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介紹兩位、以廢棄金屬進行裝置藝術創作的創意達人。他們的作品包括了寫實的鐵雕,以及金屬抽象創作,兩人的作品都非常有創意和藝術性,也受到了許多鄉親的矚目,雖然兩人從不曾受過正統科班藝術訓練,但天生的藝術細胞加上後天的興趣與努力,卻讓他們變成了「金屬創作達人」,來看記者李一凡、吳湘屏的報導。屏東縣高樹鄉的一家汽車修理廠裡,假日中突然來了一大群地方鄉親,不過他們來這邊不是為了修車、而是要來參觀「鐵雕創作」展覽。

農村的阿嬤、母親,到田裡工作,還帶著孩子,笠帽、斗笠,這個是她的以前的傳統的頭巾,防那個太陽的,這個是她要去田裡挑那個農作物啊,有竽頭還有甘藷、地瓜。

鄉親笑咪咪對著現場的鐵雕品頭論足,眼前這些生動的創作讓大家對創作者的才華稱讚不已,而這些鐵雕全都是出自這家汽車修理廠的老闆,人稱「黑手鐵雕師」的梁景華。

[高樹鄉民
楊耀榮]
他很有藝術天分,在工作之虞,或用廢棄的汽車零件,不拿去丟掉,還收集起來,做成那麼好的作品給大家欣賞,其實不簡單。

[高樹鄉民
汪進忠]
藝術是主觀的,他能夠把這些廢鐵,能夠把它重新組裝,創作成各式各樣的藝術品,這是我對創作者一個敬佩的地方。

在高樹長大的梁景華,十幾歲就開始學修車,學成後便在家鄉開設起修車廠,兩年半前在車廠裡看著一堆廢棄零件時、突然想到或可藉此發揮創意打造些金屬創作,便從此走上了鐵雕創作之路,而他也說、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靈感。

[鐵雕創作者
梁景華]
要有靈感,這靈感在一天當中,不管何時都可能產生靈感,關鍵是在這個靈感,想到靈感時,這個靈感是不是,你剛好在這邊,合乎這個時間,這很重要。

因為成長背景關係、梁景華對農村的生活有著深厚感情,而大自然裡的昆蟲與鳥、獸、動物等等,也是他最喜歡的創作題材,最近他發表了幾個以原住民為主題的作品,結果這些原住民鐵雕不但讓客家鄉親喜歡、連原住民朋友也讚嘆不已。

[茂林鄉民
馬樂]
我們就這樣子看,它的這些配備,它的刀、它的茅,它的獵物 以及它跟隨的一些狗,這個是完完全全、把我們原住民獵人生活,獵人的這一種行為,都很傳神的表達出來。

[高樹鄉民
阮見英]
他做的人物,像原住民的,我知道他有時候放假的時候會去山上和原住民一起聊天,可能他就開始研究原住民的東西。

<我現在要做腳,腳要把它分解,要有陵角陵線出來,大的和小的,像螃蟹的腳一樣,這裡面是空心的,我等一下做的時候會變圓。>

梁景華現正在進行的創作是一隻仿真的鐵雕大蚊子,為了讓作品比例確實,他都會參考實物照片、自行換算出創作物各部位的尺寸比例,再把廢棄金屬材料加以裁剪、切割或燒烙。

<來、剪一條線給我。好了嗎?好了,你的手走開,你的手別放那邊。>

這隻蚊子鐵雕從四散的肢體到成品,看起來很困難、但其實只花了短短一個多小時,創作速度飛快,學徒阿富真的可算是梁景華在創作上的得力助手,而他的三個兒女們對於父親的創作一向也有他們自己的看法。

<之前你的作品就是一直想要、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那樣就是那樣,豬就是豬、蟲就是蟲,就是沒有一個比較自己的想法的東西,可是就表示爸爸也進步啊,對啊、有進步啊!你現在會想這個就,就是你們的意見爸爸有吸收啊!不過還是要加強。>

[梁景華的大女兒
梁晴雁]
他的東西是比較寫實方面的,但是我自己就是覺得、他的東西真的是太精緻了,他的想法可能跟我妹妹都不太一樣,不過他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梁景華的兒子
梁明竣]
我一開始看到就覺得,他怎麼那麼無聊啊!車子不修跑來做這個幹什麼,不過他以前就有說過要做這個,只不過有點不以為然,我不知道他真的會做啊!

梁景華的三個兒女目前都在求學,或許因為受到父親影響,兩個女兒都就讀了美術科系,未來可能也會步上藝術創作道路,而梁景華對於自己的創作也還有很大的期許,希望自己可以在未來做出更多具有話題性的作品。

[鐵雕創作者
梁景華]
我的經濟上允許的話,又有時間可以發揮的話,我想打造一個公眾人物的整體像,譬如電視上的明星那些名人為主,我打算這樣做。

「黑手鐵雕師」梁錦華的創作包括了以寫實方式打造的鐵雕、以及隨機以廢棄金屬為材料而完成的抽象創作等兩大類,兩種作品各有其特色。(轉場)另外在北台灣,也有一位以廢棄金屬進行金屬創作的一位「環保機器人」達人。

在人來人往的楊梅火車站,這幾個月來在門口兩側一直都看得到兩尊頗具創意的造型機器人,兩機器人各有特色,偶爾也引起旅客目光,對小朋友來說更具吸引力。

[旅客
李杰穎]
我覺得它很有趣,可以讓孩子們學習,因為自己動手做可以很有創意又有成就感。

[旅客
涂順翔]
我其實蠻喜歡這個機器人的,為什麼?因為它這很有創意,對我們來說可以觀察他怎麼做的,怎麼創作,你自己有沒有想要來做看看,會。

這兩個機器人其實是創作者在偶然機緣中做出來的。去年底桃園縣環保局提出「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希望資源回收業者自行改善門面,讓民眾對回收業觀感能有所改變,回收業者鄭炳和突發奇想,想嘗試以回收廢鐵來創作機器人、當作自家招牌。 `

[環保機器人創作者
鄭炳和]
因為我們是小企業,我們也沒辦法花很多錢去做招牌或是什麼商標,對我們而言比較困難,我就想每天都從這些廢鐵中看到奇形怪狀、很怪的東西,有時候看到電視,我就想把這些東西都撿起來,所以就這樣開始做起來。

五十五歲的鄭炳和在五年前,租下了楊梅鎮外環道旁的兩塊地經營起資源回收事業,幾年下來在地方上已小有名聲。

<(民眾送回收物來..)老先生你帶來什麼東西?雜七雜八的啦、家裡用的,紙嗎?沒關係,雜七雜八的,好!來!你要整個拉進去嗎?沒,整個拖進去再秤這個。>

[環保機器人創作者
鄭炳和]
像有時我收到奇形怪狀的東西,我們都會收集起來,這就是怪手的前喙,也可以做鳥的頭,可以做很多變化,隨便一個東西做都可以,像這個不用的東西也可以做嘴那些,全部可以。

鄭炳和喜歡把形狀特殊的廢鐵堆放在角落,看出廢鐵形狀的可塑性時便隨時進行他所意象的創作,有時他也會先定出主題才進行創作,今年是豬年,鄭炳和就特地做了幾個有豬鼻子的機器人。

在開回收場前鄭炳和曾從事車床工作超過二十年,對電焊與金屬特性都非常在行,鄭炳和還說,他每天不管是創作什麼,都能夠樂在其中。

<現在形狀先把它畫下來,畫出想要的輪廓,因為現在還沒有固定,拿下來處理比較容易焊接,所以說先從上面來,看它的形狀、造型是什麼。>
現在眼睛和眉毛、嘴都做好了,做好了後頭部就接上去,接好後我們看看再如何焊接就成了。>
現在要完成了,就等著噴漆、油漆,這個創作的材料是滅火器,空的、報廢的滅火器筒子,還有螺絲。>
<這就是淨水器的儲水槽,這就是機車的鋼圈。>

在回收場為鄭炳和負責會計工作的女兒鄭羽珊,雖然過去從未見過父親創作機器人,但她一直相信父親的藝術才華。

[鄭炳和的女兒
鄭羽珊]
因為他從小到大就覺得他是個蠻有創意的一個人,像之前有時候還沒有做機器人之前,他都會到台北二手跳蚤市場,去買一些東西,然後就會在這邊裝飾這樣子,都會吸引很多顧客都會停下來看這樣。

鄭炳和的裝置創意一直以來都讓路經回收場的民眾驚艷,完成了幾尊具代表性的機器人以後、他的作品也開始受到鐵路局以及鐵道藝術村等單位的注意,並且也熱情向他邀請作品進行展示。

[台鐵楊梅車站
站長 楊韶平]
這兩具鐵雕機器人,自從在此展示之後,除了提升我們鐵路的服務品質之外,更增加我們與旅客互動的良好話題,旅客來講一般廣受好評。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
林月雲]
其實他的(作品)是蠻特別的啦,因為他有結合了一些環保的東西,都是利用那些廢棄物在做結合在做運用這樣,其實對來參觀的人有蠻大的省思。

鄭炳和的樂隊機器人,各個模樣生動,從環保出發;「黑手鐵雕師」梁景華,則是對寫實、仿真的鐵雕創作最是拿手。
他們讓大家看見,不管是誰、不管是否科班出身,只要盡力發揮自我創意、各種廢棄物都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任何事物都可以變成創作源頭,用心玩藝術、人人都有機會變成獨一無二的創意達人。

採訪/撰稿 李一凡
攝影/剪輯 吳湘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