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青年拳擊錦標賽國手選拔賽,屏東縣內埔農工拳擊隊一口氣有三名選手獲選國手,四月將遠赴保加利亞比賽,對於這群大武山下的孩子來說,是難得為國爭光的機會,是人生的重要時刻;已經有36年歷史的內埔農工拳擊隊,剛開始僅是課後活動,由學校職員傅東光義務教學,爾後卻成為國內培育拳擊選手、教練的搖籃,一起來認識這支大武山下的拳擊隊。午後,屏東縣大武山腳下的內埔農工,總是傳來陣陣打擊沙袋的聲響,校園裡也天天看得到一群學生,繞著花圃報數慢跑做操、拉筋。
做操結束,同學們開始揮動著繩子,雙腳輕輕離地,不停跳動,看似輕鬆的跳繩,卻是他們最重要的暖身運動。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增加小腿的肌耐力,另外增加敏捷,還有那個,其實對於手臂的肌力,也是有所幫助的,這個通常是放在我們熱身的階段,變成說,你每天在熱身的時候,你就會練到這些部位,做這些訓練。
暖好身,再仔細地將手掌用布緊緊纏繞。
開始個別對著前方揮拳,只見大夥一下直拳,一下勾拳,還不時低頭閃躲。
[內埔農工拳擊隊
隊長 潘啟誠]
我們在打的時候,是你要假設前方有個對手,就是他的頭在哪裡,我們就要去抓那些點,比如說我現在打的位置是頭部,打的是腹部,就是要假想敵。
而一旁的教練也緊盯著,哪位同學不夠認真,隨時提醒姿勢與攻勢。
雖然只是對著空氣揮拳,但連續揮動,不一會,大家就汗流浹背,有人甚至雙手都越來越低,無法完全護住頭部,做好防禦動作。
為了提高同學守備的肌耐力,有時更要拿著啞鈴揮空拳,就是怕到了真正上場比賽,沒有體力撐完3回合。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因為3分鐘3回合,也需要有耐力,另外的話,兩個人在擂台裡面,圍繩當中,你打他,他打你,你不打他,他還是打你,所以就是會很近身的肉搏戰,那個強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他也需要間歇的心肺耐力。
內埔農工的拳擊隊成立迄今,已經有36年,也是現在學校的重點發展項目,30多位隊員都是體育班學生,每天除了上午的基礎學科外,下午進行拳擊專業訓練,其實一開始,拳擊只是課餘休閒活動。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每天在學校練打拳,那些學生,一個、兩個來看我在那邊練,越來越多人,那時候我就想說,我們學校學生都是原住民,看他們身體好,體格好,有體力,我就想說教他們。
去年自內埔農工退休的傅東光,由於早在內埔農工讀書時,因緣際會和到學校練習的拳擊手學拳擊,養成了練拳習慣,初返母校擔任幹事職員時,也維持這個習慣,沒想到後來徒弟越來越多。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師傅)每天在我們學校練習,我又好奇,就走過去看他練,就問我要不要練,我就說好啊,就開始,他放學了就來我們學校,開始教我。父母親看到小孩乖乖的就好了,所以就沒有反對我練拳擊。
兩年後,也就是民國68年,內埔農工拳擊隊正式成立,然而,當時拳擊根本不受重視,只能徒手練習,甚至沙袋都是自己做的。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那時候練習,什麼東西也沒有啊,沒有手套,沒有沙袋,就先練基本動作,練到直拳、鉤拳、散拳什麼拳都練起來了,需要器材嘛,手套、沙包要用了嘛,又沒有,我就自己去做一個沙包袋,灌沙子,就這樣空手在那邊打。
但沒想到拳擊隊首次參加全國比賽,就有選手得獎牌,30多年來,傅東光除了做學校行政工作,也開始義務兼任拳擊教練,成績更是斐然,內埔農工稱霸台灣拳壇10多年,85年傅東光更成了台灣首位獲國光獎章的拳擊教練,如今就算退休了,偶爾還會回到學校指導。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差不多練兩年,我們就去比賽,第一次比賽很可憐,經費不足,比賽服裝比人家更差,那時候第一次比賽,全國中等學校的拳擊錦標賽,我們就去比賽,我們就還好有一個得到第三名回來。
但相較於都會區,屏東縣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根本沒有足夠的經費挹注拳擊訓練,為了選手比賽,傅東光常常要自掏腰包。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有時候出去比賽,經費不足,又自己掏腰包,自己掏腰包,你說要學生幫忙出一點,我們當教練的又做不到,不忍心說,練得這麼辛苦,要出去比賽,要學生出錢,所以我們就不如,所以我們教練會自掏腰包就是這樣。
[傅東光的妻子
楊炎珠]
後來比賽越來越有成績,成績越來越好,比賽就越來越多,出去後,出差旅費一點點,不夠用啊,他就會說那你多少錢借我,我回來領了才還你,每次出去回來也都沒還。
老公為了學生跟她「借錢」,嘴上唸歸唸,楊炎珠每天早上還為學生準備白煮蛋,補充營養。
[傅東光的妻子
楊炎珠]
每天早上起床,一大早我起床,就要煮白煮蛋,20顆、30顆,這樣煮,煮好,放涼了,讓他拿去學校,練習好了,一個人一顆,讓他們吃,差不多每天。
12年前,傅志群從父親手中接下教練兵符,同樣也常常自掏腰包替學生分擔比賽旅費,或準備營養補給品,因為他要幫孩子們把握難得的機會。
[內埔農工拳擊隊
隊員 李唯仙]
他會幫我們爭取,不然就是,如果爭取的錢還是不夠的話,教練會幫我們出。(所以也不可能家裡有這個經費去出)。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不要讓太太知道,是還好啦,就是,還不會動搖到家裡的經濟這樣。有時候如果說比較沒有,學校部分經費比較拮据的時候,可能偶爾會需要自掏腰包,但是我覺得那是沒有關係,因為第一個讓小朋友有機會,我覺得給小朋友機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平日辛苦訓練,就是希望在比賽時能有好表現,教練也就更擔心學生受到病痛影響。傅東光說,這30多年來,為了照顧這些學生,自己小孩的教養,幾乎都交給老婆。
[拳擊國家代表隊
教練 傅東光]
教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樣,什麼都要顧喔,像現在冬天了,擔心,交代衣服要穿多點,這樣啊,當作自己的小孩在照顧,不管什麼啦,大病小病,不管什麼疑難雜症,通通都要去關心他。
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感染了師承於傅東光的其他教練,像是任教於崇文國中的林源教練,還有他的兒子傅志群教練,就常常為學生奔走,有時連家人都會吃味。
[屏東縣崇文國中
拳擊教練 林源]
因為(傅東光)老師有時候也會帶我們去看病,我覺得我也是用這種方式,變得我現在好像帶他們去看病,是我該做的事。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真的經常不在家,不在家,(老婆)她就要自己一個人帶小孩,小朋友兩歲而已,會哭鬧啊什麼的,有時候生病了啊、發燒,有時候我不在身邊或甚至不在台灣,那我是,當然我會一直跟她溝通,她也一直在跟我溝通,我也是一直在想,怎樣找到一個可以平衡的地方。
事實上,參加拳擊隊的學生,大部分家庭狀況相對弱勢,像是二月份才代表台灣,遠赴泰國參加亞洲青年盃拳擊錦標賽的全宏銘,就來自於單親家庭,透過打拳,讓他有人生目標,更希望藉此能保送大學。
[內埔農工拳擊隊
隊員 全宏銘]
(第一次參加國際賽,心情怎麼樣),很興奮,(覺得自己準備得充不充分),可以,(有沒有信心),有,(想不想贏),想。
血氣方剛的年紀,若是缺少陪伴,容易迷失方向,拳擊這樣直接、陽剛,卻需要紀律的運動,讓許多青少年有了依歸,也能從中深深體認,擂台就是人生,不可輕言放棄。像林源教練,高中時在傅東光教練的鼓勵下,才走過低潮,甚至保送大學,如今更發揮所長,擔任拳擊專任教練。
[屏東縣崇文國中
拳擊教練 林源]
老師就是因為不放棄,有機會的學生都不放棄,我本來在高二也低潮,也不想練了,老師一直鼓勵我,不斷地,不放棄我。
內埔農工拳擊隊長潘啟誠,也曾經迷失,高二時,常常曠課,不再練拳,更因此留級,在教練的鼓勵下,重拾拳套,因為拳擊的榮譽感,後來他不但課業成績是班上第一,更已順利取得保送大學的資格。
[內埔農工拳擊隊
隊長 潘啟誠]
救了一個,應該現在不知道在哪裡的人,(真的那麼覺得),因為老師也是叫我不要放棄,那時候我是,我知道留級的時候我就說,那我就不讀啊,那麼丟臉,被留級,那還要讀幹嘛,然後老師就有輔導我,就說,叫我不要這樣就放棄了。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其實說迷失的話,也是會,所以我們運用拳擊運動這個東西,讓他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因為可能有些小朋友會覺得說,我家境不好,我就自我放棄。
[內埔農工拳擊隊
隊員 李唯仙]
其實如果自己有親身來學拳擊,你就會覺得說,你可以很享受在這個地方,拳擊現在變成我生命中還滿大一部分的東西。
傅志群就認為,延續他父親的教育理念,生活態度與品行,才是拳擊運動最重要的,因此,只要選手態度不佳,就算拳擊技術再好,也寧願不讓他上場比賽,直到他觀念改正為止。
[內埔農工拳擊教練
傅志群]
當教練就像當保母一樣,當然我們的核心是在訓練方面,但是只有訓練是不夠的,因為他如果只會訓練,他只會練習,只會打拳,他是一個機器人,我不想訓練機器人,因為你打拳只是一時的,做人是一輩子的,所以我對他們的生活教育非常重要。
學生在擂台上拚命攻防,教練席的傅志群,一刻也不得閒,雙眼盯著場上,有任何風吹草動,就不斷出聲提點,一句句加油與叮嚀,說的是比賽,也是人生。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 Mar 13 Thu 2014 10:19
375集-大武山下拳擊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