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擔任台北捷運司機的張綦桓,因為嚮往農村生活,也希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四年前帶著老婆、女兒到花蓮富里的羅山有機村定居,過著親近自然和土地的生活。原本一心想要種田,但卻發現種田養不活自己,於是開始做起體驗農家,帶著遊客下田、做DIY等,更用羅山村的有機食材,做起了歐式手工麵包,外酥內軟又獨特,吸引許多外地人不遠千里尋訪。(法國麵包)不用打到它的筋性出來,那可是它是會,它是在讓它自然生成的,它的一個,那個麵筋。
發酵好的麵團,柔軟溼潤,張綦桓手勢輕柔地把麵團整形得更圓滑。
[手作麵包業者
張綦桓]
它的味道,會讓我們感覺,在那個麵團當中有一股熱情的感覺。等一下我們可以來感受看看它的,對,就是烤好的時候我們可以來試試看,它那個熱情的感覺會讓我們覺得,就是很溫暖。
張綦桓口中熱情的感覺,原來是加入了羅山村媽媽種的薑黃,鵝黃色的麵團讓人期待著,烤出來的法國麵包到底是什麼味道。
[手作麵包業者
冷孟臻]
我們當初其實也沒有想到說,薑黃做麵包的效果這麼好,就是,除了你看它的顏色是天然的黃色,很美,然後再過來又是自己這邊認識的人親手種的。
不僅薑黃,張綦桓和冷孟臻兩夫妻,常收到鄰居送給他們自己種的菜,愛研究的他們,索性就這把些當地食材加入麵包裡。
[手作麵包業者
冷孟臻]
做好法國麵包以後,可以再送回去給她吃,然後你看她的那個,你看她的神情跟表情,就覺得,嗯,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事情,就她也覺得說,原來自己種的東西,也可以變成麵包的時候,她也很開心。
[手作麵包業者
張綦桓]
因為我們,其實想要吃法國麵包,就是比較歐式的麵包,可是發現這邊的麵包店都沒有在做,後來我們就自己做,那做了之後,因為自己喜歡吃,也喜歡做實驗,那有時候我們也想要說跟在地有一點點激盪。
因為喜歡大自然、嚮往農村生活,在台北當了八年捷運司機的張綦桓,四年前帶著老婆和女兒離開台北,到羅山定居。
[手作麵包業者
張綦桓]
其實那時候,本來是會想到說,那我們等到退休以後再來,可是後來我們發現說,等到退休可能會比較晚啦,因為現在其實,台灣好的土地,真的越來越少了,因為就剛好說,這邊是羅山有機村,那來了之後就被黏住了,因為這邊真的土很黏。
原本一心想種田,卻發現種田養不活自己,於是開始做起體驗農家,帶著遊客下田、做DIY,也在後山做起了歐式手工麵包,沒想到,這個縱谷中的好滋味大受歡迎,也吸引許多遊客特地來買。
[顧客
周小姐]
真的很好吃,因為它的皮其實外面很酥脆,但是裡面呢,溼溼軟軟的,但是又很有嚼勁很好吃,我們剛剛就在想說,問老闆說可不可以宅配,我們馬上就要把它宅配回台北去這樣子。
[顧客
洪小姐]
他們這兩夫婦就是,會比較熱情、熱心一點,他們就會去,匯集那些在地的一些農產品或是東西,然後想辦法把這些東西,經過包裝行銷之後,讓其他人更能夠了解這個地方。
從台北移民到羅山,很多事情得從零開始,還好羅山村民的熱情和照顧,讓一家人很快就融入當地。
<梁媽媽煮的菜超好吃的,我們就很常跑上來找她。然後(她)就會偷偷打,打(電話)上來說,你要不要上來吃飯啊,我就(說) 好就自己很厚臉皮的跑上來,太好了,我要她來,她會帶這個來。(帶)麵包來給我吃。>
從都市搬到鄉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希望選擇一個,不太需要比較的環境,來陪著女兒成長。
[手作麵包業者
張綦桓]
在都市的小孩子又會更可憐,就是因為太多的競爭壓力,那導致說,他們其實接受了很多不該他們接受的這個事實,她可能懂很多課本上面的東西,可是人情世故是不懂的,整個自然環境她是不懂的,那她的人格我覺得,那個人格的養成,就是個缺陷。
[手作麵包業者
冷孟臻]
來鄉下應該比較可以體驗到,就是一年四季的變化,那我會希望我的小孩子,她其實有能夠對大自然,能夠有機會去互相去接觸跟溝通,然後她的心會比較柔軟。
走在剛翻好土的田裡,十一月,這裡將播下小麥種子,除了種田、種菜外,去年開始也和喜願小麥合作,種了七分地,今年打算擴大面積種兩甲,希望未來做的麵包都可以用本土小麥麵粉,除此之外,也解決村裡休耕田旱田的問題。
[手作麵包業者
張綦桓]
我們來到這邊啊,就是種稻米,那後來發現說,其實在我們村庄,雖然大家都是有機種植,那可是呢,我們發現說,還是有很多的田其實是沒有水,那我們就在思考說,我們是不是可以解決,這些旱田的一些出路。
麵包上劃著稻秧形狀,手作麵包構築著一家人的夢想,在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裡,他們重新定位人生目標,並一步一步地朝著夢想前進,也希望為社區帶來正向的改變。
採訪/撰稿 林秋伶
攝影/剪輯 洪炎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