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風災受災嚴重的屏東縣佳冬鄉,鄉親大多以種蓮霧或是養殖漁業維生,災後一年半,不少人至今仍無力復耕或是復養。莫拉克風災帶來的淤泥將蓮霧樹悶死,重新種下樹苗,要再等三到五年才能收成,而且災後土質改變,蓮霧也沒以前好種了。不少年邁的老蓮霧農則是已經無力復耕,因為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等個五年。而養殖漁業投資的成本高,加上不少養殖戶之前就是貸款來養,現在魚苗、飼料、電費全漲價,要是沒有雄厚的本錢,實在是沒辦法復養。一起關心佳冬的現況。苗栗以南的地區,容易出現有豪雨或大豪雨,連平地也會有下這些局部性豪雨或大豪的可能。莫拉克風災重創南台灣,屏東佳冬鄉成為水鄉澤國,滿目瘡痍。許多的魚塭和蓮霧園因淤泥堆積,復養、復耕困難重重。

佳冬鄉大同、羌園兩村的蓮霧園,遭林邊溪潰堤洪水帶來的沉泥,覆蓋在表土上,因透氣和透水性差,蓮霧樹沒被悶死也枯掉了,

[佳冬生活重建中心
計畫主持人 葉正洋]
那些蓮霧大概都種有十來年以上了,這些蓮霧農當初在種蓮霧的時候,他們的年紀大概是五、六十歲,大概五十幾歲,還是中壯年的時候,他們種,那經過十年、二十年之後,可以很穩定收成了,結果一場災難來,他們的蓮霧園全部就枯萎了。

[佳冬蓮霧農]
我這邊蓮霧樹還很健康的時候,一年可以賣四、五十萬,有時賣五、六十萬,有時賣三十多萬也有,每年都可以收成,足夠維持生活,現在就什麼都沒了。

一場風災,讓不少蓮霧農十幾年的心血成空,重新復植蓮霧苗,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能有汁多甜美的蓮霧可收成。歸零,重新開始的步伐沉甸甸。

[佳冬蓮霧農
曾秋榮]
(蓮霧樹)種下去至少要兩三年才能收成,差不多要三年,這三年還要噴藥、除草,成本很高,農民利潤不是很好啦,夠餬口溫飽而已啦。一分地一年可以賺二、三十萬,如果正常,差不多一個月,如果正常一個月平均賺兩萬多元。蓮霧被淹死,現在再整地,花了好幾十萬。

[佳冬蓮霧農
王再利]
整地和那個水管、馬達,花了好幾萬,十萬以上,補助就沒有多少錢,一分地補助你買馬達五千元、六千元、一萬元,(補助)你一萬,一甲地才拿到十萬,花在這邊就沒有了。

[佳冬蓮霧農]
(八八水災)淹到那邊,之後蓮霧就死掉了,之後沒辦法,沒辦法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重新屯土,整地之後要種(蓮霧)也種不大起來,(為什麼)?不知道土太鹹還是怎樣,都種不好,這已經種一年了。

復耕之路並不好走,災後土質改變了,蓮霧樹種植不如以往順利,需要特別仔細的照料和呵護。

<它還會發芽,如果一直發芽就會一直長大,它如果不發芽,你也沒辦法。>

另一頭的蓮霧農則是挑著沙子,覆蓋在剛種下的蓮霧苗上,希望讓小樹苗快快成長茁壯。

<沙子就是要讓蓮霧樹的根長得更好、更快。(原本的土沒辦法)?比較慢啦。>

其實這些蓮霧農都還算好的,還有更多老農無力復耕,蓮霧園一片荒蕪,雜草叢生。

[佳冬蓮霧農
王再利]
種蓮霧,有的比較老了就沒有再種了啦,(就八八之後),(土地就讓它荒廢這樣)對啊,剛才說過了要種五年,到收成,有的(農民)老了(再)等五年,到時候都不知道怎麼樣了,哪有用。

[佳冬蓮霧農]
你看那邊都沒屯土都是草,隔壁這邊也都是草,你看。像那邊那一塊地,一個老婦人八十幾歲了,哪還有辦法繼續種蓮霧,你想喔,你還要叫她整地,還有機會收成嗎?都八十幾歲了,還收得到嗎,不可能啦。很可憐啦,做這個都沒辦法啦,如果沒淹水,蓮霧很漂亮了,現在沒辦法了。

再往沿海區走,養殖區在八八水災中損失更為慘重,一尾尾上萬元的龍膽石斑盡付東流,漁民損失動輒數百萬、千萬元,魚塭全是淤泥,一片蕭條。災後一年半,復甦並不明顯。送飼料的大貨車停在魚塭前,搬下一袋又一袋的飼料,飼料業者說,現在的飼料叫貨量,跟八八水災前相比少了三分之一。

[飼料業者
林天祥]
差不多減少三分之一,差不多少三分之一,(很多都還沒有復養)?對呀,你從那邊進去看還有很多還沒開始養(魚),還放在那邊荒廢。(這樣對你們的生意),(也會有影響嘛),對啊,(連帶都有影響喔),都有,(那有越來越好嗎)?漸漸有在恢復,不過速度很慢,快兩年了。

災後一年半,塭豐村的養殖戶仍有兩到三成無力復養,魚塭只能任其荒蕪,因為要是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在是難以負荷需長期投資的高養殖成本。

[屏東養殖漁業發展協會
塭豐區主委 黃再團]
困難的是八八水災重創太嚴重,嚴重重創,他(養殖戶)的經濟資源已經沒有了,經濟資源沒了再加上他的魚塭又坍了,你如果要再做魚塭,要做魚塭需要去貸款,要貸款也沒地方貸,因為他過去就已經貸款了,現在要再貸款(銀行)也不肯借。

[屏東縣漁業科長
吳憲昌]
自從八八水災以後,確實生活的相當清苦,不外乎是出外打工,做工,來謀一點點的生活費,

[莫拉克新聞網記者
李孟霖]
以養殖業來講,像很多官方說法都是七成(復養)啦,但事實上當然是沒有這麼多,因為一般,他們這邊養的是以龍膽石斑為主,那龍膽石斑是一種,高收入、高經濟的一種魚種,牠從小魚養到大魚需要三年的時間,當時八八水災發生的時候剛好是他們要收成的時候,那他們這一期沒有收到,他們就沒有錢再去養下一期的,所以他們會採取以,比較短期的一種魚種來再做復養

塭豐村的養殖漁民李淑琇,邊撒魚飼料,邊說著災後,「非常時期」使用的「非常手段」,

[塭豐村漁民
李淑琇]
水災以前養紅魚,一天一餐,給牠吃六、七分飽,因為怕牠會腸胃炎,會死掉,水災之後缺錢,一天餵兩餐,而且拚命吃,給牠拚命吃,然後我還跟牠說,你千萬要保命喔。保重身體這樣。

因為八八水災時,李淑琇這戶不算硬體設施,光是流出去的魚就損失了一千多萬,李淑琇說,只能先拚了再說。

[塭豐村漁民
李淑琇]
之前我養龍膽跟金鐘魚,因為成本太高,水災過後負擔不了,沒辦法再養(龍膽)了,就選擇這一個(紅魚)就是我們可以自己孵,然後省魚苗錢,什麼都自己來這樣子,重操舊業,我老公說重操舊業,跟牠再拚一下這樣子

李淑琇家的魚塭已經能夠收成,算得上是運氣好的養殖戶,加上自家擁有孵育魚苗的技術,更是比別人省下一大筆錢,因為現在不只魚苗漲價,飼料也漲,養殖成本大幅增加。

[塭豐村漁民
吳世昌]
石斑魚八八水災之前,五公分魚苗,一條才不到二十元,現在是三十八元,漲了一倍,(所以就是負擔的成本提高了),而且飼料,飼料在八八水災之前,才六、七百元,一包二十公斤裝的飼料,一包六、七百元,現在已經漲到八、九百元了。那有資金願意承受這樣風險的業者,他就養石斑魚,那資金有限的,他只能養金鐘魚、紅魚午仔魚,因為牠的成本比較少,那個魚苗比較便宜

養殖成本大增,即便有能力負荷的養殖戶,也得面對新難題,潰堤溪水,帶來的大量淤泥中有許多以前沒有的微生物、有機質,水池生態改變了,魚不適應新環境,存活率大為降低。

[塭豐村漁民
楊惠雲]
魚池裏面我們也有消毒,也有清洗,但是還是有一種菌在裡面,那個魚再養不會像水災前比較順,比如說,就是會毛病比較多,比如說,很好養的魚,現在也會跑出那種,你沒想到的毛病都跑出來。

[塭豐村漁民
吳世昌]
水災之後,牠(石斑魚)的收成率,以前可以收成五、六成,現在因為八八水災之後,水質,還有底泥整個環境有改變,一般來講只能(收)兩到三成,甚至有的還一成而已

八八水災之後,許多養殖戶都是貸款復養,他們沒有退路,也無法再一次承受魚塭「泡湯」的風險,紛紛趕在颱風季前把魚塭加高。

[塭豐村漁民
許素梅]
怕水來啊,怕水又來淹掉,先用磚頭加高,不然八八水災大家(魚塭)都被淹光了,這不行再淹第二次了,要是再來,我們這邊養魚的人就要「跑路」了,都沒了。

村子裡的大小圳溝淤泥至今仍未清除乾淨,大雨一來,水位一下就升高,漁民也提心吊膽。

[佳冬鄉長
賴清華]
塭豐村的大圳全部都是塑膠管,我們有插牌子看哪邊有管線,插一插發現整個水圳都是塑膠管,用挖的沒辦法挖,我們要用抽的,從底下一直抽讓它(淤泥)一直流,讓上頭的淤泥一直流走,小圳溝的部分,我們佳冬鄉公所有一台吸泥機在清,大圳溝是漁業處、河川局在做的。

[屏東縣漁業科長
吳憲昌]
塭仔1號2號排水的清淤工作,已在去年底,已經清淤完成,那中小排已經也完成百分之約八十,那另外最後一期,目前的進度已達到百分之十,那預定在五月中旬,也就是汛期之前,能夠把它清理完成

[塭豐村漁民]
會擔心啊,像颱風天來的話,這個(淤泥)如果沒有清的話,造成水的壓力,會造成我們魚塭的擋土牆會倒塌,所以也是一種問題。(都完全沒清過)?沒清過。

[塭豐村養殖漁民
李淑琇]
要趕快挖出去,不然梅雨季節又要來了,我們這邊都很提心吊膽,對啊,政府現在唯一能夠讓我們安心的,就是幫我們把堤防做好,水溝幫我們趕快清,其他的讓我們自己拚

八八災後長期重建,佳冬災民最關心的就是生計問題,然而不少年邁的蓮霧農無力復耕,能復耕的也得再等三、五年,才有果實可收成;高成本投入的養殖漁業,復養的漁民面臨資金不足環境惡化,以及飼料、電費上漲的多重挑戰,無論是農民或是漁民,他們所面對的生存環境仍相當艱困。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