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裡,有一位讓動物「重生」的專家,標本師詹德川,詹德川是半路出家的標本師,原本是負責照顧動物,後來才轉做動物標本,製作標本最難的,就是精準表現出動物神韻,不是美工科系出身的他,比別人花費更大的心力,才領略到訣竅,把動物生前威風凜凜的模樣,呈現在遊客眼前。儲藏室裡放滿了栩栩如生的標本,走在裡頭,感覺所有的動物都盯著你看,心裡還真有點毛毛的。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我接做標本(工作)至今,差不多做了一千多件(作品),不過這(展示間)放三分之一,別的地方放三分之一,因為標本做好也不能隨便放,要恆溫、恆溼,溼度要保持在50%左右,溫度要25度以下,標本做得好,把它做好可以放好幾十年沒問題,上百年也沒問題。

來自新竹新埔的詹德川,是動物園的標本師,製作標本已有20年的經驗,再次端詳自己的作品還是覺得不滿意。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你今天做得比較醜的時候,說不定下次就,哪裡比較醜你會知道,你知道哪裡比較醜就把它改進,第二個、第三個,會越做越好,越做越像,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時候(動物)皮毛不好做出來也會沒有那麼好看,所以前面的步驟會比較重要。

走進標本製作工作室,豹、蟒蛇、猿猴標本架立著,詹德川說,不是每隻動物都可以成為標本,這些可都是篩選過的。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動物)送來死掉的那時候,送來死掉的那時候,(我們會先看)那外觀好還是不好,那些毛掉光或是死掉很久的,或是打架的,我們就不會做成標本,還會看有傳染病嗎,有些傳染病,會和人共通傳染的我們也不會做。

仔細地固定好紅(鳥睘)鳥的翅膀,再順著整理羽毛,做一個標本,從剝皮、組裝到完全乾燥,平均要一個月的時間。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所以我皮剝下來之後,就要先將裡面的肉那些,還有油那些,(先)刮乾淨,刮乾淨、刮好以後再泡藥水,那藥水泡好後,那身體,剝下來的身體(部分),我們就要用泡棉做一個假體,要塞到(身體)裡面的,就是用那個泡棉去削,削一個假的身體,然後把它塞到裡面去,那脖子,脖子就是用這個做,那頭那些,肉,(裡面)剝掉的肉,就頭的那些肉或是腳這裡的肉,就要用黏土或棉花來塞。

國外標本製作風氣興盛,技術相對進步,台灣目前有許多原料都是進口的,像動物的眼珠,顏色、大小都不同,挑選安裝得宜,就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如果說眼睛是黑色的,你弄成黃色的就很不好看了,所以你要,每次都要去觀察動物,譬如牠的姿勢是怎樣,然後牠的眼睛是什麼顏色,像我放假的時候我也常來動物園照相,照很多動物的相片,然後要做什麼標本,我就會把那個動物的相片拿出來看。

詹德川民國73年就進入動物園服務,最初是負責養鳥,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大象林旺的標本製作,有了興趣,在原本的標本師離開後,就自願接下這個工作,沒想到當個標本師還真的很不容易。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我是電工科的,高中是(讀)電工的,所以和做標本差很多,做標本,如果你是(讀) 雕塑、美工科的就很好,因為你有那個底子,有底子啊,你要雕塑、要整形,比較可以做出美感,電工科就差了十萬八千里,所以比較難,所以才慢慢去學,去故宮那裡請老師教雕塑,就去學雕塑,那奇美那裡請外國人做鳥類(標本),我就去那邊看。

一開始沒有師傅在身旁教,只能照著書本、自己摸索著做,結果因為經驗不足,做出來的標本十分畸形還被同事嘲笑。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我第一次做一隻貓頭鷹(標本),貓頭鷹很難做,我不知道,(就去)做貓頭鷹,做出來的標本,頭不知道怎麼固定,翅膀也不會固定,羽毛也不知道怎麼弄,那頭變成可以360度轉,會鬆鬆的,沒有固定嘛,那翅膀的毛也沒把它吹乾,做出來的(標本),人家就說,這隻島好像是餓很多天,然後從水裡爬起來的,因為那毛也皺皺的。

製作標本需要有很大的耐心,詹德川時常一坐在椅子上就是好幾個小時,常常會弄得自己傷痕累累。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我有時候一坐下,我剝皮就要剝兩、三個小時這樣,骨頭都有一點職業病了,椎間盤,椎間盤突出、移位還住院住了好幾天,那刺蝟的(皮)很難剝,那刺蝟有很多刺,每次剝都被刺到這樣哇哇叫,因為刺到會很痛啊,而且剝皮的時候也每次手都會被刀子割到,那手術刀很利,所以我做標本20年來,左手啦,右手拿刀子,左手可能被(刀)割到有300次以上了。

除了要有耐心,做標本這行,更重要的是,還要不怕髒、不怕臭。

[標本製作師
詹德川]
做標本是不會很辛苦,但是很臭,然後,要不怕屍體,有的很骯髒,骨頭碎掉你也是要做,然後那些真的是臭到不行,像做林旺(的標本),林旺的骨頭整個在筒子裡泡兩個月,約泡一個多月喔,然後水倒掉,很多肉黏在(骨頭)上,就叫很多志工來幫忙,把肉這樣刮(掉),你看那腐爛的肉要刮掉,你想那有多臭,這樣刮喔,有的人早上來(幫忙)下午就不敢來了。

做了20年動物標本,詹德川仍謙虛地說,到現在都還沒出師。他認為,做標本是一門無止盡的學問,每次都是新的挑戰,他希望能不斷精進技術,讓動物生前美好的樣子,能活靈活現地重現在大家眼前。

採訪/撰稿 徐慧玲
攝影/剪輯 羅應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客家新聞雜誌 的頭像
    客家新聞雜誌

    客家新聞雜誌HAKKAWEEKLY

    客家新聞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