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山林立,3000公尺以上高山,就超過200座,加上公路交通發達,吸引許多民眾投入登山運動,以熱門的玉山為例,每年都有4萬多人次攻頂,隨著登山人口增加,人類活動也逐漸衝擊山林生態,林務局自2006年,與各國家公園及民間團體,引入美國LNT(Leave No Trace)旅遊概念,發起無痕山林運動,透過行前規畫 尊重自然等7項原則,推廣對環境低衝擊的登山方式,重新尋回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從海拔2800多公尺的塔塔加出發,順著步道登玉山,有時身處茫茫雲霧之中。
一會兒雲海又將群山包圍,氣象萬千的景色,每年吸引4萬多人次上山,卻不時在山野中發現垃圾的蹤跡,不只破壞景觀,也威脅原生動物的生存。
[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志工
齊泰榮]
何年何月留下來的,你看腐爛了沒有,還完好如初,都還沒有腐爛,如果你這個裡面有還殘留食物,不小心被黃喉貂吃進去,那隻黃喉貂可能就要死了。
[玉山國家公園排雲工作站
主任 吳萬昌]
上這個玉山是,循著步道,看著垃圾這樣直接上到玉山,這是一種對環境,有一種諷刺的這種現象。
台灣山巒層疊,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超過200座,中低海拔更是山峰林立,山林與平地毗鄰,縮短民眾與山林的距離,相對也缺少緩衝空間,大量的人類活動,直接衝擊寧靜的山林生態,重建人與山林的和諧關係成為重要課題。
[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自然環境繼續很好,然後我也才能夠生活得很好,那現在都市人沒有這種認知,所以當他到自然裡面的時候他只是一個消費的,他是一個消費者,那所以他考慮的就是他自我為中心。
2006年,林務局結合各國家公園及民間社團,引入源自於美國的,「Leave no trace」。
==cgin==不留蹤跡的旅遊理念,針對台灣環境,發起無痕山林運動,透過行前規畫,妥善處理廢棄物,尊重野生動植物等,7項原則,倡導對環境低衝擊的登山方式==cgout==
[民眾
陸先生]
在進來的時候它其實就有宣導這個,它可能就宣導,你要就是垃圾自己帶下去,其實不會有太多的垃圾,(最主要原因是)不要製造垃圾,我們當然是從自己先做起。
[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透過無痕山林原則的鼓勵,希望以降低人的衝擊,最低衝擊的這種原則,來鼓勵大家到自然裡面去,親近自然的時候不要造成自然的負擔,所以它其實是在重新修補,人跟自然之間的一個正常的關聯。
山區地質脆弱,如何登山才能避免步道土石流失,也是無痕山林宣導重點,玉山國家公園更考量民眾需求,改良步道,延緩地表土壤流失。
<用最自然原始的這個木(頭)、材料,去融合這個步道,然後把它做成一個階梯狀,然候這個作法可以減少那個登山遊客下來,他有一個踩踏的過程而不是用滑的,那他沒有滑的情況之下,那個地表的衝擊就會比較減少。>
乾燥低溫的高山氣候物體不易腐化,人類的排泄物更需要特別處理。
<把大便盡量打散,盡量打散,然後再把土填回去,讓它自然分解。>
避免污染環境也是對其他山友的尊重。
[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巡查員
何昌穎]
台灣因為我們要,為了讓他能夠適應在那個地方,我們目前是沒有強力去制定說,一定要請遊客把糞便帶下山,就是希望他們能夠隨手帶一支,簡單的小鏟子,那隨時按照環境,甚至遠離水源的部分,去做一個糞便的掩埋。
無痕山林運動推動6年來,連署參與團體已超過500個,這幾年,想循著垃圾登上玉山主峰,可說是件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一般大眾,往往只能透過網站了解無痕概念,真正能具體執行仍是少數,學者強調,將無痕運動納入教育體系,民眾從小培養與大自然相處之道,更能減少人類對山林的破壞,就不需要立法來強制規範。
[千里步道協會
副執行長 徐銘謙]
這是一個機會,就是讓我們去思考,人跟大自然之間,要怎麼更永續,更和諧的這樣的一個關係。
採訪/撰稿 陳鴻偉
攝影/剪輯 林敬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