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的民間藝術肩膀戲,曾經失傳三十年,在一群老藝人努力重拾後,現在當地正致力保存與推廣,不僅有幼兒園專門孕育小演員,沙縣政府也成立「發現肩膀戲傳承與保護中心」,積極尋找肩膀戲的小演員與底座,努力重現傳統戲曲風采。由於肩膀戲的演出方式特殊,每次受邀到各地表演,都獲得廣大迴響,隨著時代改變,他們持續為這項有百年歷史的肩膀戲,添加創新元素,希望未來站上國際舞台。
一大早幼兒園的小朋友,精神抖擻地跟著老師做早操,活力充沛地展開一天的學習。這是位於沙縣城關的西門幼兒園,不僅是當地規模最大的私立幼兒園,也是現階段唯一培養肩膀戲小演員的重要基地。
[西門幼兒園 園長(肩膀戲傳承人)
陳麗鳳]
從2005年開始,我們學校就成立肩膀戲小演員培訓基地,就有掛牌,就從那時候,我就是擔任那邊的底座老師,也兼輔導老師,還有服裝 道具師,我的責任就是說,要把我們的小朋友,一批一批接上去。
有著一雙大眼睛,鬼靈精怪的小海拓,五歲開始接受肩膀戲的訓練,從開始的驚恐害怕,到現在興致盎然,天真可愛的他,不諱言地說,演出肩膀戲不但很驕傲,還可以讓家人看到他上電視。
、
[肩膀戲小演員
黃祖海拓]
怎麼會想要來演肩膀戲),是我想上電視才參加的,就是我去(表演)的時候上電視,然後就可以放給爸爸媽媽聽了,我講台詞每次都會講大聲的,就是我是男生,我很聰明。
為了達成小小心願,一年多來海拓積極參與演出,身段 台步樣樣都不馬虎,就連台詞也都能倒背如流,而沙縣境內的肩膀戲,在有心人士齊心奔走,漸漸重振名聲之後,家長的觀念也有所轉變,當然也吸引更多小朋友,加入肩膀戲陣容。
[肩膀戲底座
張瓊]
小朋友比較喜歡,她看好多小朋友演,也很喜歡也很想上場,然後剛好我也比較有空,我就陪我寶寶一起來練,也感覺自己比較適合做底座,剛好兄妹一起,小孩子也是一起讀書,就一起來練,有伴比較好練。
[肩膀戲底座
張承屹]
是我女兒自己比較有興趣愛好,所以我們家長就配合,那應該說女兒平時跟我們,已經就是說感情很好,我們知道就是說,孩子嘛 你除了賺錢之外,應該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才會之間相互感情會比較深,所以我們平時感情就比較好。
肩膀戲在無形中,成為增近親子感情的一種方式,縱使並非親子關係,在小演員和底座培養出的絕佳默契下,同樣使得表演流暢,且更具可看性。
這也不枉當年十八位民間老藝人,積極努力重振肩膀戲的初衷。
[肩膀戲老藝人
林澤生]
抗日戰爭以後,勝利以後,慢慢地肩膀戲就沒有了,解放初期有一下,以後就沒有了,文化大革命以後,資料都沒有了。
積極搶救肩膀戲,這群老藝人從卅四年前開始,有志一同,決心找回失傳的肩膀戲,從整理劇本 上肩排練,一直到加入文武場伴奏,將失傳的奇巧藝術,一點一滴地找回來。
[肩膀戲老藝人
林澤生]
我們沙縣城關辦了一個老人協會,他們想起來,我們過去那個時候,他們都有演過肩膀戲,有的甚至自己有去參加扛過,他們就提出來,要去找資料要學肩膀戲,那就把他以前回憶的做過的,先拿來排練,1979年上街演出,那個時候打響第一炮,從那個以後大家幹勁很十足了。
為了添加表演的可看性,近年來,肩膀戲的表演內容與形式,可說是千變萬化,演出的劇目 台詞 服裝 技巧,也都能與時俱進。
來到沙縣古縣城的城隍廟,小演員們粉墨登場,花木蘭 林黛玉 包公等,一個個歷史人物躍然眼前,而全新訂製的戲服更是吸睛。
沙縣每年在十二月都會舉辦「小吃節」盛會,肩膀戲不但不會缺席,還能巧妙地將地方特色小吃融入台詞,藉以行銷在地經濟產業。
[發現肩膀戲傳承和保護中心
副主任 陳飛]
從傳統到現在,原先就只是在街上走,現在就是說,根據劇情的需要,我們來編一些節目來表演給觀眾,比如說適合小吃節的內容。
[沙縣民眾]
以前以前的,現在現在,做得更精采更漂亮。
去年沙縣肩膀戲集結一百對演員大陣仗參與,第廿五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如此龐大的陣容,震撼現場每位佳賓,更象徵著肩膀戲傳承,有了新的突破。
[沙縣文體廣電出版局
副局長 王曉予]
這次通過這樣的嘗試,我們沙縣肩膀戲延伸到各個幼兒園,後續我們也要看怎麼配合,跟家長之間怎麼多溝通,也要跟幼兒園之間多溝通,因為現在學校的整個教育模式,它可以延伸,是否跟學校的親子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在一起。
肩膀戲要力求突破,除了精緻的戲服,也有賴與時俱進的生動劇本。
[發現肩膀戲傳承和保護中心
副主任 陳飛]
選劇本要選比較熱鬧一點的,你不能選太沉的,因為畢竟才四、五、六歲的孩子,你用太深的腳本他不會表演,就是說大家通俗易懂的,就是說比較活潑可愛的,這樣表演就更好,小孩子也比較會表演。
除了劇本推陳出新,另外則是極力爭取演出機會,並試著讓小演員,在短短五到六分鐘的戲碼中,挑戰高難度動作,提高奇巧藝術的能見度。
[發現肩膀戲傳承和保護中心
副主任 陳飛]
那只能是小孩子,在肩膀上技巧的一些東西,來發展更新 來不斷創新,原先小孩子只能是站在肩上,也不表演,那現在就是給小孩創新,就是說站在肩膀上以後,他可以把腳抬起來或者往後抬,或者往邊上抬,這樣可以創新,就是說更有技巧,更有吸引力的東西,(就是你講到加強難度的部分)對對對 加強難度。
沙縣的肩膀戲,原本僅是地方上的一項傳統藝術,但是因為沒有人表演,因此曾經失傳,現在大家努力把它再找了回來,有小朋友的精彩演出,也有年輕人願意回來表演,老人家也拾回了他們從前的記憶,有朝一日他們更希望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繼續發揚,這項肩膀上的藝術魅力。
採訪/撰稿 吳詩禹
攝影/剪輯 賴冠諭
特別顧問 張曉風女士
- Dec 04 Wed 2013 17:10
361集-肩膀上的奇葩(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