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可能很少用到鉛筆,不過偏偏有人對鉛筆情有獨鍾,還讓鉛筆成了毎支都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劉邦隱五年前放棄高科技產業設計師的身分,隱居家鄉台中東勢,以鉛筆做為創作媒材,在他手中,鉛筆不再只是寫字的工具,美觀、實用還充滿設計感。一支鉛筆除了寫字之外,還能創造多少可能?實用、美觀、設計感這些元素,在劉邦隱的產品裡,幾乎都含括在內了。
不只這款分左右手使用的鉛筆,鉛筆還能怎麼樣,劉邦隱一再突破大家的想像。就連工程用的批土,也可以和鉛筆合作。乾的批土成為鉛筆上頭的紙張,給客人題字,還挺有意義的。
工作室裡,磨鉛筆的聲音略顯尖銳,木屑被高速旋轉的機器帶出。劉邦隱設計鉛筆,也設計製作工具。因為他認為要打造品牌特色有些環節是不能妥協的。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我要有很多的嘗試,去嘗試說,這機器可以如何去加工這木頭。如果說我要投資很多錢,叫工廠一次幫我做多少,我就變成要遷就工廠加工的方式。
劉邦隱大學學的是工業設計,出社會後也學以致用,滿懷抱負報效產業。但當設計工作逐漸變成例行公事,金屬、塑膠等主流材質運用頻繁,令他感到厭煩,也開始對現狀產生疑惑。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其實這幾年的世界設計的趨勢,就是說用新的想法,來做舊的東西。我們台灣的設計師,其實大部分畢業可能就進電子廠,電子大廠專門做手機啊,做電腦週邊(產品)這些,我多少也受世界設計趨勢這種風潮的影響,我就找到我有興趣的這個材料,鉛筆,來把它注入很多不一樣傳統鉛筆沒有的設計的元素。
創業的起點是在五年前,劉邦隱用鉛筆走自己的路,在簡單的鉛筆上,加入自己的創意和想法
為了實踐理想,劉邦隱當時放棄,高科技設計師的前衛身分,隱居家鄉台中東勢,進行實驗與挑戰市場之路。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當時還不知道說,這種東西有沒有市場,我做出來樣子啊技術啊等等,都還不知道,還要嘗試,當時其實也還在想說,我創業的方向要往哪走,所以有一段時間在東勢自己家裡樓上東做做西做做,自己摸索這樣子。
閉門研發總是孤獨的,只有一萬支半成品鉛筆一路相隨。不過在過程中,劉邦隱發現他的選擇是對的,因為充滿無限的可能,創意在一支鉛筆上都可以盡情發揮。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鉛筆是用木頭做的,木頭做的東西可以把它做很多變化,做很多變化這樣就變成,雖然一樣都是鉛筆,不過可以推陳出新,變成不一樣的品項一直推出來
就像沒有用的材料,只要稍微加工,又可以延續鉛筆的生命。
沉潛一年多後,劉邦隱把產品打入市場,反應有起有落,偏偏又是一人公司,很多事情都得自己來。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其實做設計師,尤其你要自己做生意,自創品牌,你永遠等於無時無刻都在低潮高潮低潮高潮,在掙扎,在面對。這段期間我又要自己顧筆的生產,又要顧它行銷品牌要如何來塑造,又要顧說它在哪邊賣,賣的店有沒有擺得漂亮,布置得好嗎
不過好東西不怕遇不到伯樂,雖然一支鉛筆動輒一、兩百塊,但這兩三年銷量穩定成長中。透過一支鉛筆,劉邦隱的創作理念,也可以和消費者對話。
[鉛筆藝術家
劉邦隱]
我的理想是希望它是變成,台灣的一個精緻的,自由品牌的生活產品。它是一個台灣人自己做的,它的設計不是說模仿外國人的,我希望它的品牌跟我們這個地方,台灣,這個土地可以變成很強的連結
既然身上充滿設計的因子,就應該讓這樣的能量,走更不一樣的路。劉邦隱跳脫侷限,用天然的材料編寫故事,夢想也逐漸實現。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黃訓湧
- Mar 31 Thu 2011 17:19
221集-手工鉛筆說故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