構築的防砲陣地及地下甬道遺跡,也因為這些特點,在民國9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新北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長

蔡美治(左)

我們空軍三重一村,過去它是日軍的防砲陣地,然後因為當時有戰備的需要,所以那個民國45年的時候,由蔣宋美齡夫人蔣夫人她,就是集資來興建這個眷村,然後這個眷村目前有59戶。

 

新北市文化局在107年將園區修復完成,開放了部分屋舍搭配各式主題展覽,讓這座眷村再度活絡起來。

 

民眾(右)

因為我也住在三重,我們家沒有那個防洪防洪樓,這邊有蓋防洪樓,這邊的環境很乾淨就像小時候小朋友,都可以在眷村裡面玩啊,這個是很好的回憶。

 

民眾(左)

因為現在在都市這個地方很少了,所以都市叢林裏面有這個地方,像一個寶石一樣。

 

然後這邊就是我們的客廳,對,客廳,別看這樣子,我們家小小的,但是覺得還滿溫暖的。

 

園區導覽人員蕭妙珊其實是這座眷村的第三代,偶然機緣下回到這曾經居住的地方擔任導覽員,格外有意義,而再次踏入曾住過的房子,回憶一湧心頭。

 

園區導覽人員

蕭妙珊(右)

大家比如說,在我們家門口或他們家門口吆或一聲,大家都跑出來玩了這樣子,然後再來我們在這個村子的廣場躲貓貓捉迷藏,我們用我們的電線杆,都可以當那個木頭人的那個,對對對對,很多,就是很多玩樂的記憶啦。

 

相片提供 蕭妙珊

0332-0342

拿出一張張小時候在眷村生活的照片,更能感受到當時的生活情景。

 

相片提供 蕭妙珊

0348-0355

園區導覽人員

蕭妙珊(右)

總之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大人們坐在外面這一排,坐著這樣子散步,不是散步,聊天,然後晚上可能每一戶,可能有一些奶奶會端一鍋一鍋的宵夜出來,大家會在外面玩累或玩餓了就可以食用,以前就是眷村都有人情味啦,那你說現在搬到大廈裡就沒有這種感覺了。

 

不是,過去我才剛嫁進來的時候,不是這樣子的,原本是黑色的日本瓦,還有平房,不是像現在蓋成透天厝的。

 

同樣想念眷村人情味的還有這位在園區擔任志工的張錦春,她也是眷村原住戶,但因為民國96年按照國防部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依規定要搬走,想起當時的情景,她還是相當捨不得。

眷村第二代媳婦

張錦春(左)

那時候的心情,我也有要求說,政府,可以說,跟你們用,承租這間房子嗎,付租金承租這間房子,還是怎麼樣的情形,或是跟你買起來,不行,沒有辦法,這裡就是要做文化園區這樣,所以我非常的喜歡這個環境,所以我本來在別的地方當志工的,所以我就現在回到這邊服務。

 

相片提供 張錦春

0507-0513

張錦春過去和公公、婆婆一家人住在一起,從客家庄嫁到眷村,在這感受到許多溫暖。

 

眷村第二代媳婦

張錦春(左)

那時候的眷村的生活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樣,眷村的大人不在,小孩不怕肚子餓,不怕肚子餓沒有飯可以吃,大家都說,看到你家吃飯,來來來來,你家裡大人沒有在,就過來大家都一起吃飯這樣。

 

今天要做的菜,就是眷村,大家都會做這道菜,大家又很喜歡吃這道菜,叫做,國語叫做蒼蠅頭,就是人家說的蒼蠅頭蒼蠅頭。

張錦春也熱愛做眷村菜,因此只要有空就會煮眷村料理和大家分享。

 

眷村第二代媳婦

張錦春(左)

其實這個眷村菜跟客家菜很像,因為又鹹又很重口味,只是客家菜比較沒有那麼辣,那眷村菜比較辣,那客家人本來就比較節儉,眷村人也一樣很節省。

 

而她的好手藝,園區舉辦料理講座時,也經常邀她擔任指導老師,成為眷村最棒的活教材。

 

眷村第二代媳婦

張錦春(左)

我本來就很喜歡做吃的,在家裡的時候,原生家裡就很喜歡做吃的,那來到這個眷村時候,看到這些人,這些媽媽很會做眷村菜,我就跟他們學,文化園區有一個眷味廚房,就是專門教人家,這一間專門教人家做菜啊,或是跟人家講菜,講故事,我也有在這教,我去年也有在這邊做眷村菜。

 

新北文化局藝文推廣科長

蔡美治(左)

眷村修復以後它其實它是一個硬體,那沒有一些軟體是不行的,但是眷村裡面它其實充滿了原眷戶的生活氣息,那所以說我們也邀請他們來當,不管是來當志工或者是來當我們的導覽的同仁,那甚至於說,我們將來還是希望說能夠幫他們做一些口述歷史跟影音計畫,然後把,讓這些東西可以留下來,變成我們,我們眷村裡面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展示。

 

以前早期眷村的門,當然以前最早期的是竹籬笆,但是後來,慢慢大家都改建了之後,都會是像這樣子的木門。

 

認真訴說著眷村建築的特色風格,空軍三重一村的最後一任村長王繼新也時常回到眷村和大家互動,而他更是推動保留眷村文化的重要推手。

 

最後一任村長

王繼新(右)

後來就會有很多的那個地方人士,覺得眷村文化是台灣的一個特有的文化,如果就隨著這個拆遷改建這個就走入歷史非常可惜,所以就有很多人就出來說要提倡保留,93、94年那我們就不斷的在瓣很多的活動,吸引一些專家學者的注意,吸引這個公部門的注意,讓大家知道說 這樣子的一個地方,是值得來把它保存下來。

 

最後一代村長也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神祕的地方。走入這座地下甬道可以感受到當時作戰時的緊張氣氛。

 

記者

吳怡君(右)

這個空軍三重一村,我剛剛有看到許多眷村的房舍,其實這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這個防空洞,同時這個防空洞,就是過去空軍要來擺放軍事設施的地方

 

最後一任村長

王繼新(右)

這個有很多人來到這個所謂的防空洞,他們會,都會認為說,是一般的民間這個遭遇空襲的時候避難避空襲的地方,其實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它這是一個軍事設施,它是軍事日軍的一個軍事的陣地叫做砲陣地,它是為了打美軍的飛機用的。

 

這座神秘的地下甬道平時也開放讓民眾參觀體驗,園區內也欣賞的到砲陣地的遺蹟,甚至也邀請藝術家駐村開設展覽,展現出眷村豐富的文化底蘊。

 

最後一任村長

王繼新(右)

這個也是可以讓我們,新北市,或者是我們當地一些人能夠去知道這一塊地方,讓這樣子的一個文化能夠藉著各種不同的活動,讓大家都能夠知道,讓大家都能夠去了解,這樣子眷村文化的內涵,才會慢慢的扎根在這塊土地上。

 

園區除了有定期展覽,每年還會舉辦新北市眷村文化節系列活動,今年剛好是空軍建軍100年,因此特別邀請軍事收藏家彭斯民,展出他的珍貴收藏。

 

我們這裡分為三個大的部分,第一個是我們今年空軍是100年,所以先有一個大的空間,做空軍百年的一個展覽,然後過了台北橋之後就變成一個兵種,因為我們這個地方以前是砲兵,日據時代的高射砲的砲兵陣地。

 

軍事收藏家彭斯民的父母親都是軍人,因此從小耳濡目染,在偶然機會下開始收集空軍文物,15年來共蒐集了3000多件,這次特別精選鮮少曝光的收藏讓民眾開眼界。

 

軍事收藏家

彭斯民(客籍)(右)

那到這邊就是以防砲為主,那後面就是以眷舍為主就是生活的物件不一樣,那我個人因為收集的東西是主要以飛行空軍為主,所以他們就盡量讓我說讓民眾沒有看過的,可以吸引興趣的,所以跟軍史館那邊比較不一樣,這邊比較活潑,所以你可以看到比較近代像頭盔那一些的。

 

這次展覽陳列許多珍貴的空軍相關文物,包含防砲的相關文物、飛行頭盔、彈射椅以及許多珍貴的相片等,呈現空軍三重一村的歷史與當時的生活樣貌。

 

軍事收藏家

彭斯民(客籍)(右)

那這是我們空軍過去的高射砲的這個砲群使用的這些武器,那這裡面比較重要的是這個圖,這張圖是我收集的,是1945年美軍的一張圖,這也是我們台北市的市區可以看到我們的三重一村,就在這個砲陣地這裡。

 

2020新北市眷村文化節這次與空軍合作,現場展示許多小型的戰機模型,也讓小朋友體驗穿空軍服裝,甚至特別展出現役防空火砲主力三五快砲,民眾都爭相拍照留念。

 

空軍司令部文宣組上校組長

莊國平(左)

所以我們這次特別跟新北市文化局合作,然後結合我們空軍的元素,然後特別請我們現在現役的三五快砲,以及我們現在的現役的F16V跟幻象以及勇鷹號的Q版的那個模型機,希望讓小朋友、大朋友能夠這個來這邊來參觀,然後能夠這個知道空軍,然後也知道這段歷史,一起支持空軍,支持國防。

 

民眾(左)

今天很開心來到新北市的眷村文化節,有看這邊很多空軍的,飛機有小飛機,有看到很多很可愛的小朋友穿很漂亮的空軍的衣服,來給大家拍照,還有看到現在的三五快砲,在這邊展示很開心,還有可以看到很久以前日本時代的陣地,讓我了解到為什麼叫做空軍三重一村。

民眾(右)

因為本身之前服役是空軍,然後之前其實有帶小朋友來這邊晃過,那我是覺得,就是可以知道一些之前眷村的生活還不錯,那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今天有這個空軍眷村的活動,那想說帶小朋友來體驗一下。

 

透過文化節的展示及活動體驗,讓眷村的歷史故事用不同方式呈現,包含建築、飲食、歷史文化的塑造,更有眷民繼續在園區服務的活力緊密連結,讓這座空軍三重一村,看見眷村新的生命能量。

 

採訪/撰述 吳怡君

攝影/剪輯 涂富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