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紅藍綠三色相間的網袋,是早期婆婆媽媽買菜、買東西的好幫手,因為耐用、耐重、不怕髒、又可以水洗,一個袋子就可以用好幾年。近年來這種傳統的茄芷袋、台客袋又開始受到歡迎,不過,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滿足不同需求,原本在觀光區經營紀念品、按摩用品店的曾美蓮,自創品牌,訂製像是客家花布、格子網紋、以及各種不同色彩的網布,款式多達二、三十種,為傳統的台客袋,增加時尚元素。牆上掛滿大大小小、色彩繽紛、圖案各異其趣的網袋,頗受婆婆媽媽歡迎。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蝠」與「福」同音,蝙蝠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是吉祥福氣的象徵,台中市太平區頭汴坑,有個蝙蝠洞,三、四十年前就吸引許多遊客到訪,也為頭汴坑帶來商機。這個蝙蝠洞其實原本是太平林家為了灌溉水田才鑿的渠道,被大水沖毀荒廢後,才成為蝙蝠的棲息地,但因為太多的人為干擾、和接連幾次的風災、水災,蝙蝠洞有三十年看不到蝙蝠。這些年來在地鄉親重新修復渠道、引水進洞,這一、兩年,慢慢又讓蝙蝠回到這裡,現在更結合枇杷、藍染等,推動地方產業、生態導覽,讓遊客認識頭汴坑的歷史及文化,希望能漸漸找回,早期那個熱鬧繁盛的頭汴坑。穿戴好雨衣、雨鞋,往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洞穴裡走去。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年輕人到大都市尋找工作機會,但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這幾個年輕人,留在家鄉苗栗,經營自己的天地。出身苗栗的主要成員陳鵬文是學影像的,退伍後,他父母打算修建閒置已久的,爺爺的老房子,陳鵬文和妹妹以及幾個朋友看了,希望這座老屋能有更好的利用,便將它變身為溫馨舒適的咖啡廳,並結合了音樂、藝文等展演,還時常與社區合作舉辦活動,開店約半年,即使沒什麼廣告宣傳,仍吸引不少消費者,假日甚至還得排隊。在這群年輕人的創意發想下,創造出老房子不一樣的價值。苗栗市寧靜的小巷子裡,傳來陣陣悅耳的古箏演奏,仔細瞧瞧,在這棟超過五十年歷史的老房子裡,一名年輕人正指導古箏表演者,影片拍攝的重點。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42歲退休,接下來要做些什麼呢?桃園一名退伍軍人江裕斌,過去二十年的軍中生涯頂多在假日時玩玩紙模型,一次偶然機會看了捲紙相關書籍,就一頭栽進了捲紙世界,三年前退伍之後開始全心投入創作。目前國內捲紙藝術較少人接觸,究竟是什麼樣的吸引力,讓江裕斌將這興趣做成了事業,開拓出捲紙創作的無限商機呢?帶大家一探究竟。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屏東萬巒一位39歲的高科技雞農陳健福,他的養雞場設備先進,全場溫控、自動給料、給水,提高小雞育成率。養雞之外,喜愛搖滾音樂的陳健福,還是個專業錄音師,在被稱為音樂沙漠的南部地區擁有新穎的錄音室,幫樂團錄唱片,也因此有了「搖滾養雞王子」的封號。這裡是全台最先進的養雞設備,甚至是全亞洲唯一一套,價值兩千萬,雞像住在公寓裡,四層樓,每樓都有套房,而且全場溫控自動給料、給水、無吵雜環境,連糞便都是自動履帶清除,跟我們印象中的養雞場完全不同。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想要學習的力量、能量,到底有多大呢?雲林崙背的詔安客,是福佬化相對嚴重的地方,廖英吉,他是一個珠寶包裝盒工廠的老板,也是崙背讀書協會會長,接近中年後,想起了自己逐漸遺忘的母語,他先用學外語的方式,錄音下來一句一句地學,後來乾脆自己寫歌填詞,創作了極少見的詔安客家歌,用唱的方式學,這種熱忱,也感染了全家人,甚至現在崙背地區的文化活動,還會把他當歌手一樣,邀他上台唱歌,來看看這一首首詔安歌,是怎麼唱起來的?(細細的小雨)(落在七嵌的街道),(北風吹),(來把濁水溪的沙子輕輕飛),(住鄉下),(種田的人),(不怕風雨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十多年來薪資停滯,如今「到都市打拚」可能不那麼令人嚮往了,也不少年輕人將返鄉務農視為選項,尋求更樸實的生活與心靈,而這也或許是農業發展的新契機。以農業為主的屏東縣,人口連續十一年負成長,五年來都在全國倒數五名之內,人口外流嚴重,造成農業勞力不足、技術斷層,屏東縣政府為了吸引青年返鄉務農,推出燕南飛計畫,以兩年最多24萬的農業創業金,補助72名45歲以下的屏東人返鄉。這樣的計畫對年輕人有吸引力嗎?因為農業失去年輕人的屏東,有沒有可能再靠農業找回年輕人,止住人口外流呢?一起探討。屏東縣佳冬鄉佳冬、六根兩村,每年農曆正月十二,有搭福廠拜新丁的習俗,福廠裡的供桌上,是兩村去年有男丁出生的家戶所奉的新丁粄,依據盆數就可得知新生兒數量,算是另類的戶口普查。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返鄉務農的青年越來越多,從這些七、八年級生身上,更看見許多創意,接下來要帶大家來看,來自苗栗南庄的黃士修,大學就讀農業推廣系,退伍後決定回到家鄉,和一群朋友打造了無毒耕種的果園和稻田,更開設一間結合農業和族群文化的小店,來到這間店的顧客能夠品嚐、購買安全無毒的農產品,還能聽聽賽夏神話達人說傳說故事,黃士修將農業與在地文化結合,希望嘗試走出不一樣的返鄉之路。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7屆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即將在年中頒發,而其中一位得主是來自台中石岡,客籍的黃明達,他從小患有小兒麻痺,不良於行,卻沒有因為身體的缺憾,自暴自棄,他的人生甚至比許多人還要精彩,他不但投入自己喜愛的陶瓷、雕刻、繪畫創作,更學習陶笛、口琴、吉他等樂器,他是街頭藝人,近年來更義務到各地教授身心障礙孩子技藝,分享他的生命故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世界青年拳擊錦標賽國手選拔賽,屏東縣內埔農工拳擊隊一口氣有三名選手獲選國手,四月將遠赴保加利亞比賽,對於這群大武山下的孩子來說,是難得為國爭光的機會,是人生的重要時刻;已經有36年歷史的內埔農工拳擊隊,剛開始僅是課後活動,由學校職員傅東光義務教學,爾後卻成為國內培育拳擊選手、教練的搖籃,一起來認識這支大武山下的拳擊隊。午後,屏東縣大武山腳下的內埔農工,總是傳來陣陣打擊沙袋的聲響,校園裡也天天看得到一群學生,繞著花圃報數慢跑做操、拉筋。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