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的147縣道,北起國姓鄉北山坑,南至水里鄉車崙坪,全長共計14.2公里,是國姓、水里和魚池當地人,來往埔里、日月潭、集集,甚至上國道的捷徑。147縣道經過南港、新興、五城三個客家聚落,但山路彎曲狹窄,行走不易事故頻繁,今年147線通過了來自前瞻基礎建設項下,生活道路計畫的拓寬經費,他們希望透過道路改善工程,帶動地方產業及觀光,創造經濟產值讓外移人口回流,現在我們就透過鏡頭來看看147縣道,有那些令人驚艷的景點、產業和文化。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拓寬147縣道,除了南港村和新興村民相當期待,魚池鄉五城村民更是引頸期盼,長期以來五城村民出入,得走131縣道,轉台21線,再接台14線,這些數字的意思,就是得繞一大圈才能上國道六號!147縣道的拓寬,還能紓解假日埔里往日月潭的車流,遊客不但避開塞車,更能進入地方深度旅遊,體驗不同的景色和人文。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來各地青農返鄉蔚為風潮,為農村注入活力,桃園市新屋區有一群青農結合稻米、蜂園、馬場和資訊等產業,針對不同產季,規畫農村小旅行,專業分工、資源共享,節省行銷成本,希望吸引更多消費者,透過農事體驗及生態導覽,認識新屋農業。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稱「西湖文旦第一人」的吳水通,六十年前在苗栗縣西湖鄉種下第一棵柚子樹,自此開啟西湖鄉的文旦柚產業。他的孫子吳昌隆五年前退伍後,返鄉接手經營阿公的柚子園。吳昌隆在傳統基礎上,添加年輕人的衝勁與新思維,不斷突破,吳昌隆是西湖柚農中第一個拿到產銷履歷、也是第一個花20萬重金購入分級機的農民,不斷重寫「西湖文旦第一人」的定義。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23歲的謝智淞是苗栗三灣果農第三代,雖然從小就在阿公果園裡幫忙,但是對餐飲工作有興趣,於是他畢業後還是選擇到連鎖西餐廳工作,直到前幾年,阿公因為使用農藥不慎中毒住院,果園也無人照顧,最終決定回鄉,協助阿公轉型無毒栽種,取得產銷履歷,還自己拍影片到網路上賣水果,今年更創立品牌,結合自己的餐飲專長,來做果汁和沙拉。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藏精神領袖,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六十年前流亡到印度之後,除了推動愛與和平非暴力享譽全球,另外他對於發掘潛在的善心,提升人類的相互關愛,呼籲保護西藏宗教、文化、語言更是不餘遺力。客家電視台日前透過管道,特地前往印度喜馬拉雅山邊境,專訪了這位舉世尊崇的宗教心靈大師!這週的客家新聞雜誌,分成兩個部分來報導達賴喇嘛,和被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薩拉,首先來看達賴喇嘛專訪的精華版。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六十年前出走到印度之後,就在靠近喜馬拉雅山邊境的小鎮達蘭薩拉建立了流亡政府。而被稱為小拉薩的達蘭薩拉,除了是全球藏人的政治中心,更成為了世界各地藏傳佛教信徒以及旅客,認識西藏宗教、文化的聖地。達蘭薩拉是一個甚麼樣的地方呢?一起來看我們的報導。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年前的921大地震,奪走2415條人命,客家新聞雜誌從上週開始,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導,這週適逢教師節,我們從天災啟示錄開始探討,首先是硬體的建築,20年前的世紀大地震,全台有高達51,711間房屋全倒,也因為這麼慘痛的教訓,內政部修改了建築物耐震設計相關法規,建置了全世界最密集、也最接近斷層帶的強震監測網絡,全台共有631個強震觀測站,國人最有感的就是,現在只要有地震發生,手機馬上收到簡訊預警!我們先到災後,南投、台中成立的地震園區,了解防災硬體和觀念的改變。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1大地震,除了留下大地的傷痕,災區更失去2415條人命,上萬家庭肝腸寸斷,尤其是單一鄉鎮死亡人數最多的台中東勢,和震央所在的南投縣!也因為史無前例的大地震,災後社福團體與政府合作,帶頭協助,以災區做起點,20年來穩定成長的社區送餐和關懷照顧等等,讓台灣社會福利與長照系統快速發展起來!我們過去曾羨慕美日歐國家遇到天災,表現出堅韌的民族性,從教育的觀點來看,20年來,921也好、88風災也好,面對層出不窮的天災,台灣社會也逐漸走向韌性社會,清楚認知凡事不能只依賴政府。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的「勿忘影中人」,我們要介紹的是台東紀錄片導演韓筆鋒,台東後山雖然風景秀麗,但也因為地處偏遠,各項資源相對較匱乏,尤其在專業攝影這個領域,更是如此,在韓筆鋒催生下,11年前成立了台東縣客家社區影音紀錄中心,不僅攝影,剪接設備全部都有,成為培訓東部影像人才的重要據點,韓筆鋒希望能號召更多人,一起為地方影像留下珍貴的紀錄。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