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疏解關西鎮假日車潮,新竹縣政府爭取闢建118線關西外環道路,而這條外環道,在民國84年便已完成規畫,並於88年6月完成「變更關西都市計畫」案,近年又納入中央「生活圈道路系統建設計畫」及新竹縣政府101 年度主要施政計畫,總長3411公尺、寬30公尺,耗資13.5億,而環評案也已經在去年底有條件通過,待內政部審查通過徵收計畫書,六月就要發包開工。不過,在地的美里庄環保聯盟直指,外環道需求性並不高,而且路線直接貫穿百年來先民開墾的良田,關西八景中的文祠遠眺、南橋踏月等景色也將被破壞,衝擊的不僅是文化、環境,也將影響關西發展觀光的資源。下課了,小學生在老師的指揮下,快速通過馬路,東安國小前的中山東路,是關西交流道往來台三線的主要道路之一。

[老師]
像剛剛這樣放學(有)很多遊覽車,車流量是滿多的。

[家長]
這裡很多車子喔,你看。滿多車的啦,如果車子可以少一點比較好啦。

車子少一點,對小朋友的安全更有保障,為了降低市區車流量,減少塞車,關西將闢一條外環道,卻在地方上引起議論。

[鎮長
吳發仁]
外環道的闢建,是一個,關西鎮的一個大事情,關西鎮還沒有過這麼大的建設,大家共識要拿出來,不要嘴巴靜靜地不說話,你靜靜地不說沒有人知道我們要什麼啊。

這天,我們為了外環道爭議來到鎮公所,關西21個里,除了一位里長生病住院無法前來,其他20個里的里長全到齊了。

<反對的全部是什麼(人),他們都是讀書人啦,學者,一直說一個建設就會破壞到關西的生態,但是我跟大家說,所有建設,有哪一個建設不是破壞關西生態的。>

鎮長在台前說得口沫橫飛,台下卻靜得很,氣氛有些不尋常。

<所以今天為什麼大家會來,表示,他們是民選的,今天這些人全都是贊成的里長,贊成外環道要闢建的,贊成的,沒人敢(反對),因為你這次不贊成以後你不用選。>

[關西鎮石光里 里長
嚴盛任]
台灣就是要發展,所以一定要有路,沒有路絕對不會發展啊。

[關西東興里 里長
詹玉珠]
到時候發展起來你才想(說),這十幾億被別人搶走你沒機會了。

[被徵收地主
吳聲達]
我的柑園那麼大,鹿寮,鹿舍,全部被它開路徵收掉,我沒話講啊,我一年就賺幾百萬,為了關西不給它開(路)不行,我要給它開。

鎮長大聲疾呼,土地要被徵收的地主,也願意放棄土地和賴以為生的產業,來成就道路開發。然而一條路不只是串連A、B兩地,這麼大的工程,包括土地問題、路線設計、生態文化,和民眾生活的影響等等,涉及層面廣泛,而事實上,這背後還藏著其它聲音。

118線關西外環道路工程,民國84年便已完成規畫,期間路線幾經調整,最終定案,起點設於農會仙草加工廠旁,經北山里、南山里、東光里,一直到東光國小附近,與台三線銜接,總長3411公尺、寬30公尺,而環評案也在去年底有條件通過。不過關西的塞車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我們隨機訪問了鎮民。

[關西鎮民]
下班的時段都很容易那個塞車,就四、五點左右的時候都會,對,差不多是這樣子,(假日的時候有更嚴重嗎),假日的話不會,假日早上都是人家來市場買菜。

[關西鎮民]
是不會塞車啦,可是車流量還滿大的,假日會比較多,(所以這樣的塞車狀況),(你可以接受嗎),我覺得是還好,沒有說到塞不能動啦。

對於塞車,各人感受不同,不過環評書上,關西鎮道路服務水準,假日大多屬於A到B級的順暢程度,外環道開闢後狀況也大致相同,那麼開路的必要性何在。

[新竹縣工務處養護科
科長 林鶴斯]
事實上我們有經過,請委託專業顧問公司有做調查,事實上也不是說,就是A級的程度,尤其到假日的時候,那個車潮的話,事實上是滿多的。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陳玉蟾]
只有交流道那邊,在禮拜天下午是C級,就是說稍微壅塞,稍微壅塞,那另外環評書,他去市場那個地方有一個C級,那市場早上當然是交通壅塞,而且市場那邊和外環道完全沒有關係。

要疏解車流,但外環道起點卻不是在交流道,反而是離交流道口,約六、七百公尺遠的仙草加工廠旁,外環道完工後,沿路還將會設置六個紅綠燈。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陳玉蟾]
那我們想,外環道就是要快速引導車流通過,你現在這麼多紅綠燈,表示說,你跟很多農路、鄉路交會,所以這樣外環道它的速限五十公里,速度也不快。

鳳山溪在關西蜿蜒而過,而外環道將跨越鳳山溪四次,必需新增四座橋,加上原有的三座,將來短短的三公里就會有七座橋,居民擔心,颱風來臨時,橋墩會阻塞水流引發災情。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羅功奇]
第一座橋就在那邊,那邊直接剖過來,你看這個綠色的稻田,就會這樣被它剖過去,還有剖到哪裡,那個叫做南山大橋,那座大橋,旁邊又會再建一座橋。上次颱風,上次颱風,那棟藍色屋頂房子的旁邊就淹水淹掉了。

居高臨下,美麗的田園景緻盡收眼底,這裡是關西最肥沃的河谷平原,不過外環道即將從中間劃過。

[關西鎮民
戴秀庭]
破壞鄉土,破壞這幾百年來我們關西的好山好水,一條路要是建下去要恢復不可能了啦。

為了開路,縣府必須徵收的土地約九公頃,而其中大多是農業區。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陳玉蟾]
其實我們政府,它要蓋路的原則要道路預定地、或是公園預定地、或是國有地、公有地,不過,這條外環道,180筆的土地,其中153,153筆的土地是私人的土地,大部分就是特殊農業區和山坡保育地。

[被徵收地主
王德慶]
到那個井,那個井那還是它徵收的範圍,這是外環道的中心點,這裡要做箱涵,差不多要7米高,從這邊過去,這裡到那裡,到那根電線桿15米,這裡到那裡,差不多到架子那邊15米,總共徵收30米。

王家在北山里開墾了一、兩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不過這次七百多坪的田和一百多坪的山,將被徵收開路,就連房子也幾乎要被拆光。

[關西居民
王鍾鳳妹]
就這樣斜著過來,農會仙草加工廠在那上面,這裡全部拆掉就對了,我這個房間說還(會)剩一點點,我也不知道,這間 我的房間,這邊就是我第二個叔叔住的,這前面到時候就會擋著啊,(所以你的房子),(差不多都拆光光了),拆光光了。

陳情多年,眼看著今年就要動工,反對的居民三月底北上立院陳情。

<反對關西外環道,反對關西外環道,浪費公帑,浪費公帑,黑箱作業,黑箱作業。>

[被徵收地主
范進樓]
開這條路,就像一條鐵鍊,破壞我們最好的水田、風景,我們祖先,辛苦開出來的良田,一旦被破壞掉就很難復原。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賴傳莊]
十幾年前就是有公布就是要做,但是我們一直不清楚這條路線怎麼走,當我們曉得的時候等於就是環評已經出來了。

新竹縣政府所舉辦的環評會議,已經有條件通過,但是這個事情,非常像我們熟悉的美麗灣開發案一樣。

[新竹縣工務處養護科
科長 林鶴斯]
關西的建設已經停滯了一、二十年,那人口也一直在下降當中,也希望有一個新的建設來,興建一條外環道,那帶動一個新的聚落的一個發展。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陳玉蟾]
這條路,它的旁邊是農田,是河川的行水區,以後怎麼樣變更使用呢,可以蓋工廠嗎,可以當住家嗎,它們現在這個地方本來就是最美的世外桃源。

街道上的商家也憂心,客源將隨著大馬路開通而被帶走。

[關西商家
林美珍]
我們關西是小地方,就是說現在如果要做外環道,我們這些外客沒辦法進來關西,對做生意來講,就會差很多這樣。

[關西商家
蘇先生]
車陣的人潮,我們希望把他留下來,而不是把他們當成瘟神一樣趕他們走,如果說車子要不進來很簡單啊,只要入口那邊把路封起來,車子就不會進來了,不需要花到這麼多錢啊。

[關西鎮長
吳發仁]
很多人,想要來關西玩的人,就是因為塞車(不來)嘛,塞車,你不來關西的人從外環道走了嘛,你走了(之後)這關西自然會有更多人來。

關西外環道工程,是新竹縣政府第一個以市價徵收的案子,包含用地徵收和工程,短短的三公里多,總經費高達13.5億,平均一公尺造價40萬,對照目前的交通流量,似乎不太合乎成本效益。然而針對這件耗資十幾億、鎮長口中關西史上最大的開發案,許多鄉親似乎不是很清楚。

[關西鎮民]
(你知道關西要蓋一條外環道嗎),我不知道。

[關西鎮民]
我是知道啦,可是,詳細情況我是沒有很清楚,到底是要開在哪裡,或者是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外環道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規畫,直到民國98年,被公路總局納入,「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6年計畫」,才有了經費,補助6.6億,其餘由縣府和公所負擔,但過了十多年,關西是否還需要這條路,值得好好研究,但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不打算再思考,因為「盼了十多年」,而且中央只負責給錢。

[公路總局第一區養工處
副處長 簡圳銘]
因為它是屬於地方道路,所以我們中央機關,我們只負責補助,那所有的一些用地取得、細部設計、規畫、環評等等,這是由地方機關自己去辦理,不是屬於中央機關的權責。

[朱天衣]
難道那個中央就是撥錢就算了嗎,它們有做到,好好的監督,我們納稅人的血汗錢的這個動作嗎,沒有,沒有。

環保聯盟則提出替代方案,建議從國道三號和台三線交叉處,新增一條交流道,不僅省錢,又能直接把車流引入國道三號,但高公局回應,此方案的交流道,與關西交流道間距小於兩公里,不符合增設規定。

[前明新科大休閒系
系主任 范光棣]
現在錢說撥下來了,我覺得縣政府覺得沒有用可惜,台灣這麼小像小家庭一樣,你要全面規畫,不是說,拿到錢沒用不行。

<左轉>
順著關西交流道下來,往市區或台三線得先左轉。
<左轉>
但外環道開通後,也許你得往反方向走。

[被徵收地主
黃德淵]
路開了會帶來文明,路開了,我關西市區,關西市區那就不會那麼塞車。

[美里庄環境保育聯盟
羅功奇]
我們要發展,要靠這文化的部分來發展,不是說路開就會發展。

二十年前,每個鄉鎮都渴望更便利的交通,才能帶來發展。如今許多人思考的是,「發展」是什麼?為了便利,我們得犧牲什麼?值得嗎?這些都需要討論。沿著路一直往前走,人們的腳步是跟著前進,還是後退?路,不會轉彎,但人類的思考模式可以轉變。

<重新計算中,右轉>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