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美濃鎮,是個有名的客家庄,大家都很熟悉,在台東縣卑南鄉,也有一個美農村,就位於卑南溪的舊河道,不但是台東第二大釋迦產區,更因為出產被選為國宴甜點的鳳梨釋迦冰而聞名,然而,釋迦產業經濟效益畢竟有限,村落人口開始老化凋零。近兩年來,數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結合父執輩的農務專業,試圖為美農尋找新的產業發展。從冷凍庫拿出來的釋迦,沒多久就多了一層白白的霜,解凍後,工作人員快速地削皮切塊、去子,這些經零下25度低溫保存的釋迦,早已熟透了,準備送去加工製冰。
倒入鄰近初鹿牧場的鮮乳,釋迦果肉經過殺菌打碎,老化熟成,完全乳化後,再放入製冰機裡,打發成冰淇淋。
<這一定比較平滑,差不多,差不多到的時候,就差不多全部會是這個樣子>
滿是釋迦與奶香味的冰淇淋,順著流出,工作人員加快腳步,把這些白皙的釋迦冰淇淋裝盒,送入冰庫急速冷凍。
早在民國60年代,台東卑南鄉美農村便零星種植釋迦,70年代中後期,釋迦更是受到市場歡迎,美農村釋迦種植面積急速增加。
[卑南鄉美農村
村長 吳文耀]
釋迦的外銷非常強,年輸出的話,台東釋迦就有,大概有7500噸左右。
然而在釋迦的產季,若有颱風、焚風,或雨後突然的高溫,往往造成釋迦過熟變軟,即使風味依舊,這些熟、落果無法即時送到市場,唯有送給左鄰右舍或丟棄。
[班鳩釋迦產銷班冰品部
廠長 陳進憲]
果子是最好吃的時候,但是它卻不能夠拿到消費者手上,又都是要拿來去送給人家吃,因為我們台東,很多都是釋迦果農,那送到最後,拜託你不要再送了。
89年時,當地的釋迦產銷班決定集資成立冰品部,開始研究釋迦的新用途。
[班鳩釋迦產銷班冰品部
廠長 陳進憲]
這種想法已經成熟了,然後就開始募股,就是募集基金這樣子,那我們班裡面有40個班員,募集了320萬,然後用這個320萬做基金,然後開始去選購這種機器。
剛開始,他們委託冰淇淋廠商,用自家的釋迦製冰,成品卻只有牛奶味沒有釋迦味,根本沒特色,於是他們只好自己動手做。
[班鳩釋迦產銷班冰品部
廠長 陳進憲]
剛開始做的鳳梨釋迦冰淇淋,它可以吃到果肉,但是,你吃不到它的那個味道,只知道這是鳳梨釋迦沒有錯,但是那個味道顯不出來,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我們現在的鳳梨釋迦的冰淇淋,你不但吃到果肉,你還可以吃到那個鳳梨釋迦的香味。
這群門外漢試了又試,花了很大的工夫,總算研發出,有濃郁釋迦香氣又帶有果肉口感的冰淇淋,91年更被選為招待外賓的國宴冰品,班鳩鳳梨釋迦冰一炮而紅,平均一年就需要1萬5千斤的軟熟果,現在更擴大將其他農產品加工。
[班鳩釋迦產銷班冰品部
廠長 陳進憲]
後來也開始生產,台東的農產品的冰品,譬如說洛神花、百香果這些,我們也有做枇杷,還有甚至,鄰近的果農有那個愛文芒果,我們也幫他做。
釋迦農少了部分熟、落果的損失,但產銷班能收購的量畢竟有限,收購價也只有鮮果的六分之一,釋迦雖然相對於其他農作物價格較高,但被貿易商掌控,釋迦農收入還是不高,因此新生代的農民無不思考著,如何提高農業價值。
[卑南鄉美農村
釋迦農 吳皇慶]
釋迦產業,它的價格大概都操縱在貿易商,都在商人手裡,因為我希望,釋迦不再是一個單純只能秤斤論兩賣,我希望它能有一個附加的價值。
地處卑南溪舊河道的美農村,原本是卑南族居住地,日治時期,隨著日本人的菸草政策,大批西部居民移墾,原住民走了,大量的漢人留了下來,像美農村的班鳩,其實是卑南語,而不是一般人認知的「斑鳩」。
[班鳩釋迦產銷班冰品部
廠長 陳進憲]
在還沒有開發的時候,到處都是荒地的時候,它長著一種原住民叫做班鳩的那種朝天椒,這種朝天椒又小,又辣又香,因為這邊很多,所以原住民他可能就(講)說,我要去班鳩採班鳩,要去採班鳩,後來這個地方就變成,登錄的時候就,相近音就把它取名叫做班鳩。
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後,一波波的移民潮裡客家人也沒有缺席。
[文史工作者
黃學堂]
民國50年前後,到民國53年的時候,香茅的價格很好,一台斤就100多元,很多人就移民到那邊。
像美農高台的姜華榮,父執輩便從桃園新屋移民到美農,甚至祖先牌位等也都早已請到美農供奉。
<我就去年剛回去過,也拍了一些照片。>
移民到美農的姜家,原本也是在卑南溪畔平原耕種,然而卑南溪洪氾後,田地大量流失,他們只好搬到鄰近的丘陵地,也就是美農高台開山闢園,種植香茅、生薑、黑豆等,爾後茶產業興盛,轉而種植烏龍、金萱等茶樹,但隨著茶葉外銷失利,高台原本蓬勃的製茶廠一間間關門,高台不再熱鬧,房子也日漸頹圮。
[卑南鄉美農村
釋迦農 姜華榮]
民國80年、80年,70多年的那時候,那時候山上很多人種茶,茶工廠有四間,茶葉種了,茶葉後來沒外銷了,內銷也沒有很好,所以工廠一直關,現在只剩下一間。
[文史工作者
黃學堂]
所有我們客家移民基本上是經濟移民,他哪邊可以討生活,他就到哪邊去,產業變化後,像這個香茅也沒落了,甘蔗也早沒了,就剩少部分種果(樹)作物。
為了討生活,大部分的年輕人也離開了故鄉,美農留下的只剩老人。
[前美農社區發展協會
理事長 李文雄]
我們這裡沒什麼搞頭,幾個年輕人都跑到外頭去了,像我的兒子,他們都在外面。大家都想說,到外地去混口飯吃。
產業轉型才有機會改變,原本也是釋迦農的陳民富,91年因緣際會,接手了之前駐村藝術家留下的柴窯,並拜師學藝,成為台灣為數不多的柴燒師傅。
[卑南鄉美農村 柴燒師傅
陳民富]
第一年的時候,他有請師下來教柴燒的時候,我們是純粹是說,幫忙的性質,但是也把這個技術跟他學起來,所以在第二年,我就跟他把那個窯買起來,就開始從事柴燒。
大兒子陳信价也在耳濡目染下,對陶藝產生了興趣,國中一年級便隻身北上拜師學藝。
[卑南鄉美農村
陶藝家 陳信价]
打從我摸到一塊陶土的時候,很不自覺就被它吸引住了,也可以一整天在做陶,我是覺得很快樂,就一個人揹著背包坐著火車,上去台北找我的老師,在他的工作室開始做起,然後這樣子來來回回之間也11年了。
由於柴燒是土坏經過火焰燒炙,在作品上留下火痕,或沾黏了落灰產生不同的色樣,因此柴燒作品可以說是個個獨一無二,但要能夠有好的作品,就必須不間斷地補充薪柴,讓溫度維持在1千度以上,一次燒下來,往往三、四天無法闔眼,也因此,陳民富放下了需要許多人力的釋迦,專心燒陶。
[卑南鄉美農村
柴燒師傅 陳民富]
早期的時候,前五年的話,我們可以說是,作品都沒有人買,但是因為,第一,你要在這個圈子裡面跟人競爭的話,必須把你的柴燒技術先練好。
由於柴燒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與功夫,因此初期單靠陶藝根本無法養家活口,於是陳民富也開始種植咖啡,甚至把柴燒陶杯與咖啡結合,讓遊客有雙重享受。
[卑南鄉美農村
柴燒師傅 陳民富]
我這裡從事休閒,覺得說咖啡這種東西,你採收下來之後,你可以放著,有人買的時候就賣,像我去年收的也不夠賣,來這邊看陶藝的時候,我們請他喝個咖啡,他喝得合他的口味,他就順便把咖啡買回去。
<這個做醋,像這個,我用很多去發酵。>
9年前,祖籍在屏東內埔的宋彥雄,也決定改種有機咖啡,但台東咖啡雖然滋味香醇,卻通路有限,因此宋彥雄開始著手研發,咖啡醋、咖啡酵素咖啡豆等附加產品。
[卑南鄉美農村咖啡農
宋彥雄]
(釋迦)大陸斷掉的話(就)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咖啡是永續的不一樣,像我做這個咖啡醋,價錢反而更好,像我一小瓶可以賣到300元,一定要多元化,因為這個好東西,我們要去利用它,你不能只有喝咖啡。
<這個是軟枝種到這邊,這邊以上才是鳳梨釋迦。>
而父執輩來自新竹的吳金銘則決定轉型做自然農法,因為作物價格相對穩定。
[卑南鄉美農村釋迦農
吳金洺]
我們這樣種了以後,我們知道我們會有多少收入,我們種大概多少的面積,大概能計算出來,天災就沒辦法,像穩定的話,(只要)不是天災,我們可以掌握說這樣有多少的收入。
趁著釋迦剛收成,吳金銘兩夫妻修剪樹上大部分的枝葉,要讓釋迦樹休養生息。
[美農村釋迦農
巫蒞蕙]
現在收成後,就要讓它休息,它算是半落葉,所以要把它剪一剪讓它休息,等它(重新)發芽。(否則)以後枝條太多,太密,它就不會長出比較好的果實給你。
吳家的釋迦園滿是雜草,更間種了枇杷、蔬菜等,就是要用多樣性,讓整個果園的生態能夠自然平衡,他們還在釋迦園裡養了數十隻的雞鴨鵝,要讓果園裡的肥料也能夠自給自足。
[卑南鄉美農村釋迦農
吳金洺]
藉著一個自然,一個循環的模式,譬如說我們果樹,生產的外觀比較差的,我們種的菜,還有一些我們的農產品比較差的,我們就篩選起來給我們雞鴨當食料,雞鴨當食料,一方面呢,牠在這個果樹底下活動,牠會幫我們除草,兼除草兼吃一點蟲。我們的果樹不用施肥,就靠牠雞的排泄物來供應我們果樹的養分。
接下來,吳金銘更聯合了鄰近的有機農,打算把果園旁的小矮山,「巒巒山」,復育成自然生態的森林。
[卑南鄉美農村釋迦農
吳金洺]
後面這一片山,然後到那一邊連結起來,這裡有12公頃,是我們目前我們要做,但是可能不做農作物,一個生態的復育,這一大片它(是)屬大自然的,就給它歸大自然。
新的產業思維,也帶動了美農新的農村發展,近年來,更有年輕人也返鄉加入這個行列,像是陳弘儒便返鄉經營起家中的茶園,不但採用有機耕種,更要作為導覽解說教學之用。
[卑南鄉美農村茶農
陳弘儒]
這塊我種了3、4種的種類,那未來是想要朝著示範茶園的,讓一些,做一些導覽體驗,對,然後我們社區目前也正在接洽一些,縣政府、公家機關、學校,然後讓小朋友來了解茶葉。
而村長的兒子吳皇慶,也要在釋迦園裡做民宿,把釋迦園變公園,讓遊客能自在地遊憩。
[卑南鄉美農村釋迦農
吳皇慶]
你可以很舒服地在果園裡面散步,然後這樣他會更想要認識你的產業,他了解你的產業之後,他就會有一個,這種東西會對他有一個吸引力,他就會想要掏錢做一些消費。
[卑南鄉美農村茶農
陳弘儒]
我們整個民宿搭起來,或者是我們茶園、導覽解說、咖啡園、柴燒導覽解說增加了,遊客增加了,那當然勢必需要這些導覽的人才,那它當然就是對我們整個美農社區,想要留下來的年輕人更多。
越過卑南溪,踏進美農平原,美農在地居民,試著透過產業轉型與異業結合,要讓遊客可以喝到有機咖啡,欣賞獨一無二的柴燒作品,品嘗香甜的鳳梨釋迦冰,徜徉散步在自然生態裡,讓美農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麗農村。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徐偉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