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農業和水源保護息息相關,山坡地過度開發,土石就會隨大雨沖刷流入水庫,造成泥沙淤積,而農民使用慣行農法,農藥、化肥也會流入溪流,危害民眾飲用水,來看在新北市坪林與嘉義阿里山村落,都有一群農民為了土地 水源,推行有機耕種,加強水土保持,為乾淨水源而努力。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內的新北市坪林區,近幾年,陸續有農民改種有機茶,茶葉產銷班班長陳陸合,6年前退休後,回老家坪林租地種茶,在長滿雜草的茶園工作,要先理草才能採茶,耗時費工,陳陸合不喊苦,因為他知道,這對水源保護有多重要。
[新北市坪林區農民
陳陸合]
為了產量呢,就噴農藥,為了省工就噴除草劑,但是這裡是水源保護區,是集水區,那我們想說,如果大雨一來的時候,這農藥會隨著雨水污染到水源,那翡翠水庫是我們最乾淨的水庫,那如果說有受到污染的話,對這個飲用水,就有點不好,所以我們在這裡就來做有機茶。
噴灑除草劑快速消滅了雜草,卻也讓土石長期裸露在外,一旦下雨,便常常可見泥水奔入水庫的景象。==cg in==而農藥與化肥的殘留,亦隨著雨水滑入水庫,不只影響水庫壽命,更可能滲入,危害到我們的生活用水==cgout==因此水源保護區做好水土保持就很重要。
[新北市坪林區農民
陳陸合]
像說我們在茶園旁邊,都有留緩衝帶,就是有一部分呢,是不種茶葉的,讓它長草,這樣子,如果萬一這個土流下來之後,會被這些草擋住,那在旁邊也種了很多的樹,甚至於在茶園裡面也有種樹。
位在曾文水庫上游,海拔1100公尺的阿里山鄉樂野村,有一群農友,為了保護土地、水源,也開始轉作有機,慣行農法在這已施行多年,有些農民因接觸農藥中毒,他們要停下來思考,要怎樣做才是對環境最好。
[阿里山樂野村農民
汪良善]
65年就開始在種茶了,種到68年,種到68年,因為農藥中毒然後就沒有繼續再種,(現在)對整個環境來講,我們已經有盡到一些棉薄的一些力量,想要改變這樣的一個環境,我們一共(有機)驗證的面積,已經是100多公頃了。
當不再撒農藥、化肥,受傷的土地慢慢恢復成原來的生態,昆蟲的叫聲回來了,消失了許久的螢火蟲也開始到處飛舞。
[阿里山樂野村農民
梁明輝]
這個地方,以前是看不到螢火蟲的,那4月的時候就,現在越來越多了,可以看到,整個夜空都是螢火蟲在飛,那周遭的整個生態都有慢慢的在轉變,以前看不到的動植物,現在都慢慢會一一浮現出來。
水庫在水資源應用上扮演極重要角色,曾文水庫,主要提供嘉南地區灌溉用水,翡翠水庫,則供應大台北幾百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裡,有禁止濫墾土地、濫伐樹木,總量管制家庭污水排放等限制,就是為了維護乾淨水源,在這群有機農友努力下,流到水庫的水日益清淨,也保護土地不流失,維護水庫使用壽命,及民眾用水安全。
採訪/撰稿 徐慧玲
攝影/剪輯 范傑翔
- Nov 07 Wed 2012 15:33
305集-友善環境耕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