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516晚上七點,於睡夢中仙逝,壽年96歲,鍾肇政先生的一生,正是一部台灣文學史見證。


 

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於民國109年5月16日晚上七點,於睡夢中仙逝,享耆壽96歲,鍾肇政先生有「台灣文學之母」,「台灣大河文學」先驅等等成就不凡的頭銜,但大家都愛親切的稱他一聲鍾老,因為他為人相當親切、詼諧、浪漫常保一顆赤子之心,無論面對的政府要員或是小孩子,態度都一樣誠懇自然,現在就讓我們透過畫面一起來緬懷他的身影,再輕喚一聲鍾老,一路好走。

[歷史是什麼東西,就是歲月嘛,歷史,歷史不外就是歲月,歲月就是一天一天過去]

我出生在(西元)1925年,民國來說就是14年,大家都知道,那是台灣,我們台灣,還是日本統治的年代,我爸爸是學校的教書先生。

[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我從小就特別愛看雜書,絕大部分就是通俗少年小說,不然就是武俠小說、日本的武俠,學校功課往往被我放在一邊,專門看雜書,看閒書,所以我小學六年畢業,考不上公立學校,所以我才會去淡江中學,淡江中學我也一樣,沉迷課外讀物,沉迷小說啦,沉迷 說好聽點文學,那時文學的基礎漸漸打起來了。

[我就一開始就確定,我要當一個作家,無論成功失敗]

很多書我都看兩遍,看三遍,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書我很喜歡看,杜斯妥也夫斯基他的書,描寫的方式,對我有很多的啟發,如何把思想注進去,如何發展出來思想,就是靠這些西洋名著。

[作 家
林文義]
他翻譯了很多日本的有名的小說家的東西,其實台灣如果沒有那段日子,他翻譯了那麼多東西的話,可能我們對日本的現代文學,可能會斷層,所以有時候會想到說,鍾老一輩子,他可能一輩子就為文學而生的。

[鍾肇政外孫女
王 婕]
外公的作品裡面,寫九龍書室,然後他說他在九龍書室寫,其實根本不是,他那根本就是,龍華路53號的廚房,外婆在那邊煮飯,以前的房子,像一個長長的火車一樣,然後他就在廚房的桌子上寫字,我寫很多書,牆壁上還很多, 鍾肇政全集,這麼厚五、六百頁,有三十八本,堆起來跟我一樣高,著作等身。

[我的作品2000萬字,當中,至少有1/3是聽她講的]

[鍾肇政妻
張九妹]
21歲嫁給鍾老,對,那時還不認識他,不認識 ,我的婚姻很快,我公公是校長,在三洽水當校長,剛好遇到,就聊起家裡有幾個孩子,我一個兒子還沒娶媳婦,就這樣提起,他就來我這邊提親,很快 你知道嗎,我公公一個兒子而已,可能是急著要娶媳婦,我又沒讀什麼書,很奇怪,為什麼要,很快很快我們就結婚。

[戰後,日治跨入民國,鍾老從「百家姓」、「三字經」開始讀書識字,學習以漢語構思,在投稿與退稿間磨練寫作能力,最終以「魯冰花」一戰成名]

客台戲劇  魯冰花

還會長魯冰花真的很奇怪,反正有長這種花就是有好事要發生了,為什麼,因為魯冰花謝了就變成茶樹最好的肥料,喔,對。

[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新政府來,中國政府來接收後,禁止日文,所以從ㄅㄆㄇㄈ開始,開始學起,民國三十四年光復,我四十年開始寫,用中文寫,六年,我學六年,開始被人退稿,十投九退,八退、七退、六退,民國四十九年,魯冰花開始連載,一下就變名作家了。

[時任靜宜台文所 教授
彭瑞金]
鍾肇政個人來講是欣喜若狂,但是他不是為自己的作品,能夠登出來,他認為說台灣作家,終於可以在這樣一個文學園地裡面,占一席之地。

[創辦「文友通訊」,集結戰後本土作家,串起「北鍾肇政、南鍾理和」台灣兩位文學作家的情誼]

[作 家
李 喬]
戰後第一代的作家,所以他文學的起步很艱辛,艱辛的過程,他做了一件好事情,就是將他的艱辛,拉著和他同一輩的作家,也重新學習中文,重新學習,所謂文訊「文友通訊」,所以他的影響很大。

他是吐血而死,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這句話是陳火泉說的,不過剛好成為鍾理和,最後一段歲月的寫實的說法。

[聲音來源
鍾理和孫女]
我爺爺有什麼苦惱,都會寫信,然後跟鍾老說,還有他什麼養雞的計畫,他有什麼計畫都要先問問看鍾老的一個意見,然後如果他(鍾老)覺得可行,那他(鍾理和)就會去執行,所以等於是,變成像是,變成一個心靈上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寄託,變成說他要跟外界接觸,他必須透過鍾老,那他投稿也是經過鍾老,鍾老有意見,他回來修改,然後再投出去,那這是他一直感謝的,其實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光靠書信可以維持這麼久,而且一南一北。

[戒嚴時期冒險接下「台灣文藝」,奠定台灣文學根基]

[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最近,最近要寫的,都開了一個頭了,第一張稿紙都還沒有寫完,人類的歷史當中,文學史是少不了的,一定有的,因為談到你各國的文化怎樣發展,文學方面怎麼樣,應該必定會提到文學,你提到法國的文學,羅曼羅蘭一定名字會出來,俄國文學,很多世界名著。

[台灣文學館 研究員
許素蘭]
台灣文藝當時由吳濁流創辦,那也是在一個,資源很貧瘠的一個年代裡面,那後來,吳老往生之後,就鍾老他接辦,包括後來的一個吳濁流文學獎,都是鍾老出很大的力氣。

[時任靜宜台文所 教授
彭瑞金]
鍾肇政最偉大的一項事情就是說,就是他寫了七、八百萬字的書信,都是跟文友聯絡,都是提攜後進,都是做文學的一種聯繫的工作,他這個是前無古人,我相信也絕後無來者,不會再有這樣的一個文學家,再為台灣文學,做這麼大的一個工程。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四年完成「濁流三部曲」,一九六七年又以十年的時間完成「台灣人三部曲」,記錄台灣各階層的人物和環境,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先河,世人尊稱鍾老「台灣文學之母」]

[聲音來源
時任靜宜台文所 教授
彭瑞金]
濁流三部曲是鍾肇政,自己想出來的一種,文學表達的方式,那他追求的目的不是說,我鍾肇政要寫一部作品,他最重要的是說,台灣作家能夠寫這麼大的東西。

[作 家
李 喬]
另外一個方面講,是寫台灣的苦難,台灣的苦難內在的說,就像每一個人的心靈,這樣的曲折,放到台灣老文學史來說,台灣文學史,從日本時代開始的來說,他的作品是一個人道主義的作品,不過很多地方的觀點,甚至是他的角度也是一個,可以說是知識人,比較知識人的角度,因為他本人是知識人。

我出生的地方是福佬庄,我開始學說話,有可能福佬話是我第一個母語,開始讀書囉,讀あいうえお,日本話就變成我第二個母語,沒多久,就搬回來搬回來故鄉龍潭, 我們龍潭當然是客家庄,就被人家笑,我不會講也不會聽,客家話不會講半句,大家都笑我是福佬鬼,福佬鬼,小時候就這樣被人家笑被人家講,指指點點,不是很快樂的童年

[不愉快的童年,是鍾老書寫客家人的生活與情感的養分,和推展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的能量]

歡迎2007,客家終身貢獻獎的得主,鍾肇政先生和李能祺先生。

[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我說新的客家文化是什麼呢,就是整合,整合目前的世界潮流,這樣的一個文化,用一句古老的話,這世界大同的文化,這是我個人的信仰,也是信念,我常常就是主張,不要保守 要開放,要放大你的眼光,放大你的心懷,來接納外來的文化,讓我們客家傳統的東西,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2011年愛妻張九妹過世,鍾老的世界跟著停格,失去生命中的謬思,再無寫作靈感]
    
我好福氣,娶了一個太太,被我娶來,家庭全部交給她,結婚沒多久,每天晚上睡覺前,晚上要睡覺的時候,要聊一陣天才睡覺,才睡覺,聽她聊天,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不曾聽過,很平常,平時,上家下屋,隔壁鄰居串門子,這大家都有的,(她)聽來的故事會講給我聽,我寫成短篇、長篇,短篇、長篇,都有啦,很多,我作品兩千多萬字裡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聽她講的。

[真理台文所 教授
張良澤]
他太太往生了,往生了以後,鍾老為了他太太,一天到晚就消沈,消沈的也不寫信也不寫作,他那麼愛寫作的人,一天不寫作會死掉的人因為他太太死掉,他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以赤子之心看待人生,揮灑生命淋漓盡致。]

[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這不好看,不會啊,可以嗎,可以,人生啊,有起有伏,有上去有掉下來,就像春夏秋冬一樣,在我心裡,認定人生,從20歲開始,全部都是春天,那就等於是說,等於是說,沒有夏,沒有秋,沒有冬
一生都快快樂樂。

大家知道我做了什麼事情嗎,不知道,不知道,我是寫文章的,寫小說的,我是一個小說家。

[民國109年5月16日,小說家停筆,華麗轉身,於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6歲。]

紀錄片導演 黃嘉俊、鍾順隆
撰稿整理    邱月華
剪輯                    戴志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新聞雜誌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