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朋友知道「蓪草」嗎?60、70年代出生的鄉親,國小美勞課可能曾用蓪草髓心做勞作,但這在台灣發展百年以上的產業,卻消逝了30年之久。蓪草紙材質特殊,摸起來就像真花,從前便用來製作各式花朵外銷,尤其是玫瑰花,全盛時期,新竹地區一天就要外銷十萬朵紅玫瑰紙花!然而隨著各種塑膠與新紙材出現,蓪草逐漸被人們遺忘。有一群人便相當捨不得蓪草就此消失,希望能夠透過文化創意,重現蓪草產業與工藝。
老師拿出圖片示範,要教民眾如何用蓪草紙做出逼真的櫻花,把握蓪草紙噴了水後,延展性佳的特點,又摺又壓,做出櫻花花瓣的型。
蓪草紙摸起來相當細緻,質感有別於一般紙張。第一次體驗蓪草紙花製作的民眾,除了感到新奇,也頻說難以掌控力道。
[體驗民眾
練晴]
因為蓪草它,如果你不小心,不小心的話它就很容易會破掉,那就是,在拿剪刀的時候你就是會格外地小心,滿耗時間跟精力的。
[體驗民眾
連莉芳]
它真的很像真正的花,那種感覺、質感,跟一般我們做紙花或者布花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比較自然。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一般的紙,我們是纖維,但是唯獨蓪草紙它是細胞,所以它摸起來的觸感,真的跟花瓣一模一樣。
蓪草,又名通脫木,雖名為草,實際上是樹木的一種。蓪草莖幹裡的髓心,質地輕盈,類似保麗龍,可刨製成天然紙材,老師傅的刀工技法,如今已經相當罕見。
蓪草紙花特殊的質感及栩栩如生的觸感,令人愛不釋手,也為台灣寫下一頁輝煌外銷史,民國七十年左右的全盛時期,一天要外銷十萬朵蓪草紙花。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在大概民國六十幾年,七十年那時候,我們台灣就已經會做蓪草花,就是有一家中西化工,它們研製了,怎麼樣做一些蓪草的前製處理,讓它摸起來更像真正的花瓣,所以那時候外銷都是以玫瑰花為主,然後做起來真的是栩栩如生,觸感也跟真的花瓣是一模一樣。
蓪草紙花風靡國際,當時為了趕出貨,在新竹地區,帶起一陣蓪草紙手工藝的熱潮。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早期我們都是原住民種植,那在五峰鄉、還有南庄鄉,都是原住民,那因為客家人是比較靠近原住民的部落,(客家人)採購了以後,就拿去新竹,賣給我們新竹市的那個蓪草工廠,所以就產生一種,族群的共同的一個產業。
早在清朝時期,因為台灣的蓪草紙品質好,也都銷到中國去,當時中國用來繪製蓪草畫,因為攜帶方便,深受西方人喜愛,成為最佳紀念品。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那中國大陸那時候也有一批,在廣州有一批匠師專門在畫蓪草畫,那因為外國人來,他們來到中國玩的時候,他們會想要帶一些紀念品回家,那是非常方便攜帶的東西,然後畫的都是一些當時清朝的風俗民情,他們對清朝這種東方的國度,他們覺得非常地有興趣,然後當初畫的都是一些,判官、花鳥、仕女圖,就非常漂亮。
曾經輝煌的台灣蓪草產業,因各種塑膠和新紙材出現而凋零,不僅老師傅所剩無幾,年輕一代甚至根本不知什麼是蓪草。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因為塑膠花的進來,還有絲花,那當然這種,我們的蓪草花完全都是手工的,從它採收,然後把它做成紙,然後用手工去做成花,當然不敵那種塑膠花、那個絲花這樣套套套,機器做一做就好了,所以當然,經過時間的考驗會沒落。
雖然蓪草產業沉寂多年,張秀美仍努力重現蓪草工藝的風華,不願讓它的價值被人們遺忘。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張秀美]
其實我一直都沒有放棄,我大概在民國八十年的時候,我到中國大陸去投資,那經過二十年了,我覺得,這個中國大陸說實在,它現在也結束了這個行業,那在台灣,也剩下我一個,那我覺得,我不做會覺得愧對祖先。
[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陳建華]
最近很多這種都是化學因素去造成的,有一些,你為了要求快、求便宜,然後都用一些化學產品,那個對環境是不好的,那我希望是,可以用蓪草來喚醒大家,去注意,你有很多東西不一定完全都要化學去做,它是有機會,讓我們重新去思考,然後去運用一些古老的智慧,用這些天然的材料來製作這些產品。
一雙巧手,讓蓪草紙幻化成鮮艷欲滴的美麗花朵,天然的質材所展現的生命力,迷人而耀眼,這有強韌生命力,曾經輝煌的蓪草文化,或許能再度在台灣成長、茁壯。
採訪/撰稿 宋宇娥
攝影/剪輯 蔡裕昌
- Aug 01 Thu 2013 12:52
343集-重現蓪草工藝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