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節目中《留不住的家園》,我們看了大埔拆屋事件的始末,本週我們要繼續分析大埔案審議過程的爭議。7月18日,竹南大埔四戶被苗栗縣政府強制拆除後,許多學者、學生及聲援民眾,走上街頭四處抗議,大聲喊著「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除了認為政府蠻橫粗暴,這件事也凸顯台灣的土地徵收過於浮濫,審議也不夠透明、不夠周延,節目一開始,來看《拆屋的理由》。靜靜地站在窗邊,望著遠處,只要心情煩悶,彭秀春總是如此,有時一待就幾十分鐘。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看那個稻田,綠油油的稻田,以前都是稻田,晚上睡不著,(就看)星星、月亮,早上起來有鳥,有鳥會叫我們起床。
剛結婚時,張森文、彭秀春兩夫妻,是向隔壁鄰居租屋,後來才貸款,買下現在公義路與仁愛路交叉口的房子,一樓開藥房做生意,二、三樓就當作生活起居的空間。
[大埔自救會成員
張森文]
家裡窮,真的窮,我們要幫忙家裡,就是這樣,對不對,慢慢地,(前屋主)他也肯,說反正他要回去了,回去頭份,才說,老弟,因為是我學長,就說老弟,如果要就(賣)給你全部吃下來。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一大早六點多我先生就開店,開到晚上十點,我沒有偷人家的,我真的是很辛苦賺的錢。
小孩大了,念書去了,白天彭秀春獨自留在家裡顧店,閒來無事,就學著做拼布來打發時間,掛在牆上的作品,是她南庄老家的樣貌,而這也是她心目中的「家」。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這是以前弄的,我就是,像我自己有一個家,就這樣子,二十年了吧,以前我們家就是這樣子,(旁邊都稻田綠油油),對啊,山,這稻田。
到了傍晚,彭秀春倚在窗邊望著馬路對面的公車站牌,等著小孩放學回家。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每次我小孩子要回家,放學回家就在對面下車,我就可以看到我小孩子回來了。
小孩回到家,彭秀春又開始在二樓廚房忙裡忙外,為全家人準備晚餐,也準備好隔日先生與小孩的便當,對彭秀春來說,下廚為家人煮飯是她最快樂的時光。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都帶便當,我先生上班也帶便當,帶便當,我先生他那個胃腸不好,吃到外面有噴藥的青菜一下子就上廁所,晚上煮多一點,飯菜就夾一夾,很簡單啦。
二十年前,張藥房並沒有這麼小,雖然也只有十一坪大,足夠讓他們一家人有舒適的生活。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以前這邊有一個房間,有一個大房間,小孩子都在那邊寫字、讀書,是啊,還可以啦,沒有像現在這樣子。
直到門前的公義路拓寬,張家的房子被徵收了一半,但全家五口人能有個小小的房子遮風避雨,就已經足夠,畢竟一家人在這已經三十個年頭,共同的生活記憶是無價的。
[大埔自救會成員
張森文]
原本我到這邊的,以前到這裡,十一坪時是到這邊,86年就被拆掉,拆掉就要縮掉,(縮到這邊來),就縮到這邊來,你看縮到這邊,你看 這房子還斜斜的。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所以深深覺得這個一個家是,不管你的家是好或什麼,所謂金窩銀窩不如我自己狗窩,就是這樣子,不管你家裡好壞,這個家就是說,我搬到哪裡去,那個是一個習慣的問題,我習慣在這邊的生活就習慣這樣子。
如今這個習慣要被迫改變,彭秀春與家人當然不肯,就在7月5日,苗栗縣政府規定的自行拆遷日前,大埔自救會,向台中行政高等法院聲請停止強制拆遷,遭到法院駁回,理由就是認為,被拆遷戶的家庭權、私生活等,非難以回復的損害,就算「家」被拆了,可以賠錢了事。而7月18日當天,苗栗縣政府更趁著大埔自救會北上陳情,強制拆除張藥房等四戶,當時苗栗縣政府,雖然找了搬家公司先入屋打包「有價」物品,錢買得到的電器設備等被搬了出來,但被彭秀春視為珍寶的拼布作品「家」,就與磚瓦一同被怪手無情地摧毀。
[聲援民眾
諾拉]
本來想進張藥局幫她搶(救)一些東西,可是,(縣府)他不讓我們進去,他們搬的東西只看得到價錢,他們看得到價值性的東西嗎?有沒有小孩的照片,有沒有一些回憶的東西。
家被拆了,彭秀春的長子連日來頂著烈日,蹲在瓦礫堆上,試著在一片狼藉中辨識、拼湊回憶。
[張藥房長子
張元豪]
盡量而已了,找到多少算多少,對啊,因為不可能說全部都找得到,因為現在,看這個情形要找很難啦,現在就能救多少回來就救多少。
一件件衣物、一張張相片,甚至鍋碗瓢盆,被張元豪及志工們挖了出來,但對張元豪來說,有些東西真不知該不該撿回去,畢竟這段回憶太令人心痛;他更不敢讓爸媽看到這不堪的場景。
[張藥房長子
張元豪]
拿了只有傷心而已,拿來要做什麼,對啊 看到也是傷心,我不想讓他們看到這些他們會怎麼想,我也不知道,不知道會不會再倒下去。
[大埔自救會成員
彭秀春]
我有繳稅,我今天沒有犯罪,政府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對啊,我現在我的家已經不見了,我要找回我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我的無價之寶。
無價的家園被迫成了斷垣殘壁,彭秀春還得付給苗栗縣政府代拆費用24萬2千元,剛好是六坪的土地徵收補償費,也就是說,土地被強制徵收了一毛錢都拿不到。
2011年至2013年,擔任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今年7月1日起,無預警不被內政部續聘的,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楊重信院長就無奈地說,大埔案演變至今,早已不是都市計畫本身的問題了。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因為從我的經驗 我想,這不是都市計畫不能解決的問題啦,不是都市計畫的問題而已,已經可能意氣用事,可能有,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恩怨,或說劉政鴻要顯示他的官威。
事實上,早在三年前,時任行政院長的副總統吳敦義,介入協調時,「原地原屋保留」及「農地集中劃設」,就被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發布,而當時苗栗縣政府也遵照辦理,更在2010年,苗栗縣都委會第226次會議時,同意朱樹、黃福記的建物及基地保留,而張藥房採「特殊截角」的方式保留,在2011年12月,營建署都委會的第746次會議,更進一步確認採納。但是到了2012年5月,營建署都委會第755次會議,卻以他人陳情持反對意見,而推翻了此決議,會有這樣的轉變,楊重信院長直言,是當時中央都委會審議不夠縝密。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那這個事情呢,理論上是應該組個專案小組,請公正的第三者,陪同去做會勘,這個動作沒做,這也可以講說,現在的都市計畫的審議作業,是不周延的,不嚴謹。
而這個不夠嚴謹的審議,卻被苗栗縣政府當作尚方寶劍,凡事必稱遵照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
[苗栗縣長
劉政鴻]
為了整個縣的發展,然後必須以大眾利益為主,當然是依據昨天的一個會議結論,我們就按照都委會,內政部都委會的一個決議來辦理,所以我們這段時間,我們盡量還是會跟地主來溝通。
十多年來,數次擔任,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的楊重信卻認為,無論中央或縣市政府的都市計畫委員會,即便影響大眾權益甚深,委員卻有一半是官方代表,另一半專家學者也是首長指派,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所以你球員兼裁判這個是嚴重,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它(都委會)是關係到整個利益的分配,你說它的重要性,這個是直接的影響到人民權益,(人選)到最後部長批了就可以了,那怎麼產生的沒人知道。
也因為各級都委會都是由首長指派,而委員會又多以合議制為由,往往由主席裁決,少有投票決議,還不准媒體拍攝,因此委員會能否客觀審查也常令人質疑。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那你找一批委員,你怎麼會可能說,找一批委員來對抗你的,頂多容許一個、兩個指標性的人,讓人家看出來說,這個委員會既然也可以請什麼人什麼人,所以這委員會還有公信力,它是要造成這個假象。
[政治大學地政系
教授 徐世榮]
土地徵收,一定要符合非常嚴謹的要件,其中一個,就是要促進公共利益,所謂的公共利益,不是縣長一個人說的算。
事實上,竹南基地及周邊特定區計畫案,剛開始是因為某家光電公司需要土地設廠,但苗栗縣政府擬定的計畫中,產業專區卻只有30公頃,占整個計畫不到兩成,其他約45%,70公頃都將開發為住宅商業區,而按照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苗栗縣都市計畫區之人口計畫,可容納約48萬人,但目前人口才30萬左右,有學者便質疑此計畫的必要性。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那你(苗栗縣)現在還有,差不多300公頃的住宅區沒有用,足夠(再)容納10來萬人,那你住宅用地沒缺乏,商業用地也沒缺乏,你工業用地還一堆,那你的居心何在,你藉這個開發案是想要,除了大帽子是為了發展地方經濟,繁榮地方,除了這以外,背後是誰獲利了。
[台北大學城鄉環境學系
副教授 廖本全]
從這些人的手上奪走他們的一切,然後交給財團,交給建商進行炒作,讓這些人無家可歸,家是這些人的來處,也是去處,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大埔朱阿嬤為什麼會自殺,我們也會知道,張藥局的張先生、張太太為什麼會這麼痛苦。
為此,大埔自救會在三年前提出告訴,而最高行政法院在2012年也判決指出,大埔徵收案有諸多疑慮,包括苗栗縣政府,未實質履行徵收前之協議程序、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未審查本案之公益性必要性,審查徒具形式等重大程序瑕疵,並發回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更審,三年來協助大埔自救會進行行政訴訟的詹順貴律師,便指出,苗栗縣政府敗訴機會很大,整個徵收案也可能被撤銷。
[律師
詹順貴]
那因為現在行政訴訟法很清楚地規定說,就說高等行政法院它的審判必須受到,最高行政法院所表示的法律見解的拘束,那所以呢,這個案子其實從這個點來看,未來,台中高等行政法院,直接撤銷徵收的機率就會變成非常非常地高。
然而就在司法判決定讞前,苗栗縣政府不顧爭議未決,將大埔四戶拆除,造成既定事實,學者便認為,這破壞了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民主體制。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助理教授 蔡培慧]
不管是都委會的決議這個徵收案,還有拆除,這些都還在訴訟中,所以如果我們以行政跟司法分立的原則,在司法還沒裁決之前,劉政鴻根本沒有取得拆遷的權力。
[苗栗縣長
劉政鴻]
每個事情當然,這個法定的程序我們就但是我們也了解,目前我們不能夠等到(法院判決),就是因為現在我們45億的貸款的壓力,我們等到法院判下來兩、三年下來,那我們怎麼跟地方交代。
也因此,許多學者、學生及聲援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學者更提出呼籲,應以大埔事件為鑑,盡速討論修正土地徵收條例,更應該建立監督機制,讓都市計畫委員會更透明。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
院長 楊重信]
你的準則,審議的準則,要非常非常地明確,過去不太願意把它弄明確,弄明確以後呢,水清就沒辦法摸到魚嘛,那每個委員的行為要受監督,現在沒有監督小組,沒有,所以我準備成立,民間監督都市計畫委員會的聯盟。
在醫院住了兩個星期,張森文瘦了一圈,和醫院請了假回到張藥房原址,瞪著僅存的牆面,面對政府粗暴的手段,他早已哭乾了眼淚,沒有多說什麼,默默地和兒子,把「家破人亡」的牌子吊掛到牆面上。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 Aug 01 Thu 2013 12:54
343集-拆屋的理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