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上天賜給食物同時,您知道嗎?看似平靜的農業現場其實處處暗藏風險。雖然說現代化已經有了農業機具,大大提升農作物效率跟成果,但如果操作不當,風險也就跟著提高。多年來農民朋友,因為農機操作不當受傷事件時有所聞,因此積極推廣「農業職安」的觀念顯得特重要,因為這不只是個人的選擇,甚至更關係到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記者許儷齡跟左燕輝的深度報導。


 

 

手不小心伸進去,然後就是前面被碎枝機絞到,半截,半截可能就不見了,指甲啦,可能長不回來了。

現代化的農機帶來便利,但稍有不慎,代價可能就是一輩子的痛。

[桃園農民 曾先生]
沒想到,忘記了那個,它(碎枝機)那個還有動性,電力關了可是它裡面的滾輪還在動,應該說慣性,你會習慣說,忘記那個危險的存在。

曾先生在日常維護田務時,一時疏忽,手指被捲入農機受傷。幾個月過去,傷口仍隱隱作痛,也成了他難以忘懷的教訓。

[記者 許儷齡]
我們食用的蔬果都來自這片土地,農業其實是一項高風險的行業,農業工作者生活中經常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光是採高麗菜,要彎腰蹲下,對身體都是一大負擔。

[台灣安全衛生協會秘書長 林建宏]
一般我們在搬運的過程,都會有彎下的動作,那這個彎下的動作常常會造成,脊椎這邊會去拉,這個我們所謂脊椎骨的部分,造成脊椎受傷,甚至會不舒服,所以他們常會有這種狀態,然後再來就是因為我們的肩頸,因為肩頸的過程,他必須譬如說他要插秧,或是他要播種或是要施肥的過程,有一些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大概以我們農業的職業病,大概都這幾個比較常見的狀態。

你們有聽過職業安全衛生嗎?真的有嗎?

這一天,青農們聚在一起,話題不是農作收成,而是如何在工作時更安全。

來 大家看一下,在農業我們會有哪些危害?你們想想看你們的生活周遭,你們在操作機器的時候,你們在做這一些農事工作的時候,有哪一些會有一些物理性的一個傷害產生?

台上的講師吳成富,從青農一路走來,如今成為桃園青農合作社總教官,這一天他的角色是農業職安講師,他要提醒後輩們,安全絕對不只是口號而已。

[桃園青農合作社總教官 吳成富]
新聞上會看到每年都有人因為操作這些機台,一不注意的時候,而喪失了一些生命,或者是受到重傷這樣子,其實這些東西危險,隨時在我們的周遭,生活中時時可見,我想推動的就是提醒大家,社會大眾來重視,農民在農務上操作的安全,對於人身自由跟人命價值的重視。

[桃園青農 曾琭]
也要非常感謝就是桃園很多的前輩,他們可能在二十年前,剛開始打拚的時候,他們就想到未來的這些事情,未來年輕人會需要,他們先幫我們鋪路,營造一個適合青年回鄉從農的一個環境。

這堂課讓青農們驚覺,原來平時有太多安全細節都忽略了,從動作姿勢到農機操作,每個環節都隱藏著風險。

[桃園青農 葉宴伶]
我們在製茶的時候,就很常遇到一個問題,因為你很常都會一直在重複的動作,就是你會彎腰,因為你要,茶菁回來後你要採,就是採茶菁的部分,所以你很常遇到彎腰,或者是蹲的一個動作,那你很常這樣的時候,其實你的腰跟你的膝蓋,還有要一直走,就是會比較容易受到傷害。

[桃園青農JERRY]
因為平常真的是沒有在注意這麼多,其實我們園藝的東西也是有重有輕,然後也滿多蹲的動作,所以腰的扭傷、其它肢體部位的勞損會比較多,所以會比較沒那麼注重,不過今天有補充這一塊知識,我覺得很棒。

以這個規格來講的話,它算是大型機種中的最小台,它的總重大概就六百公斤…拿的時候請特別注意安全喔!

光是聽課還不夠,沒有實際操作,難保未來上場時不會手忙腳亂。接下來青農們還親自上手,把課堂上學到的安全知識應用在現場。

你後面要調,對 這個地方要調。

在前輩和講師的指導下,青農換上防護裝備,試著操作農機,每個人都小心翼翼,檢視自己的操作方式。

[桃園青農JERRY]
我們今天來講的是碎枝機,所以碎枝機的部分,就是會有那個進出料口的部分,然後比較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兩塊的區塊,那我們需要做的防護就是很基礎的,噪音跟空間,還有頭,頭還有面部的處理,我們最好的話還是要戴一下手套。

[桃園青農 曾琭]
一堆的那個枝條它的量體太大,可是它粉碎之後,我們就可以縮小空間,那它就很好利用,只是相對地會有一些危險性,因為它畢竟就是一個大型的機具,那所以在操作之前,除了對機具的整個了解之外,操作本人的安全意識他也要非常地高。

隨著練習漸入佳境,青農們對農機安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思考著如何把這些概念帶回到日常農務中。

[桃園青農 葉宴伶]
因為不是真的自己親自發生,所以有時候會覺得說,反而還是會忽略掉一些問題點,透過簡單的教育訓練的方式,讓大家先去深入的了解,然後知道說怎麼樣去避免這樣子,會是一個最好的方式,然後也可以降低大家的風險。

農業職安不只是農機操作的問題,更是每位農業工作者的觀念問題。畢竟多一點防範,就少一分風險。

[桃園青農合作社總教官 吳成富]
今天我們安排的就是說,農業安全衛生講習,從安全衛生,職業安全衛生開始講起,再連接到機具操作安全這一個區塊,那我們也就是,會更希望說從,安全的概念融入農機操作安全,兩者合併時,所有人、所有農民操作時會更加安全。

[台灣安全衛生協會秘書長 林建宏]
即便雇主他是三十人以下,或是十人以下的小型農業,雇主有沒有那個能力,或是有沒有考取相關職安的證照,來關注或是來注意防護,安全衛生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未來也希望政府可以積極來,要求這些農業相關的人力,要考取相關的證照,他才有這個知識跟防護的觀念,來提升農民的安全動作。

跟所有工作一樣,安全不能倚靠運氣,每一次的操作都關係著自身健康與未來,提升意識、落實防範,路才能走得更長遠。

採訪/撰述 許儷齡
攝影/剪輯 左燕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農安大作戰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