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花蓮縣中區的鳳林鎮,客家人口超過六成五,可說是花蓮縣的客家重鎮,擁有菸樓群、移民村老屋等豐厚的文化資產,2014年獲得國際「慢城」認證,是臺灣第一個慢城,也吸引不少人到鳳林體驗優雅的「慢生活」步調。鳳林慢城10年,究竟這個小鎮有哪些變化?居民對慢城的認同度有增減嗎?跟著記者宋宇娥、洪郁雯前進慢城鳳林。
花蓮鳳林擁有東部密度最高的菸樓聚落,在日治時代,這裡曾是種植菸葉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就算菸樓烤菸情景早已不再,但菸田子弟、也是廖快菸樓主人的徐明堂,仍帶我們走進烤菸室,說起他的兒時回憶。
廖快菸樓主人 徐明堂(左)
我們是把這鐵管燒得紅通通的 它產生的熱能用8天 裡面維持72度 才能夠把這10層樓架吊掛的800串菸草 利用這時間來把它烘乾
徐明堂同時利用菸樓空間,提供做金銀粄體驗,開設豆腐乳、蔭鳳梨製作的課程。
廖快菸樓主人 徐明堂(左)
知道它是什麼嗎 豆豉 米麴 兩天我就能夠把你教會了喔。
善用先人留下的文化資產,也有人將菸樓轉型成民宿經營。
鳳林餐旅業者 李佳駿(右)
我們裡面也有保留一些以前的石牆啊 一些木頭啊 對 但是我覺得這樣子對這些對菸樓有興趣的遊客來說 是一件滿有吸引力的事情
廚房裡大火快炒,手腳俐落,隨即就炒好一道客家小炒,李佳駿不只承接經營父母建立的民宿,就連餐廳也一併打理,發揚自家的客家風味料理。
鳳林餐旅業者 李佳駿(右)
那最主要就是我阿婆留下來的豬腳 那這個味道是我們傳承到現在已經第三代了嘛 那我們豬腳在我們店內就是算是招牌之一
新生代接手也不忘加入創新,新設咖啡廳,其中結合客家風情的擂茶咖啡,深受好評。李佳駿努力開發新品,就是為了讓被慢城鳳林吸引而來的遊客,能留下深刻印象。
鳳林餐旅業者 李佳駿(右)
我覺得拿到慢城這件事情是鳳林在自然而然產生慢活 或者是說它的標準在我們在正常生活的情形下拿到的 並不是說我們刻意我們去慢活啊 但反而對觀光或者是沒有來過鳳林的人會覺得很好奇什麼是慢活城鎮 然後我覺得會吸引滿多遊客來的。
人口數約1萬多人,客家人口比例占超過六成五的花蓮鳳林小鎮,文化資產豐厚,同時擁有「長壽之鎮」、「校長故鄉」的美名,2014年5月拿到國際慢城認證,成為臺灣第一個慢城小鎮,自此開啟了臺灣民眾對慢城的認識,同時吸引一群對慢活城鎮好奇的觀光客進到鳳林。
廖快菸樓主人 徐明堂(左)
它基本上就是一個無形的素質的提升 我是慢城鳳林 臺灣第一個國際慢城的小鎮 那當然也會因為這樣的品牌的營造 會有很多的遊客願意來這裡 來看一下 來走讀一趟
花蓮縣鳳林鎮長 林建平(左)
我們加入慢城,對鳳林產生什麼影響,對於鳳林在極力要拓展的觀光 當然在地方的品牌形象上面 它是有一個絕對加分的助益的效果,因為畢竟絕大多數的百姓對慢城還是有一個既定的熟悉,你不能說他是深入,至少他是知道的。
鳳榮地區農會是臺灣最早生產豆奶的農會,鳳林曾經是國內黃豆主要產區之一,而成立超過一甲子的鳳林豆奶加工廠,也在設備全面更新後,推出慢城品牌豆奶。
花蓮縣鳳榮地區農會總幹事
黃榮和(右)
我們把這個(蝸牛)圖騰加入到我們產品,說真的很多消費者很好奇,也在我們網頁、社群裡面很多的迴響,就是說怎麼這麼可愛的一個造型,我們說真的,我們也跟他分享國際慢城的這個故事。
不只慢城豆奶,農會還推出慢城米,在在可見「慢城」在鳳林人心中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感。
鳳林慢城發起人 李美玲(左)
慢城在臺灣、花蓮的認同度跟知名度 都有很明顯的提升 因為近期東華大學來做一個問卷 那其實可以從民眾的問卷填答裡面 就可以看到說 幾乎慢城是所有民眾都知道 而且都認同 然後也覺得它做得很不錯的一個認同的品牌這樣子
記者 宋宇娥(右)
2014年鳳林是臺灣第一個拿到國際認證的慢城,希望打造一種和都市節奏不同,同時提升品質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麼好的地方好好過生活,鳳林慢城10年了,地方上有哪些改變呢?
鳳林花生農 鍾順龍(左)
有的花生我會先看,預估會有多少花生量,我會看,比方說這邊拔一棵、這邊拔一棵,來看今年的產量大概會有多少
鍾順龍,曾經也是出走家鄉的青年,他2008年返鄉種起花生,貸款打造新店面,從傳統瓶裝花生,增加到花生湯、花生醬、冰淇淋等新產品。返鄉15年的他,觀察到鳳林慢城這10年,不僅認同度增加,返鄉或移居的青壯年也變多了。
鳳林花生農 鍾順龍(左)
慢城10年的變化,大部分的人慢慢有認同這樣的事情。0829<卡>我認為年輕人有略為增加,返鄉的人有較多,這幾年,有認同(慢城)這樣的事情。
在機台前細細琢磨木製筆的形體,他是手工木製筆職人葉佐蔚,從臺北回到父母的故鄉鳳林定居,推廣手作木筆技藝及書寫文化,近年主打木製筆體驗,希望讓民眾發現寫字的樂趣,感受花蓮慢活的美。
手工木製筆職人 葉佐蔚(右)
照片提供 葉佐蔚
TC0700-0707
很多鳳林人可能不知道我們在做這個,不過我們客人有美國來的、有以色列,有世界很多地方的人會來,來的時候我們就會介紹這個地方,以前是如何,這個地方看到前面的山、後面的山是什麼山,我們的水有多好,這個地方的人有多好,這個地方的人口結構、從哪裡來的,很多歷史文化底蘊。
用心雕琢、引導植栽的生長,朱昱達是近年移居鳳林的壯年,他熱愛迷你小品盆栽,他太太喜歡多肉植物,一家人租下移民村時代的老屋,整理成販售餐飲的空間,希望能讓人來到慢城,放鬆心情,感受植栽與老屋的美。
鳳林店家 朱昱達(左)
我又喜歡餐飲 這就是把我的生活分享給大家 邀請來這間古宅 坐坐喝杯咖啡 喝杯茶 度過個悠閒的下午 這10年來鳳林慢城的意象 還有這個生活的標誌 應該是慢慢的讓地區的人 自己在內心有認同感 你如何生活的有品味 你如何生活的有目標
資料畫面
TC0829-0920
卜蜂滾蛋 卜蜂滾蛋 捍衛家園
捍衛生活品質,自然是慢城居民最重視的事,2020年卜蜂大廠計畫進駐鳳林水源地蓋養雞場,激起鄉親怒火,引發上千居民走上街頭抗爭,鳳林人搬出國際慢城的光環,抵擋不當開發,保護家鄉環境。
鳳林慢城發起人 李美玲(左)
我覺得慢城是一種力量 而且我覺得它是一個給公部門的一個光環 但是呢給光環的同時也給它一個箝制力 我們人民並不希望不當的開發 那它就會去緊縮 那我覺得這個是慢城的這個認證的一個小力量 那我覺得這個在卜蜂的時候 就意外的 沒想到就是很多的抗爭的民眾啊 就提出來說我們是慢城0252我們不要這種高污染的卜蜂來這邊設廠 0256那我覺得這是第一次我覺得 慢城用它的人民認同的力量 去改變一個不當的開發
鳳林鎮長 林建平(左)
資料畫面
TC0947-1010
那次也是第一次,鳳林鎮的人民,那麼純樸的一個客家小鎮,所有的人都一致起來抗議,當有人要號召起來要反卜蜂的時候,當然反對者他可以訴求的最高集結當然是拿慢城,拿我們很好的一些鳳林的風土,我們對環境的保護這點來訴求,它是最有力的。
鳳林鄉親 游焰熾(右)
在反卜蜂那時候 我覺得大家都站出來 我覺得大家很重視的就是生活的環境 對 然後我們不想要生活環境被破壞 所以大家那時候團結一起站出來 那個力量還真的很強這樣子
身為臺灣元老級慢城鄉鎮,鳳林慢城走過10年,但仔細檢視,有鄉親認為內部的串聯極為缺乏,長期接待外地遊客的徐明堂就以鎮內觀光為例,指出地方店家業者單打獨鬥,串聯力道明顯不足。
廖快菸樓主人 徐明堂(右)
指引介紹(遊客)他們該怎麼走該怎麼玩 但是這個就僅限於民間團體或者私人的小組織 住在這裡的住民喔 那公部門在這個慢城的認證裡面 所扮演的什麼角色 這倒是滿玩味的
鳳林店家 朱昱達(左)
在花東地區的優勢就是自然環境 你如何去經營 如何去感受 我的日常是你的稀缺 你如何去珍惜這份稀缺 這才是我們慢城需要經營的一段 那相對的 很多的事情應該是由地方發起 公部門可能要負責推動 或者是協助
鳳林餐旅業者 李佳駿(右)
我覺得不管每一件事情在推動的同時 要集中小店去做串聯本來就不容易 所以還是要藉由相關的單位啊政府機關啊來推動 然後引導我們 因為畢竟像我們這種小店 我們可能平常連吃飽都有困難了 我們哪有時間再去推這些東西
花蓮縣鳳林鎮長 林建平(左)
實質上整體性我們慢城在臺灣慢城聯盟裡面,還是我們鄉鎮自發的、自主的一個行為,我們並沒有專責的有內政部的一個指引,甚至成立一個由上級指導的一個規模,端賴於輪值主席 他願意為我們慢城組織在我們臺灣裡面,他有多少的實際的作為。我想這一點,當然身為鳳林是臺灣第一個慢城的鄉鎮,這點在很多的場合裡面,我們當然可以很自豪,我們鳳林是第一個,但是我們第一個以後呢?這都還有很多人,不只是公所,我們也希望有志工的力量,我們也希望有社團(加入)。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洪郁雯
公、私部門如何攜手串連、合作,讓鳳林家鄉更好,無論是守住永續性的生活環境,或是讓傳統文化留根,這些都包含在72項國際慢城指標當中,認真回望,有許多是鳳林成為國際慢城前就已經在做的事,臺灣首座慢城的下個十年該怎麼走?或許就是在變遷中,繼續懷抱既定信念與價值,堅定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