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小鎮豐富的歷史文化、古樸的氛圍吸引許多旅人特地造訪,不過除了著名的古蹟、歷史建築之外,有許多平常較不被注意的老房子,這些老房子,更是鹿港歷史的生活展現。只是,2012年在鹿港舉辦的台灣燈會,卻讓鹿港的老房子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古蹟、歷史建築有政府資源保護,但大多數的老房子都是私人產權,也沒有文資身分,說賣就賣、說拆就拆,一群在地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發起搶救,要為鹿港、也為台灣留下時代的記憶。
昭和年間建造的日式建築群,是早期的官員宿舍,經政府整修後,成立桂花巷藝術村,提供藝術家創作空間。牆上彩繪,畫的是小女孩到鹿港遊玩,迫不及待把快樂的心情寫在信裡傳送出去,色彩繽紛又可愛,吸引許多遊客拍照,這是駐村藝術家房耀忠的創作,來到他的工作室,同樣吸睛,這幅「春之弦」,用月琴、及從天而降的祥獅,來表現春臨大地。

[藝術家
房耀忠(客籍)]
表現恆春的那一個月琴,那老人家哼哼唱唱,那種愉快的感覺,那創作這幅畫的當下就是春天嘛,感受那種春天的氣息,透過那個弦音把它表現出來。

房耀忠的父親是廣東大埔客家人,民國38年來到台灣,而房耀忠從小就愛畫畫,沒受過任何美術訓練,反而更不受限。

[藝術家
房耀忠(客籍)]
有小提琴啊,你也看到二胡啊,也有看到老唱片,這隻獅子牠的手是一種齒輪,一種動力,支撐著牠,在展演,有一些比較具象的要讓人家看得懂,總是要有一些隱藏啦,或者是說,我表達不出來的,那我去把它做一個拼接。

希望透過充滿童趣的畫作,分享快樂,而選擇在這有著豐富文化的小鎮駐點,讓房耀忠在創作上也有更多靈感。

[藝術家
房耀忠(客籍)]
鹿港,就是可以去接受一些,老建築啦、老文化啦、藝術村的話,它是一個聚集,那藝術家聚集在一起的話,可以互相的連繫,可以切磋==ns==

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鹿港小鎮,除了著名的幾座古蹟,其實更不乏百年建築。狹小、彎曲巷弄裡的隘門,是清代數十個隘門中唯一僅存至今者,不同於鹿港老街的喧嘩,後車巷更讓人沉浸在歷史氛圍裡,走進街屋,還能一窺早期生活樣貌。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它其實是最後面的一個地方,是由後車巷通往鹿港大街的的,的這個後門,就是船,的貨物從大陸過來以後,從老街的那個正門進來,然後它就搬到這個儲藏空間,然後經由這個鹿港的這個後車巷的這個馬路呢,把貨物運送到大街去。

以前這裡是船頭行,老房子有兩百多年歷史了,從門楣上的壓艙石可以佐證。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因為台灣很多的這個稻米、茶葉,出產非常豐富,就從鹿港這邊出口,到這個中國大陸,那回來的時候船可能太輕,怕會在海上翻覆,所以他們就會,運來這個大陸的這一個福建白石,是一種花崗岩啦==ns==

接手時,這座老房子已經三十年沒人住,許書基花了半年時間整理,而這是他在鹿港搶救的第二棟老房子,常吸引國際旅人造訪。

[香港遊客
廖瑞真]
我本來來鹿港的原因也是因為這裡有,很豐富的歷史,很古老的特色,然後我很喜歡這種的氛圍,所以我想,想要來這邊住一下,就是老房子這邊體驗一下。

許書基說,三十幾年前台灣社會開始重視本土,而鹿港,便成為台灣人找尋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個根據地,古蹟、文化保存成為現代顯學,只是2012年,湧進一千萬人次的燈會活動,看似風光成功,卻為鹿港帶來前所未有的開發危機。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鹿港人突然,變成這一個,好像很好做生意的地方,所以商人為了要做生意,有時候這個老房子實在是很難修,修了也不見得好用,所以他就把它拆掉,所以鹿港就出現了這種,空前絕後的拆老房子的這個,這個風潮出來。

工坊對面的洪棄生故居,只剩下屋梁和壁面供人憑弔了,而鹿港第二富商黃慶源商號,現在也是一片斷垣殘瓦。

[保鹿運動協會 監事
王麒愷]
那大概在今年的二月底、三月初的時候,就是金銀廳跟黃慶源這塊土地易主,然後他們就花了三天的時間,現任的土地所有權人,他們就把前面的這一塊黃慶源,就是在三、四天之內就把它夷為平地。

這一拆,地方人士驚覺商號後方的金銀廳,面臨更迫切的危機,於是緊急向彰化縣文化局申報為暫定古蹟。

[保鹿運動協會 監事
王麒愷]
我們要把後面的金銀廳把它給保留下來,而不希望就是藉由這種,因為這種私人的產權買賣而讓鹿港,鹿港人,或是說整個台灣,就少了那麼一棟,更精彩的一個建築跟文化資產這樣子。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老房子再這樣拆下去,可能鹿港也不要再講這個文化觀光,或是古蹟保護了,這個展現,你就是把自己的母雞殺了,那還拿什麼金蛋呢。

於是許書基發願要搶救一百棟老屋,但古蹟、歷史建築有政府的資金和資源協助,一般的老屋,不具文資身分,又該怎麼保護。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既然這一個政府,沒有那麼多的力量來保護這個,沒有被法定列入保存的這個環境,我們就有一天就想到,如果老房子能賺錢,老房子如果能比新房子更賺錢,那是不是,這些人呢,就不會因為,這個為了要做生意把老房子拆掉。

想辦法讓老房子創造財源,才能永續發展,也得想辦法,號召更多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完成搶救百棟老屋的夢想==ns==

抓一條魚這麼大,像牛一樣這樣啦,叔叔拖不起來喔,結果被魚拖到水裡面,我看到的時候,二話不說,衝到水裡面,一百公尺游八秒。

生動的聲音表情和動作,讓人彷彿身歷其境,二手書鋪主人,每個禮拜都會固定在店裡說故事,遊客個個聽得津津有味。昭和六年的老屋,充滿溫潤、質樸氣息,立面還留著當初商號的名稱。

[二手書店主人
黃志宏]
我個人的感覺是說,立面是僅有外表而已,如果可以保留它的空間和格局,可以說,可以反映說,那個時候的人,在這個屋子裡面是怎麼生活的,然後再加入,現在的生活元素,讓老房子可以適合現在的生活。

[人文工坊主人
許書基]
台灣有很多老房子它修起來,其實它是,不知道如何使用的,那常常經過了幾年之後,政府又要花一大筆錢去修,那老是看起來就是一個新的古蹟,它其實是沒有歷史感的,也沒有生活感,所以我們,我們想要創造的是真正在老房子可以生存的方法。

不單是一味地想要依靠政府,他們希望聚集民眾的力量,一起來支持老屋保存,這樣老屋才能永續,才可以展現它最自然、最「生」「活」的模式,繼續說著小鎮的故事。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陳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