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水蜜桃盛產的季節,而提到水蜜桃,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拉拉山,除了水蜜桃之外,拉拉山經常雲霧繚繞、保有原始森林樣貌,神木群更是遊客必訪的景點,這裡還有東南亞最大的檜木巨木群。民國75年,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頂級的農特產品,但若不是水蜜桃季,街上其實冷冷清清,淡旺季遊客人數落差有9倍之多。業者和地方政府如何吸引遊客在淡季上山,來看我們的報導。
一顆顆水蜜桃,看起來鮮嫩欲滴,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遊客]
喔 現場這樣吃真的有夠好吃的,菜市場買的沒有那麼好吃。
這頭是有玫瑰香味的水蜜桃,那邊還有橘子口味的水蜜桃,讓遊客相當驚奇。
拉拉山海拔約1600公尺,日夜溫差大,加上易排水的土質,天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全台聞名的拉拉山水蜜桃。
[拉拉山水蜜桃農
曾進寶]
水蜜桃品種有,全世界有263種,在我31年種植經驗來看,拉拉山本身有差不多70種這樣,好吃的沒有幾種,有十幾種比較好吃這樣。
31年前和老婆到拉拉山玩,就這樣愛上拉拉山的美,原本在台北開餐廳的曾進寶,放棄了都市的事業,上山來種水蜜桃,沒有經驗的他,慢慢學、慢慢摸索,成了水蜜桃達人,產季時,也帶著遊客到園裡,認識水蜜桃、體驗採果樂。
[拉拉山水蜜桃農
曾進寶]
介紹結束後他(客人)都很高興,以後他來,他就知道這水蜜桃什麼時候有得吃,他會打電話來問,這個品種成熟了嗎。
同樣也在山上種了三十幾年,林金龍的水蜜桃也是個個又大又漂亮。
[拉拉山水蜜桃農
林金龍]
像這個水蜜桃,摘的時候也是要很小心,你如果不會摘,像這個扭一下,這顆桃子會壞掉,像我這樣扳過去,它就很完整,就不會壞,蒂頭就還黏著,摘起來你看,它就這樣粉紅粉紅的。
需要細心管理的水蜜桃,採收時更得要小心翼翼,不能捏到、也不能碰傷,這可是農民辛苦一年後,依靠的經濟收入。
[拉拉山水蜜桃農
林金龍]
以前70幾年的時候,水蜜桃在巴陵、在拉拉山很好,很貴的時候,水蜜桃一斤賣到七百元,對,當時的氣候和現在的氣候又有些改變,當時的氣候,那白桃類的隨便種就會結果,現在那種桃子不會結果了。
和曾進寶一樣,林金龍也是被拉拉山的土黏住後,就走不了。
[拉拉山水蜜桃農
林金龍]
早期60幾年我爸爸那時候,台灣的水果很貴,那蘋果一顆要一百多元,我爸爸和人家合股在這裡做,後來我當兵回來就上來,結果上來一做,很涼啊,夏天在這裡工作,不太會流汗,又不會這樣黏黏的,很舒爽啊,越做越有興趣,就一直做一直做做到現在30多年了。
正因為有這群農民的辛苦打拚,讓大家一講到水蜜桃就想到拉拉山,每年夏天爭相上山品嘗這當季的美味。不僅如此,炎熱的夏天裡,拉拉山的陽光也溫和許多,夜晚溫度更在20度以下,成為最佳的避暑勝地。
一棵棵大樹高聳入天,幾千年前就矗立在此的神木群,則是另一個吸引遊客上山的原因。
[遊客]
可以吸收芬多精,做一個森林浴,然後是一個避暑很好的地方,然後再來就是說,看到這麼多的那個神木群,它們的年齡都這麼大,覺得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遊客]
在都市那種吵雜的那種感覺,非常地不舒服,來這裡真的很舒服。
40年前,文化大學教授發現拉拉山有大片神木群,更有東南亞面積最大的檜木巨木群,樹齡約500至3000年左右,也因為有完整的中海拔林相,提供多樣的生物棲地,因此生態資源相當豐富,1986年,正式成立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400到1800公尺,總面積6390公頃,更被喻為,「北台灣氧氣最多的地方」。
[台灣民宿協會
理事長 鍾鳳芳]
像這樣的所謂檜木神木區,現在目前世界上,就大概有四個地方有這樣的,北美的東岸、西岸,還有我們亞洲的台灣和日本,有這樣的東西而已,所以這是非常珍貴的一個神木區。
因為神木群的發現,許多人慕名而來,也開始了拉拉山的觀光開發史。
[台灣民宿協會
理事長 鍾鳳芳]
當時發現的時候,哇 有這麼好的地方,那一陣子的時間,確實,很多的客人會上來。
[桃園縣民宿發展協會
常務監事 陳信守]
你如果民國60幾年、70幾年,你去過拉拉山,跟現在你再到拉拉山去,其實你會發現,整體的拉拉山,它的整體的自然生態環境改變不大,因為它畢竟它是國有林自然保護區,在這個保護區的這個保護之下,使得我們整個的生態環境是非常地豐富的。
拉拉山有東南亞頂級的自然風光、有濃郁多汁的香甜水果、更有泰雅原民文化,不過除了櫻花季、暑假和過年,其他時間,拉拉山其實相當冷清。
[拉拉山商店街業者]
平常就沒有什麼人啊,對,(差很多嗎),差很多、差很多,(那平常如果不是),(像這種暑假旺季的時候),(街道上是什麼狀況),就是沒有辦法生活啦,就是沒有什麼可以,冷冷清清的啦,(都沒有人這樣子),對。
[拉拉山商店街業者]
差很多啊,淡旺季差很多啊,(大概差多少),對啊,(淡季的時候是什麼狀況),淡季的時候,下雨天,也有颱風,有颱風,旺季的時候,颱風又颱風,下雨又下雨。
依桃園縣政府風景區管理所統計資料,去年拉拉山遊客人數,以7月的11萬5059人最多,平均一天3712人,人數最少則是12月的1萬3069人,平均一天422人,相差9倍之多,甚至還有單日人數不到100人的。
[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局
局長 李紹偉]
淡季的話,主要考慮到是交通的問題,過去來講,因為我們到拉拉山的,從桃園或是中壢到拉拉山的班車,班車非常非常地少,還有一個就是說,大家可能,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以為說,從桃園或從中壢、或是甚至從台北,到拉拉山感覺很遠。
[台灣民宿協會
理事長 鍾鳳芳]
當然我們在交通的方面,如果說我們的政府單位,對於公車,公共汽車的部分,如果能更方便些,對那些退休的人,北部地區要上來我們山上玩的(人),就會比較方便。
目前只有桃園客運和中壢客運,有到拉拉山上巴陵,每天上、下山各只有四班車,因為地處偏遠,又考量運能運量問題,桃園縣政府觀光局表示,目前要增加客運班次有困難。另外上拉拉山必經的台七線,和拉拉山上的道路都非常狹小,旅遊旺季時常塞車。
[拉拉山水蜜桃農
林金龍]
路很小條,有時候會車不太容易,如果有辦法說全部(改進),做到兩台車,小車可以會車(的寬度),或是說有會車道,這樣交通就會比較好。
[桃園縣復興鄉
鄉長 林信義]
在我們石門水庫的集水區的上游,所以它(路)沒有辦法拓寬,為了保持生態,而且是石門水庫,大台北地區供水的這個地方,所以它現在只有截彎取直。
客運無法加開、路無法拓寬,為了推展觀光,縣府在暑假期間,舉辦「北橫旅遊節」,除了有系列活動,還有接駁巴士送遊客上山,然而,當地業者卻更期待,應該把資源放在淡季,推升淡季旅遊人次。
[台灣民宿協會
理事長 鍾鳳芳]
這個點,(暑假)這個時間點來講,本來就是很忙的時間,你政府單位再來辦這些活動,也不是說沒有效果啦,不過就是說,它的效果對我們來講,我們比較沒感覺,平常的時間來舉辦的話,可能對這些旅客,吸引這些遊客來,吸引這些遊客來,可能對我們業者來說,就會比較有幫助啦。
鍾鳳芳在拉拉山開了15年民宿,對淡旺季感受深刻,不過近幾年他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現在的淡季對他來說並不淡。而其他業者也想辦法,將拉拉山觀光推向生態旅遊的方式。
[台灣民宿協會
理事長 鍾鳳芳]
我們有開闢到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這些外國的遊客,所以目前來講,我們感覺到,大家有淡旺季的感覺,但是我這裡目前來講,我們淡季的時候,剛好新加坡的人它那邊放假,所以就來補這個淡季的時期。
[桃園縣民宿發展協會
常務監事 陳信守]
我們講日月潭,像現在的遊客量非常非常地多,可是對於當地的人,除了經濟以外,它還帶給他什麼,這是我們在地居民我們必須要去省思的,那相對地,我覺得在我們拉拉山這裡,目前我們現在整體的規畫是朝向旅遊,什麼樣的旅遊,生態旅遊,我們希望把整條的北橫線,用一個點線面的概念去整體的一個包裝,未來你來神木區,你可以跟你的民宿結合,你可以跟在地的人去做所謂的生態導覽。
從早期生產經濟為主,到現在的休閒旅遊,地方業者想辦法拓展淡季客源、找出拉拉山的定位,那地方政府又能做些什麼。
[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局
局長 李紹偉]
我們去年有成立民宿協會,過去來講的話,民宿的業者,他可能各自為政,他也不懂得說整體做行銷,那我們這邊來協助他做些行銷的話,有的是協會跟這個我們旅館業者有做結合,還有一個的話就是說,我們跟那個旅行社(合作)。
[桃園縣復興鄉
鄉長 林信義]
我們復興鄉種了很多的櫻花,所以我們說春櫻、冬湯、夏桃、然後秋楓,我們現在楓樹也種了很多,秋天我們也有我們的甜柿,所以春夏秋冬,我們如果這些都能夠加強的話,我想我們復興鄉一年四季,四季都有好的景點,有好的東西可以提供給我們的遊客。
藍天白雲襯著青山綠水,空氣中靜得只剩蟬和五色鳥的合奏曲,一切是那麼慵懶、那麼悠然自得,在這山裡,什麼也不做,就算發呆也很幸福。拉拉山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有渾然天成的美景、還有頂級的農特產品,觀光資源不缺,缺的是整體規畫和整頓,若能相互結合、做好配套,相信能讓拉拉山的觀光,一年四季都像水蜜桃一樣那麼吸引人。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 Aug 08 Thu 2013 10:47
344集-拉拉山的大小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