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高樹元氣館,除了推廣在地休閒產業、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等工作之外,一年多前附設安親班,免費照顧弱勢家庭的孩子,讓他們也可以得到,跟一般小朋友一樣的課後托育環境。除了課業方面,他們更注重日常生活技能的培養,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像平常小朋友就要幫忙,打掃環境、做菜、種菜等等。一起看看這個兼具教育、心靈輔導和人格養成的安親班。

安親班這堂課,安排的是環境教育課程,孩子從居家環境的測量開始認識,還學習日常生活的環保概念。



互動式的教學,孩子們學得很開心。這所安親班成立已經一年多,附設在屏東高樹元氣館裡,學生有40人。

[屏東高樹元氣館
館長 陳文靜]
八八水災開始,我們是在第一線救災,那發覺這邊弱勢的家庭跟孩子特別多,所以我們把整個心力就投入在這裡

也正因為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所以館方是免費義務照顧他們,希望他們也可以得到,跟一般孩子一樣的課後托育環境。

[屏東高樹元氣館
館長 陳文靜]
弱勢孩童,他為什麼不能去上安親班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錢可以繳,那如果說我們在這裡,再以收費的方式來講的話,孩子還是一樣沒有辦法來,而且也還會在外面留連,那我們純粹是義務性的,雖然開銷很大,我覺得這個工作是長期性的,而且是必要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執行它。

[元氣館安親班
志工媽媽 楊潤芳]
因為我住在高樹啊,想說在這裡有那麼多小孩,很多單親家庭的,不然就隔代教養的,就想說來幫忙一下這樣子。

[元氣館安親班
學童家長 楊新香]
照顧孩子很好啦,讓大家農家人很方便,上班的也很方便啦。

[元氣館安親班學童
修丕岳]
很幸福,而且還可以和元氣館的同學交朋友,然後跟他們開心地玩遊戲,然後一起寫功課

這裡規定孩子們寫完功課要打掃環境。因為館方認為透過勞動,可以培養他們獨立自主。





甚至晚飯,孩子也要幫忙準備,簡單的洗菜,他們是做得來的。一旁的鍋子也正在煎起士條,大家圍在一起學習簡單的做菜技巧。



[屏東高樹元氣館
館長 陳文靜]
那他在經濟最弱勢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讓他技能是強勢的,或許在,將來他在求學階段會因為學費的不足,各方面的不足,讓他學習會中斷,但是他技能,一旦從小基礎打好的話,他就不會中斷,他還是有些部分會比別人強。



學習獨立自主,處處懂得感恩,孩子在這裡接受的,不是書本上的知識,更不是成績如何進步,而是品行的營造。



吃完飯餐具要自己洗,連四歲的孩子也一樣,縱使洗手台比自己高也奮力爬上去。這些孩子或許現在還無法體會,館方要訓練他們獨立自主的用心,不過已經看得出潛移默化的效果。

[元氣館安親班學童
武郁寧]
(回去幫忙做什麼),煮菜,還有拖地,掃地,還有擦桌子,還有收碗盤,幫妹妹洗澡。

[元氣館安親班
志工媽媽 楊潤芳]
像昨天我要倒垃圾,有一個小孩,他會來幫忙,廁所的喔,我說那很臭,他說,沒關係,沒關係,不會,他會主動幫忙我。

[屏東高樹元氣館
館長 陳文靜]
甚至我們這裡已經有孩子,學會做簡單的料理,回去煮飯給阿公 阿嬤,甚至父母吃,這是讓我們覺得最欣慰的一件事情,看到孩子進步,我覺得再怎麼辛苦,我們都覺得很值得

假日,館方會安排孩子到菜園來。



這裡的菜和雜草是一起生長的,因為完全採自然農法,加上人力不足,所以草長得比菜還要多。菜畦之間的水淹過膝蓋,孩子們踩在水裡開心極了。種菜他們也參與,這天已經到了可以採收的時候。



菜園這個大教室裡,孩子恣意大聲喧譁,拔草、摘菜、嬉戲,享受採收親手種植蔬菜的喜悅和成就。



[屏東高樹元氣館
館長 陳文靜]
在種植那些菜園的時候,就是要教導孩子,一切要跟大地學習,從土開始,然後讓他們手心向下,因為一般都是,我們申請補助的時候手心都是向上嘛,那我是覺得手心向下有無限的可能

目前安親班每個月的開銷,要30萬,都靠善心人士和團體,以及館方賣自己種植的菜來維持。雖然資金經常不足,但為了不讓弱勢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館方還是努力想辦法籌措,繼續教育、心靈輔導和人格養成工作。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