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內埔一間家庭式釀醋工廠,每個月可以量產200打的食用醋。負責人劉良英以生物科技縮短釀造時間,品質依然穩定。為了學習科學化釀醋和理論基礎,劉良英12年前,以58歲高齡,報考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順利拿到學位後,她在自家工廠裡進行實驗,量產食用醋。也因為對於釀醋的理論和實務,有相當的研究,還受聘到美和科大兼課。一起認識這位好學不倦的釀醋專家。
這個家庭式的釀醋工廠,是劉良英的心血,每個月可以製出200打的醋。在這裡看不到傳統的大甕,只有一個個不銹鋼桶,因為劉良英釀醋完全跳脫古法,而是採用生物科技的方式。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這菌很簡單,你把菌接下去,它很多,百來萬的菌在幫我們製造幫我們在做,只要你的菌是接到好的,很純、很好,你放下去,你這全部不要有污染,我去唱山歌回來它就出來了,一星期會出來
這間實驗室,就是劉良英變魔法的地方。因為她透過特殊方式,把好的醋酸菌留下,所以前前後後只要2個半月就可以釀製完成。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土法煉鋼,他靠的是經驗,自然地發酵,什麼菌都下來,什麼菌都下來,這菌跟人一樣,生物啊,它有它最適當的溫度啊,我熱得要命,我怎麼幫你工作呢。如果說天氣很好,它就可以釀得很好,天氣不好會有腐臭味。每個挑出來,給它分離出來看看,很多種菌,我就知道,這會產生(好醋),這把它無菌操作室擴大培養,就我跟你說的,(像)蓋房子一樣,要十個師傅,那我就十個師傅來,十個工人啊,你一個師傅,九個小工,是不是做得較不好,所以我這有溫控。
因此用生物科技,劉良英釀醋時間縮短也可以量產。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它(菌)最適當的溫度,比如就是25度到28度,沒25度會很冷,我有電熱,(加熱)會到25度,它發酵了會很熱,這冷卻水會一直流,流了它就保持(穩定),所以我醋很快出來。
劉良英已經70歲了,對科學化釀醋瞭若指掌,因為她在12年前,以58歲高齡考進屏科大食品科學研究所,專門研究醋酸菌。只是當時年近花甲,求學期間還發生不少笑話。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我不會打電腦,當時(所上)說,這一台電腦給劉媽媽這樣,大家叫我劉媽媽,校長現在也叫我劉媽媽,我坐在那邊一整天不會打,打了又不知道在哪,不見了,去幫她找回來,原來復原就是找回來,我以前不知道啊,我也沒有從基礎去學啊,就這樣跟他們一起讀啊,我就是很有興趣,很喜歡玩菌啦。
憑著興趣和熱忱,劉良英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只是令人好奇的是,年紀一大把了,怎麼還會想為了釀醋拿起書本,劉良英說,她一直認為醋是健康食品,但總覺得缺乏理論根據,便毅然決然報考研究所。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它(食用醋)是鹼性的食品,胃酸過多的如果吃了,它可以解流醋酸根離子跟氫離子,這樣胃比較舒服啊,當時我先生胃不好
這十年來,劉良英在自家釀醋,由於品質穩定,在親戚朋友口耳相傳下,希望她分享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劉良英才把老家改成工廠。小女兒也很認同母親的觀念,即使嫁出去了,一有空還是會回來幫忙。
[劉良英女兒
陳慧蓉]
我現在也在學習啦,因為我學觀光的,食品的知識跟技術沒那麼好,所有的東西也要從頭來學過這樣子。之前也有聽到我媽媽介紹醋的好處,那我也想說,可以做讓人吃了健康的食品,所以也想要接醋這樣的工作來做。
[屏東內埔釀醋業者
劉良英]
我三個小孩,她比較像我啦,個性啊,很仔細,很仔細,她比較有生涯規畫、策畫,她的交際比較好啦,我是沒有那麼行喔
由於劉良英對釀醋的實務和理論,有相當的研究,5年前還受邀到美和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兼課
酵母菌可以將有糖分的果汁,或者是澱粉,經過糖化的澱粉,轉換為酒精,那酒精以後我們還要找一個醋酸菌,醋酸菌的篩選也是從,就是很熟很熟的那個水果裡面來分離。
[美和科技大學
副校長 陳景川]
她在發酵這方面,有非常實務的經驗,所謂發酵,比如說像醬油啦,酒的發酵啦,或是紅酒的發酵,她有特別特別良好的經驗,那你知道我們美和科技大學是屬於技專院校,非常重視這個技識,那(我)就借重於劉董事長她的熱忱,最主要她有熱忱,還有她這個教學經驗,還有實務經驗,所以聘請我們劉良英老師,來當我們的兼任老師這樣子。
[美和科大生物科技系
兼任講師 劉良英]
他們跟我互動很好下課他們不肯走,就一直跟我說,我們去妳的工廠好嗎,就很會一起這樣做,不然就是,有時候你一個實驗做完,你殺菌的時間就要三十分鐘以上,一節課就沒了,他們會留下來幫忙殺菌,很感動啊,有很多這樣的學生
因為愛釀醋,劉良英一頭栽進微生物的世界,念研究所,學習理論基礎,也教導學子,當起老師。70歲的阿婆還打算念博士,繼續研究細菌。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羅應展
- May 04 Fri 2012 11:31
278集-七旬釀醋專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