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傘,曾經十把就有八把是台灣製造。在彰化鹿港,有一間製傘三十多年的工廠,第一代專門產製傘骨,生意最好的時候,曾外銷日本 巴西等多個國家,但隨著產業外移中國大陸,又遇到金融風暴,第二代開始轉型成品傘製造廠,定位精品傘市場,並推出自有品牌,老闆娘鍾麗貞,是屏東客家人,為了強化品牌形象,三年前開始推出融入客家元素的文創傘,現在第三代也來幫忙,想要改變大家覺得傘是普通東西的想法,讓傘成為時尚精品。展示間裡,擺滿了五顏六色,各式圖樣、不同材質傘布的傘,這裡的傘,和一般大賣場、超商攤販賣的傘,很不一樣。

[製傘業第三代
王詩涵]
我要把雨傘呈現是在於說,它不是只有傘,它不是只有在用,它是可以致力於說我們的配件、穿搭,或是有自己的時尚,自己的個人風格,自己的特色。

帶入時尚、流行元素,王詩涵想要顛覆大家對傘只是普通用具的想法,強調原來傘,也可以是有品牌、有文化的。

[製傘業第三代
王詩涵]
上面的圖騰你可以看一下,上面都是有客家文化的,我們是以文創的商品去做這樣子的東西,就是不只你帶出去,它不是一把普通的傘,它是一把很特別的傘,對,它有我們台灣的精神,也有客家的精神。

七年級的王詩涵,是彰化鹿港製傘業第三代,從小就常常在自家工廠幫忙,在阿公那一代,1960至1980年代,是台灣製傘業最輝煌時期,台灣傘具在全球市占率超過八成,是聞名國際的雨傘王國。彰化更是製傘重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代工。

[製傘業第二代老闆娘
鍾麗貞]
生意最好是82年,民國82年到88年那時生意還很好,嫁過來這裡,真的 這邊以前晚上要做到十一、二點,才可以回家睡覺,所以來這裡做的時候,有時候一禮拜有七個貨櫃車,在我們前面這跑來跑去,以前有做日本的,有做巴西的,有做西班牙的,有做中國大陸。

一把傘,從按鈕傘頭到珠尾配件,其實需要數十個供應商,1990年代後期,受大環境影響,台灣廠商紛紛到中國設廠,製傘業沒落,要發展就要尋求轉型,從產製傘骨架,轉為成品傘製造廠,然而2008年遇金融海嘯,讓第二代經營者,有成立自有品牌的想法。

[製傘業第二代老闆娘
鍾麗貞]
所以我們以前高峰期很高很高,到了2008年我們是做OEM(代工),要做給別人的OEM有沒有,金融風暴那時候,大家就囤貨,不出貨,不出貨時我們就嚇到了,整個工廠的貨,從地板堆到天花板上面去,我要點貨都是要拿樓梯這樣子點點點,然後想一想,兩夫妻想一想,這樣也不是辦法,東西整個存放在倉庫裡面也不行,就想一想說,不然來做品牌,孩子也畢業了可以去做。

要成立品牌,產品就必須做出差異化,他們鎖定頂級精品傘市場,從骨架到傘布都選用與市面上不同的材質,甚至勇於突破,製作別處看不到的一體成型方形傘、藍衫傘、桐花傘。

[製傘業第二代老闆娘
鍾麗貞]
姊姊的桐花,她做桐花,陶土的,捏陶的桐花,我就想說,把它放在我們的雨傘上,我的雨傘,我的先生他有去設計一個鏤空傘,因為從做雨傘至今,沒有人有這樣做的,相信大家也不曾看過,所以老闆就去設計,我們就去設計說那要突出的話就要不一樣,要不一樣,所以就去把傘骨外露,平常我們拿的雨傘,是裡面看到傘骨外面看不到傘骨。

只是品牌這條路真的不好走,不管是對內的開發設計上,或是對外的銷售方面,都碰到許多問題。

[製傘業第三代
王詩涵]
剛開始跟第二代的,有很多的磨合,因為,第二代他們是致力於做傘這部分,設計歸設計,設計不代表說能夠做出一把傘,全部滿版的傘,可能全部都是很跳色的顏色,有很多不同的顏色,但在執行上面來說,第二代的爸爸可能會覺得說,這個不能夠做,因為它執行上會有困難。

[製傘業第三代
王俊升]
我們要怎樣開始去找到所謂合作的廠商,這個部分是我們剛開始初期遇到滿大的困境,就是人家會覺得,傘,沒有什麼特別,他就傘就是傘而已,那路邊、路上都是很便宜的傘,那我為什麼,就是要專門賣你們家這麼貴的傘,那你們憑的是什麼東西,對,那所以變成說一開始碰到很多釘子。

遇到問題,就設法解決,每週一次的小組會議,討論新產品的設計方向,針對消費者意見做改進等等,就是這樣積極的態度,短短一年內,門市專櫃從一擴增變成了五。

[製傘業第三代
王詩涵]
你如何去以一個消費者的立場,去想你品牌的東西,品牌性跟你的執行力在哪裡,比方說這樣的商品你推展出去,客人的接受度如何,這都是你每天要想的,價位、價值跟它的品質,乃至於事後到維修的部分,所以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在品牌設立之後,我們都會慢慢,漸進式,漸進式地思考,然後不斷地、不斷地進步,然後來去做到,可能完全所謂的到位這個部分。

[製傘業第二代老闆娘
鍾麗貞]
爸爸的部分就負責OEM,小孩子的部分就全部負責品牌、行銷、實體店鋪,通通都是由他們去弄,我們只是一個,看他們怎麼弄,他們就回報這樣子,會提供意見給他們,你說他們成不成熟,我覺得都還在學習啦,你覺得說成績好不好或者怎樣,至少我們的業績都有在成長,我們至少也讓大家知道說,雨傘有一個品牌。

歷經三代的傳統製傘廠,從代工到推展品牌,年輕經營團隊,為這個老行業注入新活力,用品牌拓展王國的版圖。

採訪/撰稿 徐慧玲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