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類生活就離不開河流,只是隨著開發、污染及現代化腳步的進逼,河流漸漸失去原貌,人和河流的關係,也越來越遠。為了喚醒大家對河流的重視,苗栗南庄一群年輕人,找來在地鄉親和專業劇場工作者,以「河壩」為名,共同製作了一齣社區環境劇場,南庄的美麗山河,就是舞台,觀眾跟著說書人,一邊移動,一邊欣賞發生在中港溪沿岸各個角落的故事,製作團隊希望藉由「河壩」,大家能進一步省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也讓大家看到,南庄不僅只有老街而已,還有更多美麗的在地文化。
天甫亮,寧靜的清晨裡,河流的吟唱聲,特別響亮。原來,早起的不只鳥兒,還有農村的媽媽們。
提著水桶,走下石頭路,來到河邊洗衣,搗衣聲此起彼落,一槌槌,搥去髒污,煩惱似乎也隨水遠流。
現代人都在洗衣機洗,我們就有被套那些才有洗衣機洗,比較大件,很重啊,衣服都是自己洗,都在這裡洗==ns==(這樣來河邊洗衣服洗多久了),洗多久喔,(對),好幾十年囉。
邊洗衣服,邊話家常,這裡也是訊息交換站,多麼平常的生活場景啊,就在河邊。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團隊
邱星崴]
大家都來這裡抓蝦子、抓鱸鰻,玩水玩累了,就睡在那個大石頭上面,這樣石頭會,怎麼說,就是太陽晒過以後,很溫暖,對啊,就很舒適。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阿婆會在這個種,在這個沖積出來的土地種菜,或者是有阿公會在這個河流,去抓蝦、抓魚,就是我們覺得,河壩其實就是,養成一個客家庄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養分。
人類逐水而居,尤其在這山區,客家人和河流緊密相依,交織出一段段生命故事,但曾幾何時,這些熟悉的景象,漸漸消失。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團隊
邱星崴]
一條路這樣直直,筆直地這樣進來,所以就斬斷了我們跟河流的關係,為了迎接觀光客,停車場啦,什麼大橋啦,路一直開,後來我們真的有賺到錢嗎,這還不知道吔,不過,我們真的失去很多東西。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江玉双]
你說像砂石這些也一樣,到處都挖成那樣,那就用這樣的資源,賺他自己私人的錢啊。
為了重新構築客庄與河流的關係,南庄一群年輕人,製作了一齣以「河壩」為名的環境劇場,也企圖翻轉一般人對南庄的印象。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我會覺得這邊的,給外面的人看到的是一種被製造出來的文化,當初會想要做這個也是希望說,河壩環境劇場它是一個槓桿,就是讓我們在戲劇裡面把阿婆洗衣,這樣子最日常的生活呈現出來,就是希望它可以,這個,這個地景其實才是他們最珍貴的文化,而且是源自於在地人本身,而不是一個外加的、觀光的==ns==
[照片提供 周亞璇]
從八月開始招募在地演員,也上了無數堂訓練課,還找來專業劇場團隊進駐一同製作。十月底的這天下午,終於要展現成果,演員一早進行最後排練,演出前還挨家挨戶的發送冬瓜。
不好意思啦,因為今天演戲,對,怕會影響到大家啦,我們自己種的,吃看看。
如果主人不在,就把冬瓜放在門前汽車上,這不就是鄉下地方可愛的地方嗎,會這麼周到,主要也是因為,這是南庄第一次有這樣的大型劇場表演,其實居民也都看著、期待著。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團隊
邱星崴]
我們每家每戶都有去講,這再一段時間,會在河邊演戲,大家可以來看,這齣戲演什麼==ns==
隨著演出時間接近,觀眾也越聚越多。
我們會呈現,這條河流跟南庄人的關係,那觀眾席會一直變動,等一下會有一位說書人,帶領著大家。
廣場幾乎坐滿,由南庄在地小朋友所扮演的風、光、水,揭開序幕「諸神的饗宴」==ns==
梅花梅花幾月開花,一月,錯,梅花梅花幾月開花,五月,錯,有了風、光、還有水,世界變得熱熱鬧鬧。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有點像是一個創世紀,這個地球還是光禿禿的一片,然後會有小朋友扮演的,各式各樣的神,因為其實客家人,他們是諸神信仰,有山神、有河神、有樹神、有什麼神,就是他們對於自然萬物,是一種,以一種很崇敬、很敬仰的心態在對待==ns==
人們緊依著河流生活,許多故事也在河邊發生。
但是,河邊的生活,也不是總是那麼愜意自在,偶爾也是會發生一些,緊張刺激的事情。
青梅竹馬的兩人,在歡笑、打鬧中漸漸長大,此時場景來到吊橋上,相愛的他們,卻無奈被迫分離。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廖柏昇(客籍 雲林)]
她是有錢人家的千金,所以就是,家裡希望她嫁給,嫁給門當戶對的對象,對,所以就是,在她出嫁前,然後,我們就是有一點像又回到我們小時候,去遊戲的場景,對,然後在吊橋上跳完最後一支舞,對,然後她就被迎親隊伍綁架了。
紅通通的鞭炮炸開啦,從此沒有我們。
熱鬧的鞭炮聲,加深了戀人內心糾結,觀眾情緒也跟著起伏,隨著場景、劇情變化,觀眾的位置也不停移動。
[河壩環境劇場 導演
宋厚寬]
我們等於用戲劇的方式,邊走,帶觀眾邊看,加入了很豐富的詩意,舞蹈、跟音樂在裡面,它的難度其實在於就是,我們不確定觀眾到底有多少人,所以其實在整個設計動線上,我們要讓它很流暢、很順暢,而且要充分利用每一個空間,讓它變成一個很漂亮的山景,很漂亮的舞台。
南庄的山河美景,就是最渾然天成的舞台,這是室內劇場無法提供的條件,但得克服的困難可不少,像是音響、器材、現場演奏的樂手等,都得跟著移動==ns==
這麼大費周章,為的就是要觀眾知道,南庄不只有老街而已,其實每個角落都值得探尋,藉由戲劇,更希望大家有所反思==ns==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在河的旁邊做一些機械性的動作,開始對它砸水球,就是象徵一個我們跟人,本來跟河,是一個很親近的關係,但到後面卻突然變成,我們用機械不斷的挖掘它,我們用各種各樣的化學廢棄物,在污染河川==ns==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江玉双]
就像說以前河流可以,水可以喝,你像我們演的那個時候,也是一直捧那個水來喝啊,捧起來喝啊,現在大家就不敢喝了啊,這個水啊,也有人,那種的垃圾,什麼都排進去。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莊宇丞(客籍)]
是因為我們都不懂得珍惜河水,然後都一直排放工業廢水之類的東西,使這條河受到污染,(那希望藉由這個告訴大家什麼嗎),告訴大家以後要珍惜環境。
因為人類開發,美麗山河變色了,特地從新埔來的霄裡溪守護協會成員,特別有感觸。
[霄裡溪守護協會 成員
吳榮添]
因為霄裡溪一直以來都有污染,霄裡溪,大部分是當地的居民,比較沉默的大眾,比較少年輕人出來,我們今天來這邊學習,看看他們怎麼樣動員這個年輕人,投入這個地方。
[霄裡溪守護協會 成員
王琦惠]
我覺得,有這麼多人來關心河流,台灣的河流我覺得很棒,希望台灣的河流不要再被污染,越來越乾淨。
人類肆無忌憚的破壞,讓河神終於生氣了==ns==
[河壩環境劇場 導演
宋厚寬]
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河流開始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於我們會越來越懼怕,然後進而插上了危險水域、不可以靠近喔、不可以下水玩喔,然後一直到我用一種,像神話般的大洪水,來淹沒了這一切,然後最後我希望人類跟自然,重新的去調解,重新的去建立一個新的關係,而我們希望這個關係,是一種永續的,是一種友好的。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開始回去關注你身邊的這條河流,因為畢竟我們都是,被這條河流餵養長大的,只是在現代工業化的社會,我們開始,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這樣。
[觀眾
邱一片雲]
大家如果喜歡說回到自己以前住的,住的地方來,來這邊再打拚,再整理這環境的話,找回以前的記憶、回憶,一定很有價值的啦。
[觀眾
王淑貞]
我們就是特別來看這個覺得說,很棒,因為它把在地的文化,我常來這邊,可是我不知道這邊的文化,那因為今天這齣戲就讓人知道,欸,更了解南庄很多。
而最適合說這些故事的,就是南庄人。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團隊
邱星崴]
完全是外面的人來演就沒意思啦,所以主力是本地人,不過要讓本地人知道說,知道說,這種的美感可以做到很高的一個層次,南庄不只是這樣吃吃喝喝玩而已,不是,我們有很美的東西,那藝術是一個很好的呈現的方式這樣。
[河壩環境劇場 導演
宋厚寬]
其實這樣子的劇場表演方式,其實有非常多的細節,一般的素人可能早就,啊 天啊,我忘東,記了這個忘記那個,可是他們小朋友幾乎都記得。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徐翊蓁]
演河魂的,還有來這邊演那個,欺負阿嬤的,然後後面就大家都有演的那裡,砸水球那裡,還有躺在地板上那裡,(所以一個人要飾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對不對),嗯。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莊宇丞(客籍)]
以前我都不會來看這條河,但是因為經過「河壩」以後,我就會常常來看這條河,(為什麼),因為,它會(讓我)想起我要演的角色的戲。
[河壩環境劇場 音樂設計
柯鈞元]
有時候看他們演戲,而且他們比較,就是,不會有太多掩飾,就是小孩子,很多容易真情流露這樣,那就會很自然的會配一些音樂去幫忙他,就是,當然一定跟這個地方是有關係的,那就是當下的情感,然後就讓它表露出來這樣子。
「河壩」能成功展現,專業劇場團隊功不可沒,他們把藝術帶進這個偏遠山區,讓南庄突破了以往,很多人是因為「河壩」,才第一次來到南庄,演出前,他們走遍南庄,甚至住在南庄,融入這裡的生活,實際感受河流與在地的生命力,也和在地鄉親教學相長。
[河壩環境劇場 演員
廖柏昇(客籍 雲林)]
下午就是在河邊玩,對,對河邊就是彈吉他、練歌,變成我們很多感受跟情感就是真的在這裡發生,那它可能跟過去在劇場裡工作,你是想辦法對著劇本,然後自己去想像跟模擬是很不一樣感受。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人
周亞璇]
因為小朋友其實他在這邊的河流,很親近,所以他可以教我們的老師,更多的事情,然後其實反而不是誰是老師,誰是學生那種感覺==ns==
[河壩環境劇場 音樂設計
柯鈞元]
那我們就跟在地的鄉親,一起把它寫了四句,山歌唱來鬧洋洋,就是很熱鬧的樣子,因為我真的也不是客家人,當然就是,請他們幫我唸,然後錄下來,然後我反覆的去,去跟著他們音去讀。
大自然就是舞台、也是觀眾席,大家自由入場,不收門票,製作經費靠的是網路募款,工作人員靠志工幫忙、還有這群熱血的製作團隊。
[河壩環境劇場 製作團隊
邱星崴]
重點是,地方可以改變,我們人的想法可以改變,對面的老人家會跟我說,河有河神啊,還有什麼伯公火啊,很多鄉野傳奇,這就是,河流才有事情,那現在的人不去河流,這些故事也沒意義了==ns==
人們破壞河流、懼怕河流、遠離河流,原本緊密依存的關係失去平衡,於是人們再設下一道道限制,卻失去更多與河流接近的自由。在我們身旁,是不是也有這麼一條河流,需要我們的守護、需要我們把她找回來呢。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Nov 12 Thu 2015 15:31
462集-南庄‧河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