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去,年過半百的陳和皇仍持續在各項越野賽征戰,比賽足跡遍布全世界,他多次以台灣參賽選手挑戰,希望透過參賽,讓世界看見台灣。拉力賽堪稱最困難的賽事之一,沼澤、沙漠、叢林等等都是賽場,飲風、吃沙真的是家常便飯。他說這些都是人生的挑戰,就像了解車子的原理後,面對突發問題都可順利排除,人生道路亦然。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統市場的氣味和聲音,常讓人印象深刻,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活文化,往傳統市場走,也會有豐富的收穫。超過一甲子歷史的竹東中央市場,每天人潮川流不息、熱鬧非凡,更是一個充滿客家味的傳統市場,配合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最近還以市場派對當主題,舉辦藝術展和小旅行等活動,由在地人帶路、由客家廚師結合異國料理的手法來演譯客家食材,讓大家能透過不同的角度,更深入了解竹東市場、和客家的飲食文化。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1大地震造成台灣中部山崩地裂,卻也意外地,讓原本深埋地底的化石重見天日,民間化石專家李天德和一群化石愛好者,無意間在大甲溪流域,發現劍齒象、鯨魚、貝類等古代化石,這些距今至少兩百五十萬年久遠的化石,為人們探索地球環境、生態、氣候演變留下線索與紀錄。今年三月,配合台中東勢區石角國小新建校舍工程,特別設立中部地區第一間化石館,不僅造福在地學童,讓民眾更有機會認識並親近台灣出土的化石。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元智大學學生組成的Egret工作隊,3年多來深耕桃園八德竹霄社區,做田野調查、記錄下社區的故事等等,而今年,畢業生李柏翰更另外成立青年行動團隊「坐伙」,他們將社區裡一處閒置老屋,重新整理後,成為團隊進駐社區據點,舉辦展覽、辦小旅行、和文化體驗等等,希望這裡會是一個大家認識社區的窗口,吸引更多人來到竹霄。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建男是高雄六龜溫泉業第二代,他的阿婆祖籍是苗栗水流東的客家人,和所有老一輩的客家婦女一樣,陳建男的阿婆勤儉刻苦、勞碌了一輩子,陳建男和阿婆感情甚篤,為了要讓阿婆退休,決定開家雜貨店給她看顧,但店還沒開成,阿婆就先走了,依照約定,陳建男開了菊妹柑仔店,現在雜貨店成了家族年節聚會,凝聚家族情感的所在,也讓許多人在此重溫兒時記憶。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近20年前,有業者在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村,欲設立了一座乙級,也就是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在居民激烈抗爭下,廠方遲遲無法取得廢棄物處理許可證,看似胎死腹中!而這幾年,龍昇社區積極發展,成為農委會水保局輔導的農再里山社區,既然叫里山,生態保育極佳!沒想到掩埋場開發案今年捲土重來,業者再度向苗栗縣政府提出試營運申請,居民只好再度發起抗爭,希望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然生態。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芋頭,或許多數人會先聯想到台中大甲!這幾年苗栗公館芋頭產業努力爭取正名,根據統計,公館鄉是去年(107年),全台種植數量最多的單一鄉鎮!不過即便種植產量高居全國第一,名氣仍不及台中大甲。菜土菜金,芋頭產業前年滯銷,價格不好,去年一度回穩,今年又受到中南部產區延後產出的影響,價格又跌。為了讓產業永續,回鄉發展的苗栗青農,採農遊體驗方式,盼以多角化經營模式,擦亮公館芋頭品牌。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或許還停留在高學歷、高薪資,讓許多人稱羨,有群愛好運動的竹科半導體工程師組了龍舟隊,剛開始在對手眼中,這群工程師只是來湊熱鬧的,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從找教練開始,八年來努力不懈,成績不斷進步,甚至擠進新竹市龍舟競賽前三名,成為他人眼裡可敬的對手。今年這支築夢龍舟隊靠著自己的力量,「划」向國際龍舟錦標賽,努力向前划,成為他們人生最重要的目標。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的進步,讓食物能夠很有效率地快速產出,也能長時間的保存,不過卻少了食物最原始的味道,台中東勢的林玉娟,見傳統客家醃漬手藝日漸凋零,覺得很不捨,堅持傳遞「阿婆的手藝,傳統的滋味」,在家人支持下,成為許多人眼中的醃漬達人,她秉持著「無藥害、天然、健康」理念,延續記憶中阿婆的味道,讓人嚐到食物最單純的美好。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竹苗是台灣茶葉的重要產區,每年到了10月下旬,茶農們就會開始忙碌,準備要採收冬茶,就在這個原本期待豐收的季節,今年在新竹關西、桃園龍潭等地,陸續傳出茶廠停收茶菁,大約有120公噸茶菁無處可去,到了11月中旬,連湖口也發生同樣事件,農糧署緊急介入協調,最後媒合南部知名茶飲業者,全數收購滯銷茶菁,今年問題看似解決了,但明年呢,會不會再度發生類似事件?政府部門怎麼處理?農民又打算怎麼應對?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