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地的稻田,收割之後就會遺留下六噸的稻草,而過去農民會放把火將稻草燒成灰燼,轉化成下一期稻作的養分。但是原來能化作春泥的稻草,自從107年政府禁燒令頒布之後,就成了田間無法去化的農業廢棄物,甚至影響耕作。所幸這些年來許多專業單位研發了能分解稻草的分解菌,解決了去化稻草的困境,成效如何呢?一起來看記者邱月華跟羅應展的《化解稻草有方》系列報導第一集。
每年端午過後,就算高溫逼近了40度,在炙熱的日頭下,隨處可見花東縱谷農民,正賣力的收割一期稻。
臺東鹿野農民 李鐵強
因為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就是說,大暑前後,各10天是插秧最佳時機。
都沒有跟阿公吃飯
利用空檔,在大樹下扒幾口冷掉的便當,逗弄一下孫子。
不要喝啦,吃飯吃飽我就那個,買給你
短暫休息片刻,馬上又得上工了。
會這麼拚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緊接著就得搶插二期稻了。
臺東鹿野農民 李鐵強
一年有分一期作,二期稻作,但是一期到二期,短短差不多15天,至20天,只有,就馬上要耕地,耕地馬上就要復耕,馬上就要插秧了。
從六月開始,花東地區就進入收割一期稻,同時得準備插二期稻,兩頭忙的時期。
臺東鹿野農民 李鐵強
從六月,差不多六月10日開始,連續割差不多20天至25天,期間有空隙就要翻耕,現在不能焚燒稻草,就是盡快翻耕、泡水,泡給它稻草給它腐爛
但農忙期再苦再累,農民都可以咬牙苦撐,讓他們最煩惱的,卻是露天燃燒稻草的禁令。
臺東縣農業處農務科長 廖炯傑(左)
禁止焚燒稻草的部分是,107年的部分,環保的空汙法的法規部分,有做一個全面性的法規修正條文調整,所以在邊稻草的部分,就禁止露天燃燒的一個行為
Cg 圓餅圖
1 06年空汙染物統計
PM2.5總排放量為75050公噸/年
露天燃燒3451公噸/年
占比5%
依照106年我國空氣汙染物排放統計,全國一年PM2.5總排放量為75050公噸,露天燃燒的PM2.5排放量為3451公噸,占比為5%,而在田間燃燒稻草除了會產生空汙問題,濃煙也容易釀成交通事故,但農民對此卻感到相當不以為然。
臺東鹿野農民 李鐵強
我們台灣是個海島,上去就到處(可是你會飛到馬路上啊,車子看不到路)那個我跟你講,一年只有兩次,收割兩次,365天,通通通通,車禍都怪那個燒稻草嗎。
他(環保局)看到那個煙一下來,它就馬上過來了(你們會怕喔)會啊,會罰錢,你開玩笑
我的田被人家燒稻草,變做我要被罰
將稻草截切深埋做基肥,就怕放火一燒就被罰。
一甲地大約就能產生6噸的稻草,而無法焚燒,稻草無法及時腐爛,就會為下一期的稻作埋下禍根。
臺東關山農民 范呈豪
一把火我可以處理什麼事情,除了空汙不能處理以外,我可以處理紋枯病、紋枯病的菌種,熱病的病菌、蟲卵,然後我還可以減少我稻草腐敗的問題,講難聽一點,它是只有一害,但是很多利。
臺東縣環保局空噪科長 張嘉智
焚燒確實在短時間之內,可以大幅的去降低相關的一個蟲害,事實上你燃燒的過程當中,所衍生出來的一些空氣物質,是我們人眼辨識不出來的,這些物質,它第一個讓人體我們呼吸道的人,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
田區角落裡農民彎著腰,撈起一堆一堆的稻草,原來可以變成肥料的稻草,現在卻成了麻煩的農業廢棄物。
關山農民 范呈豪
我在7月1號才割完稻,我在7月15號就要插秧,稻草怎麼可能在這15天就腐敗掉,(要多少天)正常都,你如果泡水的話,20天都不見得會腐敗掉,所以說這個東西很麻煩。
耕作的時程,一如行駛在鐵道上的火車,得準時到站,趕上節氣,一旦誤點就會影響收成。
耕耘機來回在田裡穿梭,要將未腐爛的稻草埋得更深
記者 邱月華
為了縮短分解稻稈的時間,政府和民間都積極地找尋,不會耽誤務農民二期稻的插秧,稻草就能分解的菌,現在總算有了新的菌了,可以將稻草分解的時間從14天,縮短到7天。
各位農友你們在沖泡的時候,它下面會有沉澱物,其實它就是所謂的有機質,因為這全部都是天然的東西。
夏日裡,近中午的太陽都快把人烤乾了,一群老農民仍忍著高溫,認真地聽著如何使用稻草分解菌。
中華國際原生復育協會理事長 林芮竹
這一隻(菌)是現在最簡單使用,又方便又快速的,因為它就是直接在入水口,直接施撒,或者只是他(農民)可以背著噴撒的桶子,也可以田間均勻的噴撒以外,還有加上現在,就是可以,加上這個我們智慧農業的這個,無人的植保機空飛,所以它已經是非常快速,又方便的一個方式。
苗改場場長 呂秀英(左)
這個菌操作很簡單它只要混了水,然後在水頭的地方放進去,概7天5到7天,它就可以完全的分解了,而且同時它是一個,有微生物肥料的功效,
所以它有增肥的效果,又有可以分解稻草,然後減少空汙的問題。
這隻菌是通過苗栗農業改良場,種種關卡後海選出來的,之後又花了5、6年才培養出來的強力分解菌,
苗改場作物環境課課長 朱盛祺
像選菌,我們會設定很多關卡,就像人家唱歌比賽(海選),像選美一樣,像第一個部分,要選它纖維分解酵素特別強的,第二關的話,就是要選好養的,有的很難搞的,養又養不活的,那種就淘汰掉,然後我談到,還有就是要會游泳的,因為我要用在水田裡,還有一個,更加嚴格的條件,要能耐熱,像這種菌,它可以耐100度,100度的滾水去煮5分鐘,不會死,這就表示它很強,有這麼多關慢慢慢慢的選,才選出這隻稻草分解菌。
開水龍頭就可以了,開水龍頭就可以了,這樣倒就可以了,它自己就會那個(游)了。
這隻會游泳的分解菌,只要放入水中,就能隨著水流自動搜尋稻草進行分解,使用方式簡單又快速。
花蓮富里農民 呂貴福
有啦,我領兩箱多回去,我兩甲一,我一早放水放滿了,才用噴霧機噴下去,再打下去,就讓它泡。當然要試啊,新的東西就要試啊,比較不會得稻熱病
苗改場作物環境課課長 朱盛祺
我們開發的菌,它具有分解稻稈的能力,我們建立了發酵量產的技術,所以說這隻菌從大湖的草根裡篩選出來以後,我們就開始來從事,這產品化的研發,田間試驗它的效果也很好。
這你看這裡有撒過菌的,找不到稻稈,很少了啦,很少稻稈了,沒有了啦
立秋前後,我們去到富里農民呂貴福的田,驗收分解菌的成效。
花蓮富里農民 呂貴福
有撒菌的,翻土的時候,稻稈比較不會浮起來,沒有撒的,比較會浮起來,因為南風一吹它(稻稈)就(堆積)在北邊田的角落,5、6棵的秧苗就會被壓死,如果吹北風,南邊的就會被壓死,(角落就會有很多稻)對啊,稻稈會漂來漂去啊。’
採訪/撰述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對於苗改場研發的分解菌發揮的成效,呂貴福滿意的說,一般的田要20天才能插秧,撒菌8天以後就可以插秧了,省時省力,接下來就等著收割看成果。